天天看點

“總想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

作者:學習時報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特别提到了周恩來、瞿秋白、張太雷、恽代英等江蘇籍的優秀共産黨人。今年是瞿秋白誕辰125周年,我們來到常州市延陵西路,有一處儲存完整的江南祠堂靜靜地伫立在鬧市中。這裡就是中國共産黨早期主要上司人之一瞿秋白的故居。

瞿秋白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産階級革命家、理論家,中國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瞿秋白故居是典型的江南祠堂建築風格,入門處上方懸挂着茅盾題寫的紅色牌匾“瞿秋白同志故居”。踏進門内,映入眼簾的是出自雕塑家童太剛之手的古銅色瞿秋白石膏像,雕塑立于中央,面容清癯的瞿秋白風度儒雅、書生意氣、身姿矯健、神采奕奕。雕塑背後的屏風上書寫着瞿秋白“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雲梢”的著名詩句。

故居内完整保留了瞿秋白一家當年的生活場景。20世紀初,曾經是“晉陵望族”,世代讀書、世代為官的瞿氏家族已日漸沒落,不得不遷往瞿氏宗祠。位于宗祠最北面隔出的一小間,就是幼年瞿秋白的卧室兼書房,陳設簡陋。瞿秋白在此度過了少年的光陰。他天資聰穎、勤學善思,從幼時起就懂得聯系現實,思考社會問題,家庭的變故破産,母親的無奈自殺等使得瞿秋白有着超越同齡人的沉穩和睿智。1909年秋,10歲的瞿秋白跳級考入常州府中學堂。他在這裡求學五年半時間,受到近現代科學文化、民主革命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結識了張太雷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初步形成了憂國愛民的思想意識和經世濟民、變革社會的遠大志向。

1917年,瞿秋白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旁聽陳獨秀、胡适等名人講課,接觸新思想。9月,瞿秋白挑選了一個不要學費的俄文專修館,學習俄文。瞿秋白如饑似渴地學俄文,自學英語、法語,學習社會科學和哲學以及文學作品。三年的苦讀,瞿秋白的俄文閱讀、翻譯、會話、寫作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在文學和哲學方面也頗有建樹。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瞿秋白作為俄文專修館學生會負責人和代表,積極參加集會和遊行。他第一次接受革命洗禮,在五四運動中展示出革命家的膽略和才能。紀念館中收藏有1919年7月的北京《晨報》,報上刊登了瞿秋白的政論文章——《不簽字後之辦法》,揭露北洋政府的妥協政策。紀念館中還展示了瞿秋白在1919年11月1日主編的《新社會》刊物,經過百年,紙張已經泛黃,但是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瞿秋白的文章,其救國醒世之論呼之欲出。1920年,青年瞿秋白參加了李大钊創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開始信仰共産主義。

展廳中收藏了兩本封面已經完全發黃的散文集《新俄國遊記》《赤都心史》。這是自1920年瞿秋白應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的邀請,以特派記者身份前往莫斯科工作時的作品。這兩部作品被公認為中國新文學開創時期的經典之作。瞿秋白在俄國期間廣泛接觸蘇俄社會大變動時期的各階層人士,參加共産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等重要活動,堅定地将馬克思主義作為畢生的信仰。1921年經同窗好友張太雷介紹加入俄共(布)黨組織,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展廳内展示了1923年《新青年》季刊第一期。瞿秋白在該刊上發表他翻譯的《國際歌》,并配有簡譜。他是第一位将《國際歌》曲譜和中文歌詞配合譯出者。其翻譯的“英特納雄耐爾”一詞自譯出後再沒改變,從此《國際歌》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廣為傳唱。1923年6月,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共産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瞿秋白負責起草黨綱草案,并就黨綱草案向大會作報告,積極主張國共合作,促成黨在政策路線上具有曆史意義的轉變。

展廳内在顯著位置陳列了黨内三份極其珍貴重要的檔案複制品,分别為《“八七”中央緊急會議記錄》《瞿秋白在八七會議上的報告》《中國共産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這三份檔案重制了中國共産黨早期生死存亡緊急關頭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在蔣介石和汪精衛叛變革命,中國共産黨處于極端危急的曆史關頭,瞿秋白和李維漢在漢口主持召開中央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總結了大革命的沉痛教訓,确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展廳内最令人動容的一張照片,是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就義前在福建長汀中山公園涼亭裡的留影,也是他36年短暫人生的最後一張留影。1935年2月,瞿秋白不幸被俘,後經叛徒指認,身份暴露,國民黨多次勸降、誘降,均以失敗告終。瞿秋白在獄中撰寫了2萬多字的《多餘的話》,深深地為中國革命事業和黨的前途命運擔憂,申明自己堅信馬克思主義。照片中,瞿秋白上身穿黑色中式對襟衫,下身穿白色齊膝短褲,黑線長襪,黑布鞋,神色安詳自若。他從容走向刑場,英勇就義。

毛澤東曾在《二十四史》上有一段批注:嶽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在瞿秋白犧牲十五年後,毛澤東為由馮雪峰主編,準備出版的《瞿秋白文集》親筆題詞:他在革命困難的年月裡堅持了英雄的立場,甯願向劊子手的屠刀走去,不願屈服。他的這種為人民工作的精神,這種臨難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儲存下來的思想,将永遠活着,不會死去。瞿秋白同志是肯用腦子想問題的,他是有思想的。他的遺集的出版,将有益于青年們,有益于人民的事業,特别是在文化事業方面。瞿秋白留下的500多萬字的著述和譯作,包括他創作的報告文學、散文、詩歌、雜文等等,都是中國革命史和思想文化史上的寶貴精神财富。

在即将走出瞿秋白故居時,有一幅巨型展闆上寫着這樣一句話——“我總想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這是瞿秋白年輕時立下的誓言。他用36年的短暫而波瀾壯闊的一生實踐了他的誓言。他一生追求真理、無私奉獻、不畏艱險,他的精神永存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