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李前寬有什麼故事?

作者:鐵面人解讀曆史人物

李前寬老師,有名導演、國家一級導演、電影《開國大典》導演、有名電影藝術家。

在電影圈裡、兩夫妻同為導演的搭配并不多見,李前寬和肖桂雲算得上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對兒。從1981年開始,這對夫妻聯手執導電影,拍出了《開國大典》、《七七事變》、《重慶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曆史題材影片,數次拿下“華表獎”、“金雞獎”、“百花獎”等重要電影獎項。在許多人眼裡、這對夫妻生活上相濡以沫,事業上志同道合、十分令人羨慕。我們每年都有創作、每年都有作品,而且都是大作品、都是上下集的作品,大家說你們兩個玩兒瘋了,不是玩兒瘋了、我們兩個人,用自己的話說,兩個腦袋比一個腦袋好用,我們兩個都可以獨立單幹,但是我們倆加在一起、就在中國影壇上創造了一個奇迹,等于像男女混合雙打,兩個拍子打的是一個球、一個台子,有的時候她是近台、自己是遠台,有時候她左邊、自己右邊,長抽、短吊、提拉、扣殺,兩個拍子完成的是一個球、要得分。

李前寬與肖桂雲同歲,都是1941年生人,不過、要說當電影導演的經曆、肖桂雲卻可以算是李前寬的引路人。李前寬并非導演科班出身,1961年、二十歲的李前寬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雖然、在上大學之前,出生于大連小康家庭的李前寬也自學過畫畫,但那都隻是自娛自樂而已,直到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之後,他才算是真正踏進了藝術的大門。自己的素描、自己的設計功夫,都是在這五年學的,造型意識、包括學電影、對電影入門的這些最基本的理論概念都是在電影學院學習的,遇到這麼多好老師,他們對我們的專業基礎課、基本功,要求都很嚴格,我們認認真真地畫好了油畫,梁玉龍老師來了、擺好了棍兒一支、一看,過去啪啪啪、把這些畫都給破壞掉了,原本你很珍惜、為什麼破壞掉,老師說明暗交界線上、冷暖對比上給你的問題一找,你去悟去吧、讓你去悟,而不是讓你去描繪一個很好地完整作品,往往學生畫一幅畫、都想這幅畫非常完美,其實你在學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你畫得怎麼漂亮,讓老百姓看見了、讓其他人看見了、贊美你幾句不是這樣,學習的過程中、關鍵你要聽老師點撥你的時候、你去悟出道理,這個是最重要的。

李前寬所學的電影美術專業,是專為影片畫面造型進行設計和創作的部門。在劇情片的創作中,電影美術通過環境造型,也就是場景設計,布景和道具的設計以及自然景的選擇等等手段,為影片提供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還通過人物的造型、主要是化裝和服裝來幫助創造生動的、富有内涵的各種典型人物形象。在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學習的四年,李前寬打下了紮實的電影美術專業基礎,但是在他心裡更向往成為一名電影導演,當時、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系主任田風就是從畫家轉行當導演的,老師轉行的成功經曆、讓李前寬悄悄動起了學導演的心思,他開始有意識地接近田風,希望從老師身上多學一些電影導演方面的知識。大連在電影學院的老師、就他田風一個人,學生就自己一個人,每一年他回大連、放假,或者再回學校來,自己都陪着田風,給他拎包。老師家就住在自己高中學校的上面,一到大連、大連文化界、藝術界的人士都去,談劇本、談創作、看演出,每次談、自己都在他身邊,自己非常敬仰他,我們那時候禮拜天放假,自己陪着他去中山公園、到茶座去聊一聊,他田風在那兒一坐,把錢一放、去,拿着錢、自己去跑腿,是以經常能在一起,有時候他給自己出題目、你看那倆個人人物關系是什麼樣、你給我分析 分析,自己說、這男的跟這女的不像夫妻倆,田風說為什麼,自己說夫妻倆沒有那麼怕别人的,夫妻倆都大大方方的,一看就是在外面偷情的,恩、你這個眼睛還對,其實他在這個生活裡頭、他讓自己培養觀察生活,包括法國印象派的畫家到北京的畫展、還有什麼,他都領着自己一塊兒去。

跟在田風身邊學習的日子,李前寬除了藝術方面的修養突飛猛進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收獲,那就是結識了小他一屆的導演系學生肖桂雲。我們在老師家裡一起談藝術、談電影,我們在房山有個叫坨裡地方拍戲、門頭溝那邊,回來送樣片、自己都陪着她看、陪着她走,田風說你是相中我們導演系的誰、誰、誰吧,肖桂雲了吧,自己說沒有、沒有,還裝呢、跟我裝,甭給我來這個,你小子不跟我說真話是不是,自己說不敢,我覺得她挺好、不錯,這是真話、我告訴你,人家好多人追她、人家可比你強,你小子可比人家差多了,要知道你的差距,他田風就老這麼敲打自己。

當時、一有機會,李前寬和肖桂雲便在一起研究電影,李前寬聊電影美工、肖桂雲就聊電影導演技巧,這對兒在藝術上志趣相投的年輕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1964年、李前寬大學畢業,他告别肖桂雲,被配置設定到長春電影制片廠當一名電影美工。那時候叫第一志願,我到祖國最需要人的地方去,自己就到長影(長春電影制片廠)去,長影是新中國的電影搖籃,自己覺得長影那時候拍了很多片子,自己說我将來有機會能跟大師們在一起工作、是自己的福分,是以、自己在長影這幾年、也是自己在這塊兒沃土上成長學習、感悟人生、感悟電影最好的一段時間。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長春電影制片廠擁有一大批王家乙、王炎、林農、亞馬等優秀的電影人才,每年都有大量優秀影片問世,《英雄兒女》、《兵臨城下》、《冰山上的來客》都是這一時期長春電影制片廠的代表作,在電影學院學生的心目中、長春電影制片廠就是電影創作的寶地,一年之後,肖桂雲從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為了理想、也為了愛情,她義無反顧地奔赴長春電影制片廠,這對因電影走在一起的戀人終于又在長春電影制片廠相聚了。

1981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各行各業,電影界也是一片生機勃勃,每個人都充滿了創作的欲望和激情,當時四十歲的李前寬也從電影美工如願以償地轉型成了電影導演,這一年冬天、他接到了一項任務、執導電影《佩劍将軍》,因為在此之前、李前寬并沒有獨立拍片的經驗,是以、這一回廠裡特意給他派了一位“師傅”,等到決定正式公布的時候,李前寬才知道這位師傅竟然就是自己的妻子、肖桂雲。廠裡急于要在年内完成《佩劍将軍》,就叫肖桂雲帶着自己拍,名字是肖桂雲在前面,自己是在後面,是以自己為什麼在公開場合說、肖桂雲是我老師。當時《佩劍将軍》給自己拍的時候,自己還不夠資格,因為自己沒有經過獨立拍片,那麼這時候肖桂雲已經拍了《包公賠情》、拍了《桃李梅》,另外還和一個老導演于彥夫、就是《創業》的導演、聯合拍了一個叫《希望》,是以她就成為了所謂的獨立拍了兩部戲的老導演的身份、跟自己這個,雖然跟着其他導演合作了很多戲、但是自己還沒有正式地放單飛。當時李前寬是幹了十多年電影美術、才轉行當的導演,導戲的經驗比起肖桂雲自然是少了很多,不過、畢竟是夫妻搭檔,雖然二人是初次合作、肖桂雲是毫無保留地傾力相助,李前寬也沒有一般新人的生澀,大膽地揮灑起了自己的創意和激情。我們的老制片主任跟了好多戲了,說前寬這個家夥、不像是拍第一部戲,心裡特有數,因為這得益于自己跟老導演學習過程中自己用心了,包括場面排程、鏡頭運用,我們在拍片的過程中、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發生分歧,這是經常的、這是正常的,不僅是經常的、而且是正常的。

電影《佩劍将軍》取材于何基沣、張克俠将軍率部起義的真實事件。以1948年的淮海戰役為背景,講述了幾位地下黨員、以敵軍進階将領的身份在敵營中潛伏,最終成功率部起義的故事。當時在拍這部戲的時候,李前寬和肖桂雲在外景地的選擇上産生過不小的分歧,李前寬因為是幹電影美術出身,自然對美工的要求更高一些,影片結尾兩位将軍率部起義的戲、肖桂雲為了節省拍攝時間,認為找個正常的、普通的小場景就好,可是、李前寬卻堅持一定要有開闊的場地、才能突出兩位将軍曆經艱險、最終獲得了重大勝利的效果。當初,為了找到這合适的外景地,李前寬下了大工夫。自己那天拍攝發着高燒,告訴大家早點兒休息,等自己走的那天、項堃腰上還長着一個大包,我們這一老一小的,我這兒高燒、汗流浃背,晚上吃藥、吃止疼片,第二天一早、抱着暖水瓶、坐着小車就走了,到了現場一看、老百姓也來了,部隊也來了,神兒來了。自己那天分了九台機器搶拍,自己和自己夫妻一個人得搶一台主機,這一天下來、自己什麼時候蹦的一身汗、退了燒,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夫妻等到晚上回來、把墨鏡一摘、整個一大熊貓,周圍這邊白的,後邊全都曬紅了、曬黑了,大家說大熊貓,但是這一場戲拍下來以後特别開心,特别痛快、過瘾,而且接起來以後、那個場面也是很大的,就像自己原來說的、光煙點就六十多個,潑墨似的,有的地方在煙裡就拍不到,自己就要這種感覺,這個煙雲中還有很多人那種感覺、浩浩蕩蕩地南下。

後來肖桂雲在鏡頭裡看到最後的場景效果時、對李前寬當初的堅持有了刮目相看的感覺,比起科班出身的導演、當時李前寬在導戲和人物塑造方面也許還不算成熟,但是在視覺效果的把握上的确出手不凡,尤其是他拍出來的戰争場面、構圖和意境大氣磅礴,不僅有史詩片的感覺、細節處也經得起推敲。在此後的日子裡、這對夫妻互相取長補短,在拍攝中漸漸明确了各自的分工。

有時候拍大場面的時候,自己理所應當地到第一線上去、我來指揮千軍萬馬;要拍感情戲的時候、好像她理所應當的、她就跑到前面去認真去摳戲、摳演員台詞了,這時候自己忙裡偷閑、自己甚至另拉一條線、出去拍帶人物的鏡頭或者是其它第二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