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采訪奧特曼:預計會有幾個不同版本的通用人工智能,并且各有擅長

作者:DeepTech深科技

在我與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的短暫會面中,有許多瞬間讓我更加了解了這位 OpenAI CEO 的世界觀。

第一個瞬間是他指着我的 iPhone SE 說:“這是最好的 iPhone。”不過,展示其更清晰願景的瞬間是,他描繪了人工智能工具将如何比智能手機更好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你真正想要的。”他告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隻是這個工具真的能幫到你。”

奧特曼當時正在美國劍橋參加哈佛大學和風險投資公司 Xfund 主辦的一系列活動,他将人工智能的殺手級應用描述為“一位超級能幹的同僚,對我的整個生活、每封電子郵件、每一次對話都了如指掌,但給我的感覺不僅僅是一個擴充應用。”

他說,它可以立即解決一些簡單任務,對于更複雜的任務,它可以去嘗試,但如果有需要,它會向你提問。

這與 OpenAI 目前的産品相比是一個飛躍。它現在最先進的應用,如 DALL-E、Sora 和 ChatGPT,以其生成令人信服的文本和超逼真圖像和視訊的能力讓我們驚歎不已。

但與未來的殺手級應用相比,奧特曼稱它們為“難以置信的愚蠢”。

這些應用仍然是我們用于單個任務的獨立工具,在我們與它們的對話時,它們很難準确地了解我們。

在奧特曼看來,在新的範式中,人工智能将能夠在聊天界面之外幫助我們,并将幫助或接替我們完成現實世界中的工作。

采訪奧特曼:預計會有幾個不同版本的通用人工智能,并且各有擅長

人工智能硬體的未來

我問奧特曼,我們是否需要一個新的硬體來實作這個未來。盡管智能手機的功能非常強大,而且它們的設計師已經融入了很多人工智能驅動的功能,但一些企業家認為,未來的人工智能應用将需要一種專門定制的裝置。

其中一些所謂的“人工智能裝置”已經開始出現。

Humane 的可穿戴裝置 AI Pin 已經上市,但反響很差。奧特曼是該公司的投資者,但并不是該裝置的推動者。

據傳,他還将與前蘋果設計師喬尼·艾夫(Jony Ive)合作開發一種新型硬體。

但奧特曼表示,我們可能根本不需要定制的裝置。“我認為這不需要新的硬體。”他告訴我,“設想中的應用程式類型可能存在于雲端。”

但他很快補充道,即使這種人工智能範式的轉變不需要消費者購買新硬體,“但我認為你會很高興擁有(新裝置)。”

盡管奧特曼認為人工智能硬體裝置令人興奮,但他也暗示自己可能不太适合挑戰這個領域:“我對新技術的消費類硬體非常感興趣。

但我隻是一個喜歡它的業餘愛好者,這與我的專業知識相去甚遠。”

采訪奧特曼:預計會有幾個不同版本的通用人工智能,并且各有擅長

(來源:AP PHOTO/JON GAMBRELL, FILE)

采訪奧特曼:預計會有幾個不同版本的通用人工智能,并且各有擅長

尋找訓練資料

在聽到他對強大的人工智能驅動代理的願景後,我想知道這将如何應對該行業目前缺乏訓練資料的問題。

為了建構 GPT-4 和其他模型,OpenAI 搜刮了網際網路檔案、報紙和部落格中的内容作為訓練資料,因為長期以來,縮放定律(Scaling Laws)一直表明,模型越大,性能越好。

但是,尋找更多的訓練資料是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網際網路的大部分内容已經被搜刮,擷取私密或受版權保護的資料将使開發者陷入法律糾紛。

奧特曼樂觀地認為,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不會成為問題,盡管他沒有明确說明具體情況。

他說:“我相信,但我不确定,我們會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你總是需要越來越多的訓練資料。人類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證明了我們還有其他方法可以(訓練智能)。我希望我們能找到它。”

采訪奧特曼:預計會有幾個不同版本的通用人工智能,并且各有擅長

誰将建立通用人工智能

長期以來,OpenAI 的核心願景一直圍繞着追求通用人工智能,或一種可以像人類一樣推理或比人類推理能力更強的人工智能。

OpenAI 宣稱其使命是確定這種技術“造福全人類”。然而,它遠不是唯一一家追求通用人工智能的公司。

那麼,在通用人工智能的競争中,最重要的工具是什麼?我問奧特曼,他是否認為擁有最多晶片和計算能力的玩家最終會成為赢家?

奧特曼認為,會有“幾個不同版本的通用人工智能,各自擅長不同的工作”。他說:“我想,你必須超過某個算力門檻值。但即使這樣,我也不會說我确定(算力大的就能成功)。”

采訪奧特曼:預計會有幾個不同版本的通用人工智能,并且各有擅長

我們何時能看到 GPT-5

你是不是以為他會給出一個明确的回答?當房間裡的另一名記者問奧特曼,他是否知道 GPT 的下一個版本将于何時釋出時,他平靜地回答了一句:“是的。”

然後他面帶微笑,什麼都沒再說。

作者簡介:詹姆斯·奧唐奈(James O'Donnell)是《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人工智能記者,他專注于報道自動駕駛汽車、手術機器人和聊天機器人等技術的承諾和風險。在加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之前,他是調查新聞媒體 FRONTLINE PBS 的報道研究員。他的其他文章曾發表于《華盛頓郵報》、ProPublica、WNYC 和其他媒體上。

營運/排版:何晨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