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1日),大陸最新航母福建艦出港海試,全國人民為此歡欣鼓舞。
作為一個威海人,我當時特别想立刻去劉公島祭奠鄧世昌和中國第一支進現代化海軍——北洋水師。
隻是不用猜我也知道,昨天劉公島肯定人擠人,是以稍等幾天吧,我必然要去看的,上次看應該是2008年,過去太久了。
昨天我做了一個國外網友對003海試的評價視訊,但是我發現咱們自己人其實對海軍也是懵懵懂懂,比如評論區有朋友說日本人一百年前就能造航母,但最令我有些驚訝的是還有朋友認為北洋水師世界第一。
那我今天簡單和大家說一下北洋水師到底能排第幾。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目前全球海軍規模或者說實力能排到第九或第十的是誰?你肯定不知道,我不去查的話我也不知道,因為沒人會在乎一個第三檔的海軍。
而北洋水師就屬于當時世界的第三檔海軍。
清廷建立北洋水師的初衷也很簡單,1874年日本入侵台灣地區,大家隻記得屈辱的清政府為此賠償了日本五十萬兩白銀。其它原因我就不說了,至少在海軍方面,當時的大清除了有幾艘小噸位的蒸汽輪船用于運輸外,根本沒有一艘近代化軍艦,而日本海軍此時已經裝備了甲鐵号鐵甲艦,這一艘軍艦就足以切斷大陸和台灣地區的聯系。
是以還處在所謂“同治中興”時期的清政府急忙建造屬于自己的現代化海軍力量。代表性成果也就是北洋水師。北洋水師剛成軍的時候,整個中國海軍(包括北洋、南洋、廣東三支水師)總噸位的确能排到世界第九或第八的位置。注意,是三支水師總和,而當時北洋水師總噸位是三萬噸左右,隻拿北洋水師來比,它進不了世界前十。
那是比我們強大的海軍都有哪些國家呢?
英、法、俄、德、意、奧(匈)、奧(土)、西、美等(這就已經九個國家了,唯一有争議的是美國,後續會講),在不考慮工業實力以及其它因素,單純從海軍噸位、主力艦水準考慮的話,可以分成如下檔次。
今非昔比的英國皇家海軍
超一檔:英國,擁有百餘艘鐵甲艦,并且已經開始制造前無畏戰列艦,實力相當于二到六名總和,那是不是說加上七八九就可以英國海軍比一下呢?不是,因為七八九以後規模實在太小,不值一提。
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有多豪橫呢?北洋水師成軍那幾年,皇家海軍軍費高達每年1200萬英鎊,約合5000萬兩白銀,而到了甲午戰争時期,英國每年海軍軍費如果換算成白銀約1.3至1.5億兩,相當于清政府總收入的近兩倍,還不算因為軍艦大多自産,是以具備碾壓他國海軍造艦的成本優勢。
第一檔:法、俄、德。法國在北洋水師成軍時,海軍噸位達到有50萬,鐵甲艦多達六十餘艘,僅鐵甲艦的噸位就是整個北洋水師的十倍有餘。沙俄帝國海軍實力與法國接近,具體不再細表。
剛剛完成德意志統一的德國海軍發展十分迅速,但如果從海軍噸位和主力艦數量來看,其實距離法國、沙俄仍有差距,但德意志恐怖的工業能力不久後讓其海軍實力令英國都感到背脊發涼。
第二檔:意、奧匈、奧土、西。意大利也不細說了,北洋水師建軍時他們已經開建1.3萬噸的前無畏戰列艦了,而意大利的假想敵就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作為列強之一,海軍規模遠遠不是清政府所能企及的。
不過我要說明有個曆史段子,即甲午戰争後,意大利曾向清政府索要三門灣,并有三艘軍艦耀武揚威,但是被北洋水師給吓退了。實際上清政府卻實拒絕了意大利的勒索,但主要還是意大利當時在亞洲沒有任何殖民地和海軍基地,為了一個遠東小港口把意大利海軍拉過來實在沒有成本效益,眼見恫吓不成,意大利也就沒有繼續堅持,根本并不害怕早已衰落的北洋水師。
接着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雖然被戲稱為西亞病夫或歐洲病夫,但奧斯曼海軍畢竟經常和歐洲列強交手,本身也有一定的工業能力,是以海軍規模遠不是北洋水師可比,比如北洋擁有号稱亞洲第一巨艦的定遠、鎮遠兩艘二級鐵甲艦,同時期奧斯曼帝國同等級的鐵甲艦多達十六艘,還有噸位超過九千噸的一級鐵甲艦。
西班牙海軍雖然早已沒落,但紙面實力,包括噸位仍然超過北洋水師,也擁有九千噸級以上的一級鐵甲艦。
第三檔,美國、清朝、荷蘭、日本、希臘、智利、巴西等。這些國家海軍各有特色,比如希臘海軍雖然總噸位和主力艦噸位不如北洋水師,但是其三艘排水量約五千噸的鐵甲艦在性能上已經超越了鎮遠、定遠兩艘旗艦。
荷蘭海軍因為全球遍布殖民地,它的海軍噸位和規模很龐大,這兩方面超過北洋水師,但是荷蘭因為不會參與列強争霸,是以主力艦噸位較小,這點不如北洋水師。
智利海軍規模和噸位都不如北洋,但是擁有讓李鴻章眼饞,與鎮遠、定遠噸位類似卻性能整整領先一代的普拉特艦長号鐵甲艦。這裡要破除一個謠言,說是清政府準備從英國購買吉野号,但沒錢被日本人搶走。事實上吉野号就是英國為日本海軍量身定做的軍艦,清廷也從未想要購買,清政府真正要買的就是普拉特艦長号,隻是日本從中作梗,智利宣布中立,最終沒有出售該艘戰艦。
巴西和智利一直争奪南美海上霸權,但整體實力确實略微輸給北洋水師。
接着我們說美國。美國排在第三檔純屬例外,如果在北洋水師成軍的那一刻,北洋水師的主力艦噸位确實要超過同時期的美國,是以有些學者聲稱北洋水師比美國海軍還強的出處也就在這。
但當時美國的例子實在太特殊,美國奉行孤立主義,認為沒有必要維護一直強大的海軍,是以南北戰争結束後,當時擁有全世界最早、最先進鐵甲艦的美國幾乎将海軍裁撤幹淨,但它的工業能力已經可以和英、德掰掰手腕,隻要它想,它随時可以建立龐大的海軍。
事實上北洋水師建成的同時,美國以馬漢的“海權論”為指導思想,開始重新恢複艦隊規模,到甲午戰争時期,美國海軍就迅速跻身世界第一檔,擁有多達六艘前無畏戰列艦,數十艘巡洋艦,做到這些美國僅用了數年時間,是以甲午戰争前,美國海軍就早就超越北洋水師,而且我們連車尾燈都看不見。
最後說說日本,北洋水師成軍後确實要強于日本海軍。不過從此之後到甲午海戰爆發錢,日本幾乎以每年一艘的速度添置了六艘鐵甲巡洋艦,盡管主力艦噸位不如北洋水師,但是在航速、射速、火力投射以及海軍噸位等全方面超越包括北洋在内的中國海軍。
也就是說,甲午戰争不是我們強他們弱,恰恰反過來。
是以海戰失敗的原因沒有那麼複雜,純粹是北洋水師實力比較落後。在落後日軍一個段位的情況下,黃海海戰可以說是北洋水師超水準發揮,因為日軍擴充太快,訓練跟不上,海戰開戰後許多日軍炮手剛剛發射了自己人生第一枚炮彈——是的,很多炮手之間都還沒完成炮擊訓練。
聯合艦隊能赢純粹是戰艦實力更強:航速更快可以追着北洋水師打,火炮數量更多射速更快讓北洋水師挨的炮彈更多,火藥更好使得日軍的炮彈更易燃更難撲滅......
如果甲午戰争提前在1892年以前,或者北洋水師耀兵長崎那段時間,日本海軍完全不是對手,曆史或許可以改寫。但到了1892年以後,中日海軍實力已經易位,倘若到了1897年,那中日海軍差距将會更大,因為日軍訂購的兩艘1.2萬噸的前無畏戰列艦開始服役,屆時日軍打北洋水師,如同航母打舢闆,結局會更加悲慘。
一百年後,中國海軍終于成為全球頂級力量,圖為003福建艦
是以結論就兩條:落後就要挨打,花錢買不來國防。
當然,大家也知道了,北洋水師建成時,清政府海軍确實勉強算世界第九,但在甲午戰争前,北洋水師或者說清政府的海軍連世界前十都進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