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熱土”引美國趨之若鹜 中國霸氣表态
話題導言 2020年,嫦娥五号凱旋而歸,為人類首次自動采集并攜帶月球表層樣本回地球創造了曆史。這份來自阿耳德海地區的月壤,對于解開月球乃至太陽系的演化之謎,價值非凡。如今,中國将這份”月球熱土”面向全球開放申請。然而,在首批獲批者名單中,竟有半數來自美國,這令不少網友大呼”要臉嗎?”,一時間話題引發熱議。
沖突由來 中原標準時間4月26日,嫦娥五号任務月球樣品首次國際借用評審會議在北京召開。評審結果一經公布,便引發輿論嘩然:在10位獲批者中,高達5人來自美國。
對于這一結果,網上一片嘩然。不少人質疑:”沃爾夫修正案”難道就這麼不作數了?”
何為”沃爾夫修正案”?其實早在2011年,美國國會便通過這一修正案,明确禁止中美兩國之間開展任何有關美國宇航局NASA的合作。自那以後,中美在航天領域的官方往來和交流就受到嚴格限制。
可是,如今在中國主動”拱手相讓”的情況下,美國科學家們卻紛紛熱捧嫦娥五号的月壤樣本,簡直就是對”沃爾夫修正案”的直接挑釁。
美國”月舊壤新” 究其原因,美國之是以如此渴求嫦娥五号帶回的月壤樣本,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新舊月壤差别大。1969年至1972年,阿波羅計劃曾帶回合共382公斤月壤樣本,但全部采自月球古老阿耳德海峽地區。而嫦娥五号拓展了新的采樣區域,這片地區年輕火山岩漿表面樣本,與阿波羅号帶回的樣本存在重大差異。
科研利益至關重要。月球樣本會為人類對月球起源演化提供新線索,甚至可能助力人類尋找外星生命。
警惕中國科技進步。此外,美國輿論也對中國的嫦娥工程能否趕超NASA産生了一定焦慮。
是以有分析認為,美國人對這份”來自月球的熱土”,恐怕不隻是為了好奇心和科研利益,更多還是出于地緣政治和戰略上的考量。
中方表态”合則兩利” 面對美方的熱衷,中方并未做出簡單判斷。今年3月,中國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将本着”合作、共赢”的原則,根據申請國(地區)月球樣品科學利用計劃和工作方案,公平公正地評審通過國際借用申請。
很顯然,中國願意與世界分享航天科技利益,但前提是”合作共赢”。申請者必須闡明月壤樣本的具體運用,經過評議,方能獲批。
期待在中美元首會晤等機會,雙方能就航天等涉及人類未來的大事再次”把盤旋聊”。隻要方向一緻,攜手向更高遠征程,定可再創佳績。
歡迎在評論區進行讨論,您的點贊、轉發和關注是我們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