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中國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

作者:人文之光網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二次政務會議通過《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勞動節作為全體人民的節日,每年的5月1日放假一天。從此,“5月1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節假日正式确立起來。1950年5月1日,全國人民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

  毛主席親自修改“五一口号”

  重視“五一”國際勞動節是中國共産黨自成立以來的優良傳統,黨中央通過釋出訓示決定、确定宣傳口号、開展紀念活動等多種形式,全面闡述黨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重大方針政策,宣傳革命主張、啟發群衆思想、激發勞動熱情,凝聚起革命和建設的磅礴力量。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黨中央一般都會釋出五一宣傳口号。其中,最著名的要數1948年的“五一口号”,成為中國共産黨上司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形成的重要源頭。1950年五一前夕,胡喬木負責起草了五一勞動節口号初稿。劉少奇對其中的數條作了具體修改,删去第34條“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将第33條“中國共産黨萬歲!”改為“偉大的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勝利的上司者與組織者萬歲!”;将第35條“毛主席萬歲!”改為“偉大的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萬歲!”4月18日,劉少奇将《慶祝五一勞動節口号(草案)》送毛澤東主席審閱。

  4月21日,毛主席審閱了《慶祝五一勞動節口号(草案)》,對其中的三條作了具體修改。一是将第 14條中的“堅決貫徹勞資兩利、公私兼顧的經濟政策”,修改為“堅決貫徹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二是将第19條中的“不動富農财産”修改為“不動富農的土地财産”;三是将第24條“台灣、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區的人民努力協助全國解放事業的完成”,修改為“台灣、西藏和其他待解放區的人民準備一切可能條件配合人民解放軍的适時進軍解放自己完成統一”。4月26日,中共中央釋出《慶祝五一勞動節口号》。4月27日,《人民日報》進行了全文轉載。

  為指導全國各地開展好“五一”國際勞動節紀念活動,黨中央還專門印發通知。劉少奇在審閱中央關于慶祝五一節的方法和内容訓示時,特别将“今年五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勞動節”修改為“今年五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第一個勞動節”。這樣,195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重要地位與特殊意義就更加凸顯。4月23日,黨中央發出《關于紀念五一的方法和内容的訓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已使勞動成為光榮,全國勞動人民由奴隸的地位進入主人的地位”,要求各中心城市“應舉行熱烈紀念,并組織群衆遊行。在舉行紀念時,有外賓地方,政府負責人應招待外賓,參加紀念。在五一前或後,可舉行幹部會,各工廠機關學校派人參加,由負責人作報告或講演”。

  4月28日,劉少奇将自己在全國政協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幹部大會上的講話稿送毛主席審閱。毛主席對講話稿作了認真修改,并于4月29日早上5時給劉少奇回信予以說明,信中說:“修改的主要點如下:不要說‘今年是困難的最後一年’,因今後幾年内都會有困難,而且仍将是相當嚴重的困難,不過将一年一年地減少罷了。其他說到困難‘很快就可以過去’的話都删掉了。舉東北為例一段合并到前面一段中去。國際形勢一段(内容)說得政策一些。解釋富農政策一段覺累贅,留待将來去說。糾正指令主義一段說得全面一些,并且不要太突出地去說财經幹部。口号加了一句。如時間來得及,請于你講後即刻付排,送清樣給我再看一次,然後發表。”毛主席所加的口号是:“全中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團結合作萬歲!”

  4月29日下午,全國政協召開4500餘人參加的大會,隆重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大會由周恩來主持,劉少奇作講話。劉少奇在講話中強調:“保護勞動人民在安靜和歡樂的情形之下來慶祝自己的五一勞動節,乃是人民政府的職責。這就是說,中國大多數的勞動人民從有史以來才第一次在自己政府的保護之下,在自由歡樂的情景之中,慶祝自己的節日。這怎能不使我們和全中國的勞動人民感到十分的興奮和驕傲呢!”劉少奇的講話,經胡喬木列印清樣送毛主席審閱後,全文刊登在5月1日《人民日報》等國内報紙的頭版頭條上。

新中國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

上海《勞動報》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刊

  作為黨聯系職工群衆的橋梁和紐帶,在黨中央上司下,中華全國總工會早在1950年初就開始研究謀劃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4月22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出《關于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通知》,要求全國各工會組織要根據各地實際舉行各種紀念五一的會議、群衆大會、示威遊行、娛樂晚會,勞工日報及各地工會組織報刊應推出五一特刊,以廣泛宣傳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重大意義,凝聚職工力量。

  全國各地隆重紀念

  為籌備天安門廣場的五一慶祝活動,黨中央和北京市分别成立了籌備工作小組。其中遊行隊伍的總體美術設計由國徽、政協會徽設計者之一周令钊主要負責。5月1日,首都二十萬人盛大遊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毛主席、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黨和國家上司人檢閱了遊行隊伍,蘇聯、捷克、北韓、羅馬尼亞、匈牙利、波蘭、印度等國的使節及蘇聯共産主義青年團代表團,印度尼西亞職工代表團等參加了觀禮。

新中國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

北京20萬群衆慶祝大陸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下午3時,時任北京市市長的聶榮臻宣布遊行開始。12門禮炮齊放120發,軍樂隊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和《國際歌》。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部隊10000多人走在最前面,接着是40000多名勞工手拉手從主席台經過。當遊行的勞工看到毛主席時,興奮異常、歡呼雀躍,人們不斷地将帽子抛向空中。随後是政府機關從業人員、文化教育工作者、藝術工作者和婦女團體,北京市各區市民,各學校學生和中國少年兒童隊。當學生隊伍通過天安門時,已是傍晚,雨後的天空出現了晚霞和彩虹,剛剛成立的人民空軍排着整齊的“八一”造型橫空穿過,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5月1日當天,全國各地勞動人民,均以無比興奮的心情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上海市各界人民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委員會上海分會成立大會于4月30日召開,上海市總工會主席劉長勝主持會議并緻開幕詞,陳毅發表講話。5月1日,上海舉行勞工糾察隊檢閱典禮,陳毅在緻辭中号召在慶祝“五一”勞動節後,立即在工廠、企業、學校、商店、機關、部隊和上海的任何一個角落,把勞動與智慧高度發揮出來,努力在實際的工業生産、商業經營和政治文化學習中以及機關和部隊,多研究具體情況,多想實際辦法去克服經濟建設上的困難。

  濟南市舉行“五一”紀念大會,參加大會的五萬餘群衆現場開展擁護世界和平大會常委會關于要求無條件禁止使用核武器的決議的簽名運動。太原市舉行全市勞動模範大會,到會的各廠、礦的勞動模範以他們生動的事迹描繪了勞工階級在戰勝困難中恢複太原工業的圖景。沈陽市勞動人民和青年合并舉行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和五四青年節的盛大集會,參加集會的群衆達16萬人。重慶市各街道和各工廠張貼着勞工們自己編寫的牆報和自己畫的圖畫,描寫着他們的幸福生活。

  5月1日前後,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聯合舉辦紀念五一特别節目,中華全國總工會文教部部長劉子久、辦公廳副主任陳用文、文教部副部長馮宿海,中國店員工會聯合會籌委會主任常景林,北京市總工會副主席劉萊夫,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張祺,沈陽機器三廠勞工、勞動英雄趙國有等陸續通過廣播進行主題講演。北京市總工會和北京市人民廣播電台聯合舉辦“紀念五一節廣播宣傳周”,既有北京市總工會的幹部作主題演講,也有來自北京市被服總廠、機器總廠的一線勞工講話,還進行了紀念五一節廣播快闆比賽。

  全國各大報刊也紛紛出版專刊或特刊,記錄下新中國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1950年5月出版的《中國勞工》刊登了毛主席檢閱五一遊行隊伍和各地迎五一的珍貴影像資料。《人民中國》雜志出版勞工運動專号,特約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劉甯一、東北總工會主席張維桢、勞工日報總編輯陳用文發表專論,登載搬運工會、昆明勞工護廠特寫。上海市總工會機關報《勞動報》推出“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特刊”,以通俗易懂的圖畫形式介紹“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曆史、分享勞動人民的喜悅。

  設立勞動人民文化宮

  新中國成立以後,全國各級工會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利用一些舊有場所,成立勞工俱樂部、圖書館、閱覽室等,借此豐富勞工階級的文化娛樂生活。其中,尤以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的成立最為典型。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原來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有着500多年曆史。1950年1月,政務院通知決定将太廟撥給北京市,作為以勞工為主要對象的勞動人民休息和提高政治、文化和技術的場所。春節期間,周恩來和鄧穎超到太廟了解籌備進展情況,在得知三大殿及配殿均存滿北京圖書館的藏書約30萬冊時,周總理訓示節後找政務院齊燕銘副秘書長解決。

  關于文化宮的命名,最初有四個備選方案:北京市勞工俱樂部、北京市勞動人民俱樂部、北京市勞工文化宮和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4月中旬,李立三受北京市總工會副主席肖明委托請毛主席為即将開幕的文化宮題名,經毛主席標明,親筆題寫“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4月30日,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正式開幕。李立三在講話中指出:“這是人民革命勝利的偉大果實,這說明我們勞工階級是真正的翻身了……北京以前就叫作文化城,但過去是封建的文化城,現在要在我們全市勞動人民腦手并用共同努力之下建造起我們勞工的文化城,我們勞動人民的文化城,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城,社會主義的文化城,北京市的勞工和全體勞動人民要把勞動(人民文化宮)好好的(地)建設起來,使它成為能真正代表勞動人民文化,而成為首都文化的模範。”随後,廖沫沙、翁獨健、李伯钊以及捷克大使魏斯柯普夫、勞工代表勞志慎和王家玺等相繼講話。

  當天,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了蘇聯圖檔展覽會,招待各界人士及中蘇友協各支會負責人。為祝賀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開幕,衆多知名人士紛紛題詞祝賀。鄧拓專門題寫:“文化從哪來?就從勞動來。誰要霸占它,實在太不該!如今勞動者,上司新國家,努力學文化,個個有天才。”趙樹理則為勞動人民文化宮開幕作詩一首:“古來數誰大,皇帝老祖宗。如今數誰大,勞工衆兄弟。世道一變化,根本不相同。還是這座廟,換了主人翁。”

新中國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

天津市舉行盛大集會,慶祝大陸第一個“五一” 勞動節

  此外,全國各大工礦城市的勞工文化宮也紛紛建立起來。天津市第一勞工文化宮在1950年初成立,成為新中國最早的勞工文化宮。天津市還把袁世凱的私人花園“甯園”改造為鐵路勞工文化宮。南京市則将原來專為蔣介石做壽的“介壽堂”,改造為勞工文化宮,由劉伯承題詞。上海滬西勞工俱樂部于4月30日建成開幕,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上海市政府還将滬東地區的彙山公園和常德路的原上海總工會會址撥交給工會,作為職工文化娛樂活動場所。5月1日,滬東勞動公園和滬東勞工俱樂部向職工開放,位于浦東北護塘路的原勞工福利會會址經改建為浦東勞工俱樂部。

  到1950年8月,據18個城市統計,共建立16個市勞工文化宮、773個基層俱樂部,參加這些文化宮、俱樂部活動的職工達28萬多人次。

  救濟失業勞工

  新中國剛剛建立,由于帝國主義經濟封鎖,物價猛漲、投機資本興風作浪,緻使許多工廠停工、商店倒閉,造成大量勞工失業,特别是上海失業現象最為嚴重。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中國共産黨對全國人民許下的莊嚴承諾。救濟失業勞工,讓他們與全國人民一同度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成為緊迫的重要任務。

  4月14日,黨中央發出《關于舉行全國救濟失業勞工運動和籌措救濟失業勞工基金辦法的訓示》,指出:“中央除在工商業政策及救濟問題拟定若幹辦法外,全國總工會提議在今年五一的時候舉行一次全國救濟失業勞工運動,籌措一筆救濟失業勞工基金。中央認為全總的提議應付諸實行,其辦法如下:由全國總工會号召全國勞工本着階級的同情友愛,于四月三十日(星期日)做義務工一天,以所得工資(或捐出工資一天)作為救濟失業勞工基金(具體進行辦法由全國總工會另發通知)。”

  4月19日,毛主席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讨論失業問題時,李立三說,上海失業最為嚴重,失業勞工三月份十萬,四月份十五萬,還可能增加。毛澤東問陳雲:“拿出四億斤糧食來救濟失業勞工,可以嗎?”陳雲回答說:“可以的。救濟經費是可以拿出來的,但方式應研究,不要把總工會置于火爐之上,處于被動地位,變為鬥争對象。”

新中國的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

1950年上海失業勞工救濟金經費收據

  全國總工會發出救濟上海及全國各地失業勞工的号召後,全國各地工廠、企業、機關、學校的職工,人民解放軍各部隊指戰員們,踴躍捐款。中央直屬各機關從業人員多為供給制待遇,僅提出一人(捐獻)一斤米的号召,但全體從業人員充分發揚階級友愛的熱情,絕大部分均捐助數斤以上。很多從業人員捐出一月全部或大部津貼,有的從業人員甚至将長期節約積蓄悉數捐出,有的達250公斤之多。中央辦公廳行政處管理者石振揚、胡三明兩位老革命素無積蓄,仍将全月津貼悉數捐出。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職工188人共捐出小米近3200斤。中共中央華北局直屬機關僅4月22日一天就捐款達4267000餘元。5月4日,劉伯承、賀龍、鄧小平聯名釋出文告,号召西南地區全體解放軍指戰員和機關從業人員,大力支援上海以及西南各主要城市的失業勞工。

  這一系列舉措,有效緩解了失業勞工的困難和痛苦。5月13日,毛主席在陳毅關于上海打退四月危機的報告上批示:“上海打退四月危機的經驗及目前采取的各項政策,是各地大城市黨委值得研究的,請将此項報告轉發各主要城市黨委研究。”

  此後,黨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陸續出台《關于救濟失業勞工的訓示》《救濟失業勞工暫行辦法》《中共中央關于救濟失業勞工的訓示》《中共中央關于失業救濟問題的總結及訓示》等若幹檔案,逐漸建立起失業勞工救濟制度。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4年4月25日,第9版;作者:石紹慶,全國總工會幹部;圖檔來源:原文配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