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作者:UniDesignLab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轉自:IMPACT STUDIO

Impact Studio集結各位學長學姐們,從個人經驗出發,涵蓋作品集制作、留學選擇、申請過程等多方面資訊,幫助新學子們在留學之路上少走彎路、更加順利的前進~

01 | 我們的學姐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WANG RAN

大學:北京建築大學

專業:建築

offer(截止發稿前):

倫敦大學學院

愛丁堡大學

謝菲爾德大學

米蘭理工大學

02 | Offer在此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03 | 患難真情

在準備作品集的過程中,Studio提供給了我們一個“抱團取暖”的場所。天南地北的同學們整天捆綁在一起,可以說是相當的開心。并且經過為期幾個月的語言教育訓練,大家的重慶話山東話和東北話也有了一些長進哈哈哈哈。說回正題,在“開頭難”的階段,原本我是在家和學校一邊做學校的設計課,一邊準備試水雅思,一邊做第一個項目,這個過程很痛苦,經常感歎人生艱難但是還是要認真生活等等。因為自己悶着很多時候思路會被卡住,也遇到過就很累很煩不想畫之類的情況。

但是搬去studio之後,一下子就輕松了很多。累的時候去别人那晃一圈聊幾句,或者下樓買瓶快樂水,休息個幾分鐘就有種“我能行我還能再戰”的沖動,就可以繼續愉悅的畫圖了。在加上工作室老師們定期拿着草圖紙就殺過來檢查,或者路過站在背後冷笑,這種督促可以說比鞭策管用。

在做設計上,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對建築設計革新或者說是颠覆的過程。舊的觀念就不說了,我認識到其實世界上的許多事物都可以被發掘到它的建築性,也就是說建築設計遠不止造房子那麼簡單。對我來說,建築設計迷人之處就在于,一個平凡的人可以給外界展示他對世界的看法,改變他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優化一個地區的未來。要知道一個好的設計裡面必定有這個設計師的價值觀在支撐。

我想,在studio裡,不管是建築專業還是景觀專業還是室内專業,我們的立足點都是對整個空間環境進行關懷。完成這樣一個作品不止有成就感,也很有責任感。而正是這種“負擔”使這個工作變得值得辛苦的投入。基于這個概念和關系,我們可以發掘自己一些有野心的想法反映并轉換到建築,然後探索一個場地去尋找新的未知或者對象來施展自己的概念。

我在IMPACT STUDIO學到的,除了做設計,就是對任何事情都毫無保留的去完成。把每一次實踐,每一個過程都當作一種自我訓練。哪怕結果不盡如人意,獲得的經驗和智慧會溶在你的血液裡,永遠不會消失。

04 | 體驗中心計劃

該想項目的設計初衷是因為發現人們對社交軟體上瘾這件事似乎在這個時代已經司空見慣了。比如一定要定期更新動态到微網誌、朋友圈、Instagram,否則就覺得渾身難受;就算不會認真看内容,可就是喜歡刷各種平台刷各種推送;發現發出一段時間的微網誌并沒有獲得轉發,或者連評論都沒有時,就會陷入濃重的抑郁情緒中;執迷于在不同的地方打卡,并及時挂上網,以證明自己還在潮流一線。

許多人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閑着玩玩手機,但是發明者們一直在人們看不到的一面獲利。上瘾是從一個觸發器,一個動作,一個獎勵或者一次投入開始的,經過不斷連續的重複而形成的。當這些外部要素被替換成内部要素,這意味着使用這個産品和尋求情感需求之間形成了一種心理聯系。

而這就意味着,這些軟體得逞了。科技公司一直在對人們進行測試,以找出讓他們上瘾的最佳手段,比如修改Facebook的點贊按鈕的顔色和形狀。在你的手機螢幕背後,有上千名工程師正試圖使軟體最大限度地讓你上瘾。迷上Instagram的背後:拍照和拍視訊習慣的形成,漂亮濾鏡帶來的即時回報,以及親密社交網絡的建立。就連Facebook的點贊按鈕的發明人之一Leah Pearlman也迷上了Facebook,因為她已經開始把自我價值的實作建立在她擁有的“贊”的數量上。

近日矽谷内部人士在BBC的節目Panorama中表示:Facebook、Snapchat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利用“behavioral cocaine”讓使用者對其應用上瘾。其實,學界很早就開始關注社交媒體緻瘾問題,荷蘭201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一問題還影響到了青少年的成長,2018年有研究顯示,德國有約10萬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成瘾。

這個項目旨在建立一個虛拟的娛樂場所也就是空間化社交軟體,包含了諷刺與忠告兩種意味。在這個娛樂至死世界裡,人們從無感到上瘾再一步步發現背後的真相,并在虛拟世界中重新了解自己。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人們對社交網絡上瘾

既然要做的是一個人人都可以當主角的幻想空間,采用電影的元素來設計取景素材。在設計初期,從一些經典的電影場景中提取不同類型的幻想空間進行建築化的轉換,根據故事的發展排列順序,被用作發現、誘惑、轉變、複雜、并發、體驗、覺醒和結局這8個主要空間的原型,但并沒有被完全模仿。這個過程十分愉快而且快速,就像是兒童憑靠想象畫圖一樣。通過手繪加掃描,稍作修改就是完成了抽象的大意同時也是整個設計想法的起點。最終一系列由一些代表性元素組成的拼貼畫被用來描述整個空間内設施中的沉浸式體驗。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從電影鏡頭中汲取空間設計靈感

下面這兩張圖就是故事的全部。以漫畫的形式講述了人們進入虛拟世界後,從無感到被吸引,再到一步步上瘾最後發現背後的真相并在虛拟世界中重新認識自己的故事。講述随着故事的展開,可以通過具象空間的秩序關系營造空間氛圍,通過編排叙事性元素、内容的布置與人們産生互動。比如,叙事中會運用到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在建築中,可以在通向寬闊空間的入口前布置一條悠長狹窄的走廊。考慮到建築叙事的宏觀尺度和微觀的銜接、過渡的基礎上,可以利用建築自身不同的空間形态、尺度、不同質感的材料、空間的圍合、開放、特定叙事元素等符号,迎合、反映建築所要表達的叙事内容和情感體驗。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來到體驗中心的經曆

這就是整個幻想空間的說明書。軸側線稿清晰地展示出每個空間的形态,可以彌補故事中不完整的視角。通過虛線指出他們之間的“拼插關系”,類似于樂高的生産配件。首先确定了場地位于鼓樓街,北京的一個曆史街區,是一個在青年之間有點無足輕重的居民區。其次各個空間都具有不同的構造吸引參與者逐漸進入到一個個有趣的内部空間。

入口是一個選擇大廳,供人們做自己的思維導向,第二部分的展示大廳是對于那些不熟悉這個幻想世界的人的一種嘗試,代表人開始接觸社交網絡;下一部分通過一些反應塔,讓人們可以從内外塑造各種形态,代表人們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而不停的包裝自己;緊接着通過一個站台開始他們新的旅程。

在這之前就是滿足人們的虛榮心等來不斷吸引人們。在玩樂空間裡人們可以達到最高的虛榮點,徹底沉迷,通過最後的軌道進入MCC,巨大的轉盤通過人的熱量和聲音的能量進行旋轉,提供的能量用于整個系統,緊接着又将越來越多的人送回起點。最後的出口卻是一個漫長而黑暗的樓梯。這樣的設計意味着開始的上瘾和最後的空虛的對比,以及從社交軟體中沉迷再醒悟過來的整個過程。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沉浸式體驗中心說明書

最後用一正一反兩張剖面,反映的是人們可看到的和不可看到的。可看的一面明亮、有趣,包含一系列娛樂設施,使人對這個地方産生了興趣。不可看的一面充滿了各種機械裝置和監視塔台,一個不為人知的産業正在默默運作,顯示了設施如何維護和利用人們賺取利潤的真實視角。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建築可見與不可見的一面

這個項目是一個典型的叙事性建築設計,王同學用别出心裁的角度思考,将本來非實物的東西帶入到建築設計中,讓建築設計給人以啟發和感觸,進而達到最初的目的。不同于其他作品集的設計,這個項目是通過故事來展示建築,建築也是講故事的一種途徑。叙事為建築在原有設計下提供了更多創造的可能性,豐富了建築元素之間組合的可能性,擴充了思考建築的次元。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種設計的訓練或者研究,亦或者是用我們更擅長的手法闡明我們對世界的觀點。

05 | 未來圖書館計劃

對于年輕人來說,印象中的圖書館有兩種:第一種是囤積着連排的書架,散發着發黴的紙張味的書籍墓地,恨不得随手一拿就是一本絕版古董。第二種是大考前的劍拔弩張,不管是學渣還是學霸都一窩蜂的往裡沖的大空間。一個它端莊肅穆,向往昔緻敬卻層層落灰;一個它寬大包容,但跟書本好像沒什麼關系。

反而是那些商業中心裡熙熙攘攘的文藝書店,倒成了前衛雜糅的新閱讀聖地。究其原因,是因為新資訊媒介的入侵。帶咖啡廳的書店、電子書和各種閱讀app,逐漸成功占據閱讀工具排行榜的前列。傳統紙質圖書館正在失去它的地位,甚至已經産生了衰落的趨勢,那之後呢?當未來的圖書館适應了新的世界,涅槃重生後,它将呈現怎樣的品質?這個項目,就是以此為切入點,探索未來的圖書館是什麼樣子。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人們不再需要到特定的圖書館去擷取知識了。這就帶來了思考,圖書館是書的容器,還是人的容器?結果一定是後者。由此可以展開思路,除了“閱讀”這個固有标簽外,圖書館還能為人們帶來什麼?它能不能成為城市中的新角色,并且是被人們迫切需要的角色?一個知識擷取與輸出的源頭、一個使地方公衆成為創造者的基地、一個展示與接待的場所。另一個很重要的點是,未來圖書館關注的是從未定、短暫出發所捕捉到的意象,它的竣工不是完結。它不應該是清晰且完整的,因為在未定的架構中,無數可能亟待發生。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未來圖書館擁有無限可能

作為“圖書館到底有沒有存在意義”的正方辯手,第一要務就是将競争對手——數字化媒體的優勢為我所用。将兩者的優劣進行對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時候,政治好像變得很重要,了解統一性和鬥争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對于我們自覺地利用沖突的這兩種力量推動事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說明事物的發展不僅表現為“相反相成”,而且表現為“相輔相成”。在表達手法上,提取所有普通人在圖書館和使用網絡閱讀時所經曆過的瞬間,作為對比項,用一個立體的柱陣當做圖表,通過不同的高度使兩方特點高下立見。使用這種抽象的手法并适當配有簡單注釋,将調研内容直覺地表現出來。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從原始圖書館和網絡閱讀中尋求平衡

未來圖書館擠在城市的夾縫之中——三條路交叉口的正上方。選擇這個特殊的位置是因為它太不嚴肅甚至有點卑微,與舊觀念中的圖書館完全不門當戶對。然而就是這樣的沖突才能給未來圖書館一個極端的颠覆。特殊的場所一下融合了記憶中那些模糊的空間經驗:等待會面的十字路口,擺着舊書攤的立交橋,電視劇裡專供談戀愛的屋頂。這些發生在城市夾縫中的微小場面,成為設計中最重要的類比物。

未來的圖書館,能不能摘掉“知識殿堂”的标簽,化身成城市中美好事物的發生器?設計不需要總是試圖去創造一個全新的可能性,想象力可以被已有的經驗所觸發。整體的地圖展示了項目的具體位置,周邊環境,并加入圖示、人物活動來展示場地。因為波蘭是個自由年輕的國度,人們熱衷于散步、遛寵物、坐在街邊野餐或者聽音樂,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增加人物活動的拼貼,使得設計更加具體于場地。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場地分析

方案的生成分析圖其實就是一個思考過程的展示,用來告訴人們這個設計從無到有的邏輯。首先是因地制宜,搞清楚場地的限制要素比如道路、視線、日照、周邊等等這些基本要素。然後再加入個人元素,這個時候每個人的思路各不相同也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比如在這個設計中,在排布正交柱網的時候需要給它提供未來的再發展的可能性,是以這種未完成的定義決定了它邊緣疏松漸弱的狀态。把這個大緻的樣子放進去之後,再根據自己的設定做減法。表皮部分因為上文已經闡述了他的生成過程,在這個部分就根據場地因素稍作變動。就得出了最終的一個方案雛形。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方案生成過程

未來圖書館的形态來源于一些瑣碎片段的融合,既然是未來,是以天馬行空一些也未嘗不可。材質的故事是根據傳說“集齊11顆瑪雅水晶頭骨,就能揭示人類過去與未來的奧秘”而來。它的具體形态細節取自一切飄逸的事物,聚合成為一團虛空的線,這也展現了未來的不可預測及不可确定性。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形态提取過程

初步的形體經過提取,簡化,重建結構線,增加複雜性和空間化等五個步驟,形成最适宜的形狀。最終形體就像一個展開的絲帶,包含了不同的空間,也就提供了不同的功能分區。立面褶皺處的镂空圍繞着這些空間,外圍效果切斷了空間連續性。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形态轉譯過程

包膜作為一種保護膜,既包含空間,又與外部保持恒定的關系。空間具有多變性,它不再具有清晰的輪廓,并在實踐中對自我提出質疑。燈光沿着絲帶外觀展開,建築将光線配置設定到空間的中心區域。整個絲帶的外形既是樓闆,也是牆體,既是表皮,也是結構。思考的方向是明确的,但結果是未知的。同時在不斷發現問題修正錯誤的過程中完善設計,形成一個完整的創作邏輯。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空間最終效果

曲線與直線是該方案中的另一種沖突也是一種融合:曲線浪漫舒适,直線簡潔莊重。他們的結合很好的适應了未來圖書館的預期值。圖書館内外部空間通過在場景中加入未來人物活動的效果圖來展現。在建築内,姿勢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蜷縮起來,伸展身體,栖息在高處,搖擺。設計考慮到人體工程學,使身體的放置以一種有趣的方式恢複。

在建築外部,人們可以在白色金屬架構下更友善地享受戶外環境。他們可以聊天、野餐、玩樂器等做各種各樣的事情。一個剖面和人類活動剪影的結合,突出人們或坐、或躺、或立、或行,一切活動在未來圖書館都可以被包容。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未來圖書館内外部場景圖

内部空間展示是不能回避的,未來圖書館裡的空間多種多樣以适應不同的人類活動。白色的架構具有包容性,允許公民從事各種各樣的活動。小型房間包含了非常具體的項目,比如一個講故事的區域,語言實驗室,玩遊戲的地方,一個造型藝術房間等等。向廣場開放的透明基地為行人提供了入口、展覽空間、咖啡館和禮堂的清晰視野,使建築從架構中浮現出來。上層的陽台外懸于人行道上,開放的書籍和資料區保證了光線的充足。

建築半透明的表皮既是它的裝飾,也給建築帶來朦胧的氛圍。設計同時還為使用者提供放松、沉思氛圍的地方。使用者的親密感是由強烈的建築元素創造的,它激發了視覺上的互相作用。整體空間具有流動性,外部的展開突出了無限空間的印象。“絲帶”充分發揮了它的力量,在這個不确定的空間裡,品質的概念似乎消失了,屋頂和牆壁似乎漂浮着。各種功能空間自然地分布在圖書館内部,保持視覺連續性。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剖面及各空間功能分布

一個透明、無邊界的圖書館,散落在城市與自然之間,安靜而透明地生長和延伸,形成了一個無所不在的知識和景觀的未來圖書館。這是一種獨特的圖書館類型的“逆轉”,它将景觀與城市邊界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僅僅是傳統的圖書館。

塑膠聲學斬獲UCL 愛丁堡Offer,聽北建學姐講述她的建築世界~

最終效果圖

這個項目包含了舒适地并排放置。方案、結構和空間的邏輯不同,非常豐富。這種複雜性産生了一種“塑膠聲學”,給這個新地方帶來了一種氛圍,這種氛圍重新審視了身體和流動性之間的關系。這種沒有明确空間邊界的設計,卻揭示了一種複雜性和意想不到的豐富性。這是一個自由的地方。

06 | 不是家人 勝似家人

感謝工作室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在IMAPCT STUDIO裡,他們既是老師也是長輩,既是上司也是朋友。不隻是學術問題,生活裡的困難老師們也與我們一同探讨和解決。我相信無論大家未來去了哪裡、做了什麼,IMAPCT STUDIO是我們永遠的家。

必須要提到的是,真的非常感謝studio家人一樣的同學們,那些鼓勵和正能量給我帶來了很多力量。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别人越誇你越拼命努力不想讓對你好的人失望。大家聚在一起帶來的歡樂讓我覺得所有的事情并不艱難,反而給我帶來了一個最愉快的時光。

想跟學弟學妹們說的是,有許多同學在做作品集過程中時常提到“焦慮”這件事,我想到貝聿銘回答别人對他的質疑時說的話:“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因為我一直沉浸在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中。” 不論你做什麼,你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挑戰。貝先生的這句話是我聽過的最好答案。

然後就是,遇到什麼事,别太過于擔憂,良好的心态是解決困難的第一武器,感謝IMAPCT STUDIO在建築道路上對我的指引,出國深造隻是一個開始,未來的世界和無限的可能在前方等待我們去探索。

文中作品及部分圖檔歸作者本人所有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