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牛盾:國際社會關注的幾個農業熱點問題⑤

作者:微觀三農
牛盾:國際社會關注的幾個農業熱點問題⑤

貿易保護主義

貿易保護主義在世界範圍内有擡頭的趨勢。在此背景下,重新審視貿易保護主義的曆史和内涵,關注其在當今形勢下的發展趨勢,思考其對中國的影響,對我們從容應對危機挑戰有重要意義。

貿易保護主義和國際社會呼籲

經濟學中的貿易保護主義主要指通過對貿易進行限制或管制,保護本國工商企業和勞工的政策或學說。世界貿易組織傾向于将各類扭曲進出口貿易的措施稱為貿易限制措施而不是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我了解,貿易保護主義是抑制國家之間貿易的經濟政策體系,它通過一系列進出口限制措施,保護本國産業和市場免受國外沖擊。與正當的貿易救濟措施不同,貿易保護主義往往以犧牲貿易夥伴的利益為代價,具有歧視性,主要表現為濫用各種保護措施,扭曲正常的國際貿易。貿易保護主義雖然損害了其他成員的利益,但其利用的措施不一定違背國際貿易限制。許多措施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自身的入世承諾,一些措施利用貿易規則尚未明确的灰色地帶,少數措施則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主要國家和地區在多邊場合普遍表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各國上司人同聲呼籲抵制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在未來避免設定新的貿易和投資壁壘。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上司人會議和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上,多次發出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強音。東盟首腦會議表示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并承諾不釆取新的貿易保護措施,支援推進多哈回合談判。

第一,國際經濟組織認為貿易限制措施并未消減。世貿組織的報告指出,因金融和經濟危機而增加實施貿易限制和貿易扭曲措施的理由有限,随着全球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存在朝着貿易保護主義“嚴重滑落”的趨勢。

第二,多邊貿易體制仍具有重要作用。盡管世界貿易組織等現有國際機構在應對金融危機中顯現出無力的一面,但是大多數成員仍然支援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認同它是各國協調一緻、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有效工具,在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經濟恢複增長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貿易自由化的方向和國際分工體系的改革不會逆轉,将會在曲折中前行。

牛盾:國際社會關注的幾個農業熱點問題⑤

△在FAO出席中國-FAO南南合作項目第六屆年度磋商會議

第三,中國言行一緻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中國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各國經貿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克時艱。在已實施的經濟刺激計劃中,中國平等對待國内外産品,為外國企業提供了大量商機。中國還組織了多個投資貿易促進團赴歐美,以實際行動表明中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鮮明立場。特别是自2018以來,中國政府每年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展現了開放發展的新理念,着眼于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經濟全球化和建構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全球貿易健康發展和增長的決心和貢獻。

對中國的影響

在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後,世界經濟出現企穩迹象,但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仍然層出不窮,對中國的影響日益加深。

1.貿易保護主義不利于世界經濟的複蘇

貿易保護主義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重新擡頭。

第一,不合規則的貿易保護主義直接沖擊全球貿易,緻使世界性的貿易摩擦增多、貿易争端加劇,以世界貿易組織為組織和法律基礎的多邊貿易自由化再度受阻。

第二,已經形成的全球分工體系、生産體系和銷售體系鍊條面臨斷裂,參與到經濟全球化中的國家很難獨善其身。

第三,開發中國家因在國際地位、調控手段和财政資源等方面都相對弱勢,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環境中更容易受到傷害。

總體看,貿易保護主義會擾亂國際貿易秩序,延緩世界經濟複蘇,不利于各國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2.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有負面影響

大陸經濟的外貿依存度很高。這種高度依賴外需的發展模式意味着輸入性風險極大,外部經濟波動的傳導性極強。

貿易保護主義的出現和擴散,特别是以美歐為首的發達國家有将其制度化、長期化的政策取向,将進一步加劇大陸外需萎縮的困難局面,甚至使大陸失去一部分出口市場,使一些外向型企業的營運能力和吸納就業能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陸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的發展勢頭。

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經濟總量大,發展速度快。中國國際地位的迅速提高和國際市場的不斷拓展,引起了一些利益相關方的高度關注。各種形式的“中國威脅論”層出不窮,貿易保護主義的矛頭也常常指向中國。

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中國作出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曆史性抉擇,并在廣泛的領域做作出了高度開放的承諾。在享受貿易自由化成果的同時,大陸也放棄了很多權利,與發達國家甚至大部分開發中國家相比,我們能夠合法合規使用的貿易保護手段有限,在政策實施方面更容易受到挑戰。

3.農業作為弱質産業更容易受到傷害

一是大陸的國情和發展階段決定了農業承受外部沖擊的能力有限。大陸最大的國情是人多地少,農業資源緊缺。這是大陸農業發展最主要的制約因素。與大多數國家相比,大陸農業生産規模小,是生計型産業。這些現實情況決定了大陸農業在與大規模、高補貼的國外農業競争時處于弱勢地位,承受外部沖擊的基礎薄弱。

二是中國農産品國際競争力不強的現實意味着農業抵禦貿易保護主義的能力不足。雖然中國農産品競争力在經過農村改革40多年的發展後有所提高,但整體的國際競争力不強,具有出口優勢的産品品種不多,貿易規模不大。農産品生産加工的規模化、集約化、标準化發展水準不高,相關的行業組織和公共服務機構尚不健全,惡性競争的現象時有發生。更為突出的是,相當一部分産品的競争力來自于低人工成本,還處于國際分工鍊條的底端,随着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其優勢難以持續。

三是高度開放的農産品市場和有限的支援保護空間限制了中國主動應對的能力。與發達國家能夠合法使用各種貿易保護手段不同,中國對農業支援保護的空間有限。

啟示和應對

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的擡頭,既有對國際貿易規則允許措施的濫用,也有繞開規則或者直接利用規則沒有覆寫的灰色地帶的行為。許多國家之是以能夠如此,正是由于高度熟悉規則,充分運用規則,主導制定規則。相對而言,中國這方面的能力和手段還需要進一步補強。

面對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中國應主動應對,有所作為。既要旗幟鮮明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恪守所作出的鄭重承諾,又要增強主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能力,同時,也要合理運用規則,争取支援和保護的空間。

在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同時,借鑒發達國家主動對弱勢産業實施保護的經驗,繼續加強對大陸農業的合理保護,練好内功,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加大投入,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鞏固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是中國政府應當長期堅持的政策取向。

牛盾:國際社會關注的幾個農業熱點問題⑤

來源:中國農村網

編輯:霍然

監審:郭平穩、徐鋒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