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作者:華龍網

視訊加載中...

重慶合川渭沱鎮草壩場,微風掀起黑色薄膜,簌簌作響。

西南大學試驗基地合川農場試驗田裡,一壟壟剛剛出土的馬鈴薯在陽光下格外亮眼。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缙雲薯11号”。

站在田邊的劉勳看起來一臉輕松,但微微捏緊的手指,到底暴露了一絲緊張。4月30日,是重慶首個自主育種的早熟馬鈴薯品種——“缙雲薯11号”田間測産鑒定的日子。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缙雲薯11号”村民幫忙收割現場。

從育種到栽培,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教授、重慶市薯類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馬鈴薯育種崗位專家劉勳和“缙雲薯11号”已經打了8年交道。這次田間測産鑒定,在他看來,更像是對他這些年付出的一場“期中考”。

由于人手不夠,西南大學農生院雇了不少當地村民幫忙收割。“這個馬鈴薯安逸,個頭大!”常和土地打交道,村民們一眼就看出了差別。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師生們正在記錄“缙雲薯11号”生長情況。

“缙雲薯11号”個頭飽滿,病蟲害少,相較于市面上常見的馬鈴薯品種,一季産量能增加29%以上。

根據生育期,馬鈴薯分為早熟、中熟、晚熟等幾類。其中,早熟馬鈴薯生長周期在75天内,而晚熟馬鈴薯則需要90天以上。因為生長周期的差異,早熟和晚熟的馬鈴薯适合種植的地區也有所不同。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師生們正在檢查“缙雲薯11号”

早熟品種能提前上市,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生長季節較短的地區也能種植,受到農戶的歡迎,尤其是南方地區。

馬鈴薯适應的氣候要求涼、冷。在濕熱地區雖然也能生長,但易導緻種薯退化,嚴重影響産量,需要經常從寒冷地區引進新種。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農業專家正在對“缙雲薯11号”進行測産鑒定。

目前,重慶馬鈴薯種植面積近500萬畝,馬鈴薯作為重慶第三大作物,占糧食總産量的11.2%。

相較于北方地區,重慶氣候炎熱,海拔低,且日照時間少。是以,重慶現有馬鈴薯品種主要是針對山區中高海拔生态區的中晚熟品種。另外,由于重慶特殊的生态環境,晚疫病這類“植物癌症”時常爆發,為了控制病害,農民不得不使用化學農藥,這不僅增加了投入成本,還可能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農業專家正在進行測産鑒定。

有沒有一種馬鈴薯,在保證高産的同時,還能耐陰、早熟,抗晚疫病?

種子,是糧食生産的源頭,是農業的“晶片”。通過培育适應當地的種子,提高糧食産量,“望天田”也能實作穩産增産。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農業專家正在對“缙雲薯11号”進行測産鑒定。

在重慶市薯類科企聯合體、重慶市薯類産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和重慶市科學技術局的支援下,西南大學薯類團隊展開了馬鈴薯種質資源精準鑒定,開創了馬鈴薯智能工廠化雜交種質創制結合分子标記輔助選擇技術,利用重慶不同海拔生态的穿梭育種體系,選育了早熟鮮食馬鈴薯新品種“缙雲薯11号”。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劉勳(左一)緊張地看着農業專家的記錄和檢查。

試驗田裡,劉勳一鋤頭下去,一個個光滑飽滿的洋芋迫不及待地翻滾而出,圓滾滾、黃澄澄,伴着泥土的氣息,看着很是喜人。

下午2點,來自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等機關的專家在西南大學試驗基地合川農場,認真地對“缙雲薯11号”種植密度、試驗面積、塊莖重量等資料一一記錄,最終測産鑒定“缙雲薯11号”畝産量達到3190.38公斤,并具備早熟、高産、耐陰、抗病等特點。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劉勳(左一)緊張地看着農業專家的記錄和檢查。

在重慶,早熟洋芋單畝超3噸,這份“期中考”的成績讓劉勳和團隊很滿意。接下來,他們将在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的支援下,進行“缙雲薯11号”早春和秋冬季節的推廣種植,并提供技術教育訓練和指導服務,讓更多的種植戶掌握種植技術,進一步提升馬鈴薯的種植效益和保障馬鈴薯的周年供應,促進重慶馬鈴薯産業的跨越式發展。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專家正在對“缙雲薯11号”測重記錄。

劉勳拿起“成績單”,仔細地看着上面的資料和結論,終于露出開心的笑容。

落在“成績單”上的泥土,他并沒有舍得撣走,因為這就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最好的證明。

特寫|一顆馬鈴薯的“期中考”

學生向記者展示“缙雲薯11号”。

文、圖/華龍網 記者 秦思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