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前意外骨折,緩考隻隔一兩周,體育中考這一規則公平嗎?

作者:北京交通廣播

北京市中考體育現場考試四五月份陸續舉行。今年是新中考改革後首次體育現場考試,考生和家長對這次考試普遍非常關注。然而在這關鍵的時候,有考生卻不幸遭遇骨折,導緻沒有辦法按時參加體育現場考試,也來不及參加緩考。這對于考生是否公平?中考體育現場考試的規則是否還有改進空間呢?

着急、焦慮,再到接受、呼籲,這是海澱區初三學生家長劉女士(化名)最近一段時間的心路曆程。孩子在參加中考體育現場考試前夕,下樓梯時不慎崴腳導緻足部骨折,考試無法按期參加,連緩考也趕不上,全家人都急壞了。

劉女士:當時就想着說通過呼籲,能不能給這些孩子增加一次補考,學校和海澱區教委也都溝通了。因為這個政策就是死的,我覺得它是有制度的缺陷。

根據北京教育考試院釋出的資訊,2024年中考體育考試滿分為50分,計入中招錄取總分,其中現場考試30分,過程性考核20分。現場考試安排在4月—5月進行,具體時間由各區确定。臨時有傷病的考生及女生生理期,可以申請現場考試緩考。緩考期間仍未康複的考生,可以向所在學校申請免考,按程式辦理有關稽核手續,按照總分(30分)的60%計分,也就是18分。

海澱區的中考體育現場考試兩個項目分别在4月和5月進行,每個項目正式考試和緩考之間相隔一到兩周,劉女士的孩子在整個體育考試期間無法康複,隻能申請免考,拿18分。據劉女士反映,孩子平時體育成績較好,結果最後考試隻能拿及格分,這讓孩子覺得十分委屈和無奈。

劉女士:你說孩子意外了,對他來說失去了一個公平的機會,都不給人上考場。像中考競争那麼激烈,1分就差500名,12分你要文化課來補的話,很難很難。至少要給這種遭到意外傷害的考生長一點的緩考時間,因為“傷筋動骨一百天”,完全可以把中考體考時間提前一點,兩個月或三個月後緩考。
考前意外骨折,緩考隻隔一兩周,體育中考這一規則公平嗎?

(圖源網絡)

重要考試前考生遭遇意外傷害,這樣的事情雖然少但的确會發生。目前,在計入中考總分的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中,現場考試面向九年級學生,過程性考核涉及四、六、八年級學生。北京新聞廣播2023年曾經報道,一位六年級國小生在體測前胳膊受傷骨折,7天的緩考時間内孩子無法康複,最終隻能拿到10分中的5.5分,當事家長和學生認為,這樣的考試規則對身體受傷較嚴重的孩子來說并不公平。

記者随機采訪了幾位家長和中學生,有人認為,考試應該統一組織,緩考間隔不應過長,防止被“鑽空子”。但也有人認為,考試機制應該更加靈活和人性化,可以拉長緩考間隔時間,或者為考生提供更多次考試機會。

學生:骨折這些都是他自身原因造成的,并沒有外界因素去幹擾他們。

家長:真正是把腳崴了,那得緩考仨月。

學生:緩考拉長點,等好的時候再考,更好。

家長:如果真的骨折,那得根據他之前這一學期的體育狀态綜合去考慮,不能隻考慮最後他骨折了,沒參加。

學生:選一個體育場,今年這段時間到那段時間都可以去考試,自己去報名。

一位經曆過中考體育考試的學生認為,體育考試不一定要“一錘定音”。

學生:初三一整年,一年到頭都在練體育,我覺得其實那就不如像期中期末考試一樣,給大家多考幾次的機會,也能達到督促大家體育鍛煉的作用。

一位家長認為,體育鍛煉和文化課學習性質不同,體育考試不應該算分算成績。

家長:體育考試有多大意義嗎?我真是沒覺出來,給及格就完了。想鍛煉的怎麼都能鍛煉,不鍛煉的打死也不鍛煉。比如小孩子這樣玩命跑,猝死,那算誰的?甯可我孩子體育不及格,也不願意讓他玩了命的跑去。有的孩子天生就是體育苗子就能跑,有的孩子練死了也不行。
考前意外骨折,緩考隻隔一兩周,體育中考這一規則公平嗎?

(圖源網絡)

面對這樣的意外事件和家長學生的意見,教育部門如何解釋相關規則呢?記者以市民身份分别咨詢了海澱區、西城區、豐台區教委,從業人員均表示,中考體育現場考試需按照全市統一安排進行,考試節奏不能更改。

從業人員:這是有嚴格節奏的,這個事完了下一步該幹别的了,市裡各個階段的工作有明确的時間曲線。

從業人員:我們後面還要組織聯考,還要組織中考的文化課考試。政策不是我們區縣出的,這是北京市統一定的時間、定的考試規則。

區教委從業人員解釋了中考體育現場考試緩考、免考等規定背後的考量。

從業人員:人吃馬喂的這一套成本可高了,不可能說給你無限制的去組織。

從業人員:組織一場考試,涉及到很多很多因素,是以說緩考就集中在這兩天,正常考試之後的一周左右。每次緩考都隻是針對比如說發熱感冒的孩子,一個星期左右應該也就好了,有例假的孩子可能也就過去了。

記者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将問題和建議反映給北京市教委,從業人員回應說:

從業人員:這些受傷的孩子是我們非常關注的群體,誰都不希望在這個時候遇到這種情況。當時給這60%的分數也是考慮到,如果孩子沒參加就一分都不給,可能更不合理,也是綜合考量以後制定的這個分數。在今年的政策上肯定是這樣的,當然您提出這個建議,我們一定一定會及時的回報,再進行一個深入的研究。
考前意外骨折,緩考隻隔一兩周,體育中考這一規則公平嗎?

(圖源網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單純拉長緩考間隔、增加考試機會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隻要有統一的體育現場考試存在,許多沖突就不可避免。

熊丙奇:要維護考試公平,必須有相應的考試規則。隻要是這種正規的考試,就都要有人投入,(拉長緩考間隔或增加考試機會)就面臨更大的考試投入成本的問題。很多學生和家長也會認為,這麼多次考試會擠占我的學習時間。另外,中考的錄取時間放在那個地方,你說我要緩考到7月份,7月份已經開始錄取了。是以隻要這樣去考體育中考,那就會有問題。

《北京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考核評價方案》2021年釋出時,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改革方案貫穿義務教育全過程,強調合格性、弱化選拔性;強化過程,鼓勵重在參與。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未來,應進一步改變以考試來促進體育鍛煉的導向,回歸到關注體育課堂建設、關注體育教學過程和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熊丙奇:大家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平時重視體育,要讓學生鍛煉起來。有的學生先天運動能力比較強,有的學生可能體弱多病,他們隻要平時鍛煉了就可以了,不能夠說按照競技體育那樣比賽。是以,要真正重視學校體育的話,應該關注的是上好體育課,讓學生平時重視體育鍛煉,而不是最後以考試的方式,使得體育變成應試體育。體育即便納入中考,它有它的分值,也是進行過程性的評價,應該關注學校是不是開啟、開足體育課,以及學生是不是上了體育課、堅持了平時的體育鍛煉。這樣的一個過程性考核,才是我們要進行的根本性的轉變。

記者|編輯:路瑤

主編:朱來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