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子清:“較真”是最好的武器

作者:星磚
黑子清:“較真”是最好的武器

在黑子清身上,時光用30多年變了一個大型魔法:家境貧寒,9歲失怙,由母親含辛茹苦地撫養長大,大學就讀于家鄉的郴州醫專(今郴州湘南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憑着優異成績獲得留校機會,卻被安排到當時相對邊緣的麻醉專業;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山醫科大學(今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攻讀研究所學生,卻發現自己依然是隻能仰望同門的“笨鳥”。如果用目前流行的文風,黑子清也許可以感歎一句:為什麼我咬緊牙根努力了十幾年,隻是抵達了别人的起跑線?

但打小如野草般堅韌的他,最終憑着一顆不服輸的心和默默下水磨工夫的堅持,留在“國家隊”,逐漸成長為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廣東麻醉學會主任委員,2021年出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

不管是論麻醉領域的學術成就,還是麻醉醫生裡少有的職業發展路徑,在大衆視野裡,黑子清身上承載的都是一個非典型的故事。如果真要打撈草根青年變“錦鯉”的秘訣,他想,那應該是“較真”兩個字:“每一次機會都極為難得,但其實我沒有主動去争取過任何東西。你平時認真做事情,是會被看見的。”

黑子清:“較真”是最好的武器

“小鎮做題家”的長征

30多年後,說起記憶裡的樸拙少年,黑子清仍然有些唏噓。

聽着英雄的故事長大,他最初的夢想是當一名軍人,聯考志願毫不猶豫地填報了軍事院校,其後才知道視力不達标壓根兒與入場券無緣。接受調劑去了專科,3年苦攻臨床醫學,成績一直數一數二,畢業做了一名麻醉醫生。

“感覺每一步都差了點意思,心裡始終就不服氣。”黑子清回憶,麻醉學的知識許多都是陌生的,故而工作之後的他仍然保持着在校時的狀态,空閑時間都在啃書本、查資料,不久就萌生了讀研深造的想法。“那時思想比較單純,也沒有很崇高的理想,就是覺得做了哪個行業就要做好。”黑子清補充道,“而且臨床中發現,麻醉能給患者解決很多問題,是以也沒有想換賽道。”

考試結果揭曉,他總分379分,超出當年的上線分數79分,是中山醫科大學那一屆麻醉專業的第一名。1990年,23歲的黑子清獨自背着行囊來到廣州,第一次投身外面的世界。此前,他唯一一次離開家鄉,是到嶽陽看龍舟賽。

成績帶來的自信并沒有持續多久,他很快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不懂人情世故,好像每天隻知道讀書,跟周圍的人格格不入。而且,郴州醫專附屬醫院打下的底子,在剛入科室時,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磨砺數年的6年制大學生确實沒法比,好像誰都比你突出,讨論問題的見識和基本臨床技能都有一些差距。”黑子清感慨。

這份壓抑沒有摧毀韌勁,他憋着一口氣,告訴自己追上去。

一千多個清晨和寂夜陪伴着這個小城青年走過漫長的孤獨,越過自卑和不甘的山丘。彼時,常用的醫療器械還相當簡陋,動脈穿刺用針和打點滴針是同一材質,失敗乃家常便飯,術中監測血壓尚有賴于聽診器,必須全程緊盯。心髒組麻醉師必須掌握動脈穿刺,每次失敗後,黑子清都會寫日記總結教訓,一遍遍泡在解剖室觀察動脈結構,請教操作熟稔的醫生;一些熬時間的疑難手術,也總是主動請纓,抓住一切機會鍛煉臨床思維和操作能力,一度因聽血壓導緻耳腔腫大疼痛。

黑子清還列了一個記錄表,把遇到的代表性病例、各項名額都詳細記錄下來,夜裡對着資料反複思考,為臨床尋找更佳方案。

黑子清:“較真”是最好的武器

▲分析各項名額,尋求更佳方案

麻醉誘導藥物硫噴妥鈉,常見副作用是呼吸循環抑制和血壓持續下降,前者可以插氣管導管給氧氣解決,後者一直沒有好的改善方法。黑子清反複推敲,調整注射的劑量和速度,經過精細的資料比對,發現用滴點法緩慢分次推注,對血壓的影響和呼吸抑制都會明顯降低,使用滴點法同樣也有一定幫助。類似的發現還不少,一項項臨床研究成果也被寫成論文,在《中華麻醉學雜志》發表。

這些努力也被前輩們看在眼裡。“以後這個小夥子一定會成長起來的。”某天,黑子清無意中聽到一位老師和同行感慨,瞬間感覺眼睛有些發酸。

從草根失意到“錦鯉附體”

快畢業時,導師陳秉學突然告訴他,“你不用去找工作了”,抛來一份留校工作的驚喜大禮包。那晚,黑子清失眠了,朝着窗外望了良久,好像跌跌撞撞走過許多年漫長而坎坷的征途,幸運第一次這樣堅定地砸向他。

1992年,時任中山一院院長、後來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的黃潔夫組建肝移植團隊,黑子清又一次被科室點将,“跳槽”到肝移植組,參與肝移植的臨床技術攻關。

他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那股較真勁兒。為了能在工作需要時及時閃現,他一直住在醫院幾公裡範圍内。在臨床肝移植開展最初10年,全院80%以上的肝移植手術,黑子清都有參與,随身帶着畫滿格子的大白紙,将數十項名額詳細記錄,在完成麻醉任務的同時也摸索規律;跟進動物實驗,為了記錄關鍵資料,曾經連續三天兩夜駐守在實驗室。

“帶着思考去工作,将思考轉化為知識,帶着知識再繼續思考,這樣不進步都難。”黑子清笃信自己在實戰中領悟的真知。

很多生命奇迹就是這麼創造的。一名患者腹主動脈瘤破裂大出血,以當時的技術是九死一生。接到電話,已經準備就寝的黑子清火速沖回醫院,大膽舍棄了慣常使用的靜脈穿刺針,改用口徑大十幾倍的血透管輸血,流速一下子提升了十幾倍,幫着患者成功度過生死劫。這一做法後來也被全院推廣。

在肝移植過程中,完成肝髒摘取後,需要通過體外轉流,讓下腔靜脈血轉回上腔靜脈,維持機體循環穩定,他又率先将小口徑的靜脈打點滴管換成血透管,以解決肝移植出血量大時輸血速度問題。後來,大出血手術患者輸血小管換大管的理念被廣泛接受。

“為更好更快地掌握複雜的操作技術,就是要在習以為常的操作之外多想一步。有些醫療器械可能不是為了這類手術準備的,但是摸清了原理,可以靈活借用。”他感慨。

堅持前進的趕路人,終于邂逅了滿程星光。2002年,34歲的黑子清被提拔為中山一院麻醉科副主任;次年,從中山大學醫學院病理生理學博士畢業,調入中山三院任手術麻醉中心主任;2009年,赴美國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通路學習;2017年,出任中山三院粵東醫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2021年,回到中山三院升任副院長;2023年,兼任中山三院肇慶醫院常務副院長。

“我隻是一直在能力範圍内将工作盡量做到最好。做出的成績是會被看見的,做得不好也是。”回憶這段“錦鯉附體”的成長之路,黑子清赧然一笑。

給患者“醉”貼心的守護

許多年裡,黑子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麻醉到底是什麼?

醫學上很早就有過明确定義——通過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為手術治療或者其他醫療檢查治療提供條件。

但隻是如此麼?手術對機體的損傷及帶來的應激反應客觀存在,麻醉在追求鎮痛和保命的同時,是否也該最大限度地降低對機體整體功能的影響?

“麻醉是對抗非生理狀态對患者所造成影響的一門科學。麻醉藥物隻是其中一種手段,麻醉醫生還需要在圍術期針對關鍵名額實施幹預,給細胞創造适宜的生存環境,将機體功能調節和維持到平衡狀态,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恢複條件。”秉承這樣的理念,他開始圍術期器官損傷機制研究。

還是年輕醫生的時候,黑子清跟随着老師送患者檢查,時常發現患者在肝移植後肺部白茫茫一片,說明有積水,無疑于康複不利。接掌手術麻醉中心後,他開始對這一現象深入研究,發現其與新肝開放後肺動脈壓力增高存在高度關聯。哪些患者容易發生?是什麼原因造成?用什麼方法處理?心中的疑問一鍵三連,黑子清也開始帶領團隊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最後,他們發現,這與操作理念有關:出于保護機體的考慮,在腔靜脈阻斷前,醫生會快速輸入大量血液,而新肝植入重新開放血運後,一部分血液迅速流回肺部,與此同時醫生為維持患者血壓要大量補液。液體快速湧入而又無法通過尿液排出,肺血管便會發生超載。

“我們改成限制性容量輸入,在腔靜脈阻斷前一般隻擴容四五百毫升,除非有大出血,新肝開放時也控制補液容量。此舉讓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實作早日拔管、快速康複。”黑子清介紹,這項研究成果也寫成論文發表,拓展延伸的《肝移植中腎損傷及其保護政策》項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樣的戰績還有很多:2006年主編出版國内第一部系統介紹肝髒移植麻醉基礎知識及臨床技能的學術專著《肝髒移植麻醉學》,2020年全省麻醉學科學術影響力排名居于前列,主持國家級科研基金8項(含國家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省級科研基金重點項目3項、省科技計劃項目4項、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産學研重大專項1項,主持項目成果獲中華醫學三等獎,作為骨幹成員的項目獲教育部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擁有16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明專利、1項國際專利,等等。

黑子清:“較真”是最好的武器

▲榮獲2019年度麻醉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ANESTHESIOLOGY最佳論文獲得者

他還牽頭在全院開展快速康複體系化建設,術前給患者提供最佳狀态,術中減少患者創傷,術後給予鎮痛和營養支援,大大縮短了住院時間,以幾種常見手術為例,泌尿外科膀胱癌、前列腺癌住院從10天減少至3~4天,耳鼻喉科的鼻息肉、鼻中隔等,實作兩天内出院,患者總費用減少,舒适度提升。

目前,他正組織醫院打造圍術期專科資料庫,已經收納了近30萬份病曆,并通過醫企聯合編輯了一本圍術期标準資料集。“希望通過資料對真實世界的情況進行分析,包括不同手術會出現哪種器官損傷或并發症,運用資料模型分析機率、危險因素,找到提前預防的方法。”他道出願景。

“勞碌命”的鈍感與溫柔

出任中山三院粵東醫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是黑子清第一次向醫院管理者轉型,他适應得很出色——在前任常務副院長陳燕銘奠定的基礎上接續奮鬥,帶着該院成功創三甲、入選廣東省高水準醫院、申報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任中山三院副院長時,該院“國考”成績出現波動,他又接下了這項硬茬任務,實作成績大幅提升。

4年前本刊記者采訪粵東醫院的管理訣竅時,黑子清曾眉飛色舞地講解過平衡計分法管理工具,這次,他又拿出了新的武器——将“國考”名額拆解為56個醫院内部考核名額,并制定相應執行方案。效果很明顯,以抗菌藥物的使用為例,經過嚴格管理,2021年度“國考”拿到了滿分;心髒瓣膜介入手術,遵循同質化管理模式,單病種品質控制得分提高了20多分。

黑子清提到一個細節,不管是引入平衡計分法還是瞄準“國考”名額做管理,每項名額的拆解、每項措施的拟定,都是其逐字逐句親手敲出來的。

“作為院上司,必須吃透政策,形成清晰的思路,如果完全讓辦事員草拟,讓其解讀你的思維模式,高度上可能欠缺,影響了最終效果。”他解釋。

縱觀黑子清的這兩場醫院管理硬仗,依然可以看見其“較真”的底色——每一次有動作前,他總是會先下“笨功夫”,進行海量的學習和思考,剖析問題,細化名額,将每個執行環節量化,将碎片化的想法體系化。他将之稱為“設計式管理”。

有下屬曾感慨其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黑子清形容自己可能是“勞碌命”。這也幾乎貫穿于他工作的每一個場域。

2023年獲評“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幹部”的陳潮金回憶和導師黑子清的二三事時說,剛接觸科研時他滿懷激情,結果鏖戰3個月,實驗做了64隻小鼠,卻換來零資料,他沮喪至極。黑子清不隻結合成長經曆給予鼓勵,還細心幫助他找原因、提出改進建議,又帶他參加學術會議幫助重燃科研熱情與信心。

“學生除了靠帶,也要靠盯,不能隻是讓他們拿個學位,還要考慮能對社會作多大貢獻。”黑子清說。

帶陳潮金的時候,他要求其每個星期寫一篇學習彙報,每兩個星期組織一場交流,每個月做的事情列出清單;對于其研究的領域,他也要求自己深入了解,一起探讨課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這種風格也綿延了他整個帶教生涯。

過往的成長經曆,讓黑子清對讓學生少走彎路、通過苦學成才有種執念。“無論是哪個學生,該做的事情要講清楚,不要讓他們茫然無知,講清楚了,如果真的是心懷高遠,自然就會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努力。”他很欣慰,學生一直保持着高成材率,有多人走上三甲醫院麻醉科主任崗位。

采訪臨近結束時,記者在黑子清随身攜帶的電腦裡看到了一份工作計劃——這個月的第一周,清單已列了42項,其中8項标紅突出強調。“勞碌命”依然在馬不停蹄。他自認缺乏藝術細胞,沒有多少愛好,最常見的娛樂是周末和家人爬山,社交時真誠卻也拘謹,但是,他欣喜于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事業,認真地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做成了一些事、幫助了許多人。

他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天賦型選手,與高情商似乎也緣分欠缺,但誰規定一株野草就不能渴盼春天?誰規定一顆種子隻有照着一個模子才能生長成大樹?

歡迎訂閱2024年《人之初》雜志

黑子清:“較真”是最好的武器

記者 | 嶽超群

編輯 | 葉溱 張芷瑩 責編 | 張秀麗

通訊員 | 周晉安 甄曉洲

來源|本文首發于《人之初》雜志

廣東衛生線上全媒體團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