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瑙河畔中塞合奏“鋼情曲”

作者:MtimeTime.com

中新社石家莊5月1日電 題:多瑙河畔中塞合奏“鋼情曲”

中新社記者 陳林

因為一首《藍色多瑙河》,40歲的姚丹從小就向往去看看多瑙河。她覺得,那應是一條“藍藍的、柔美的”河流。直到2018年,姚丹從石家莊到多瑙河畔的塞爾維亞斯梅戴雷沃市工作時,才改變了這一印象。

2016年,姚丹所在的河鋼集團有限公司收購了斯梅戴雷沃鋼鐵廠。前者是世界最大的鋼鐵材料制造和綜合服務商之一,也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鋼鐵企業,後者曾被譽為“塞爾維亞的驕傲”,當時因國際市場競争激烈、管理不善等原因瀕臨倒閉。

河鋼集團塞爾維亞鋼鐵公司(簡稱“河鋼塞鋼”)的成立,創新提出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海外經營政策,讓百年老廠重煥生機。2016年收購當年,即扭轉連續7年的虧損局面。資料顯示,營運近8年來,河鋼塞鋼累計營業收入超過60億歐元,期間連續4年蟬聯塞爾維亞第一大出口企業。

多瑙河畔中塞合奏“鋼情曲”

資料圖為河鋼塞鋼港口。(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2018年,姚丹被派駐到位于斯梅戴雷沃的河鋼塞鋼工作。在這裡,她第一次看到了夢中的多瑙河,看到了“多瑙河畔河鋼塞鋼港口的繁忙”。姚丹表示,面對原料、産品源源不斷從港口運進運出的忙碌場景,她會生出這條河是河鋼塞鋼物流命脈之感,“那是一種運輸‘動脈’的‘力量感’”。

位于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西南方約60公裡的小城斯梅戴雷沃,是多瑙河與摩拉瓦河的彙流處。這座約10萬人的城市中,姚丹和同僚們參與管理的這座鋼鐵廠,關系着當地至少五分之一居民的生計。

工作之餘,姚丹經常在多瑙河畔散步。這是她自我放松、回血充電的方式之一,同時也寄托着對家人的思念。在河畔,她還看到了鋼鐵廠當地勞工及家屬對中國面孔的熱情。“親近感背後,得益于河鋼塞鋼生産經營的成功,讓5000多名勞工切實受了益。”

多瑙河畔中塞合奏“鋼情曲”

資料圖為河鋼塞鋼廠區全景。(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兩年駐外工作,讓姚丹多了許多塞爾維亞朋友,時至今日依然通過微信彼此問候聊天。她忘不了一家三代在鋼鐵廠工作的德韋切爾斯基在企業内刊中寫道:“這裡讓我有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她還記得職工維斯娜的女兒獲得鋼鐵廠資助到中國學習後,希望長大成為漢語翻譯……

今年4月,河鋼(塞爾維亞)全球綠色智能供應鍊合作大會在貝爾格萊德召開,姚丹再一次回到河鋼塞鋼。她發現廠子發生了更多的新變化:建立燒結機項目解決環保問題同時,也把生産工藝流程和成本再優化;企業供應鍊、用戶端嫁接到河鋼全球采購網絡和用戶端後,産品市場由中東歐逐漸拓展到更多國家和地區……“重新翻新廠房後,‘塞爾維亞的驕傲’智語,又變得醒目了。”

曾任河鋼塞鋼市場部部長的高峰說,8年來,當地員工收入增加且保持穩定,鋼鐵廠利潤全部投入用于環保、綠化、節能減排等方面,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多瑙河畔中塞合奏“鋼情曲”

資料圖為河鋼塞鋼中方員工結合生産問題與塞方員工一起交流分享經驗和方法。(河鋼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高峰還記得剛到河鋼塞鋼時的情景:廠房上巨大的“塞爾維亞的驕傲”智語,因為多年灰塵覆寫變得模糊,裝置相對陳舊,技術人員流失嚴重,企業連續數年虧損,管理團隊幾經易主。“當地員工,也保持着觀望态度。”

在塞爾維亞工作5年,高峰用相機記錄下多瑙河的四季。在他眼中,河鋼塞鋼的原材料、成品運輸都依賴于多瑙河。歐洲市場的輻射,主要也是多瑙河沿岸國家,“水運有運費的優勢”。

今年在塞爾維亞期間,姚丹又一次來到多瑙河畔。如今鋼鐵廠已有兩個港口,排隊裝貨的船很多。“看到繁忙的港口,心裡會覺得很踏實。從一家區域性鋼鐵企業轉變為全球化鋼鐵企業,河鋼塞鋼讓斯梅戴雷沃更有活力。”

姚丹告訴中新社記者,塞爾維亞同僚總喜歡說,朋友是時間的果實。多瑙河見證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正在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中塞親密合作的故事,也在美麗的多瑙河畔流傳。”

事實上,河鋼塞鋼的成立不僅僅是企業間的高品質合作和兩國群眾的深度互動,對塞爾維亞國家來說,一家面貌煥然一新、更加綠色、資源配置更加高效的現代化工廠,為斯梅戴雷沃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一座鋼廠幸福一座城”傳為佳話。正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所說,“河鋼塞鋼健康快速發展,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給群眾帶來了福祉,“使斯梅戴雷沃這座城市煥發出新的生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