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魯迅先生下手,還能再下作無恥點?低俗、惡俗文化鬧劇何時休?

作者:無聲的呐喊

對魯迅先生下手,你們還能再下作無恥點?低俗、惡俗文化鬧劇,一再擊穿社會道德底線,何時休?

一款不怎麼出名的樂樂茶,硬是通過醜化、黑化魯迅先生,總算是出了名,不過出的是惡名、罵名。

4月23日,樂樂茶在其“樂樂茶LELECHA”官方微信公衆号中釋出了标題為“@譯林出版社:世界讀書日,緻敬魯迅文學”的文章,并上架一款名為“煙腔烏龍”的産品。

對魯迅先生下手,還能再下作無恥點?低俗、惡俗文化鬧劇何時休?

其中,出現了大量基于魯迅手拿茶杯形象形成的肖像,并引用了魯迅創作的文章内容及魯迅姓名等。此外,該産品宣傳智語是“老煙腔,新青年”。

老煙槍,上海話也叫“老槍”,老于吸鴉片煙者之稱也。這個詞在上海日常生活裡有時具有一點貶義,畢竟“老槍”對于不吃香煙的人來講,肯定是覺着讨厭的。當然,“老槍鬼”基本上就是貶義了。

樂樂茶假借世界讀書日的名号,假模假樣“緻敬魯迅文學”,幹的卻是要剜掉讀書人最大的良心,魯迅。

樂樂茶這次的“緻敬”方式,令人作嘔。難道所謂的網紅品牌下限都這麼低了嗎?

他們居然敢在魯迅先生這位文學巨匠的肖像上動刀,試圖通過醜化、黑化這位文學巨匠,來博取眼球,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你們這哪裡是在緻敬,分明是在踐踏,是在下作卑劣地消費文化,消費曆史!

魯迅先生,這位中國近代史上無人能及的文化巨匠,他的作品猶如一把鋒利的劍,直指社會的黑暗面,為群眾點亮了前行的燈塔。他的文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驕傲。然而,樂樂茶卻将他的形象與“老煙腔”這樣的詞彙聯系在一起,簡直是對魯迅先生的極大侮辱。

更可笑的是,樂樂茶還打着“緻敬魯迅文學”的旗号,這種無恥的行為,簡直是在玷污魯迅先生的名字。他們難道不知道,魯迅先生最痛恨的就是這種虛僞、做作的行為嗎?他們難道不知道,他們這樣的行為,隻會讓更多的人對魯迅先生的形象産生誤解,對魯迅文化産生反感嗎?

對于樂樂茶的這種行為,魯迅先生的長孫、魯迅文化基金會會長周令飛先生已經發出了律師函,要求他們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公開道歉。這是對他們行為的最好回應,也是對他們無恥行為的最好譴責。

樂樂茶這次的低俗營銷行為,無疑是對文化、對曆史的一次公然挑釁。

近些年了,不少年輕人對魯迅先生,以及魯迅文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青年群體中閱讀魯迅的書,更是成為某種時尚,一種社交方式。

是以,不難了解樂樂茶聯合譯林出版社搞的這個款魯迅聯名活動,就是想赢得年輕讀者的心。譯林出版社出版了不少魯迅先生的書,畢竟,魯迅先生的書已經是公版書了。但是,作為文化出版機關,還是國營出版社,是否也應該堅持一點出版的基本操守?

他們以為通過消費魯迅先生的形象,就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就能赢得消費者的青睐。但他們錯了,他們這種行為隻會讓人更加反感,更加鄙視。

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的是對文化的尊重,對曆史的敬畏,而不是這種毫無底線的消費和炒作。

樂樂茶,但凡還有一絲良知,就請立即停止這種卑劣龌龊的行徑,向魯迅先生道歉,向全國人民道歉!

“大聰明”馮唐:隻有窮人,才會癡迷技術

馮唐,這位被稱作跨界奇才的“名作家”,其身上籠罩的光環仿佛金光閃閃,從醫生轉行成為商人和作家,多次成功跨界,次次達到頂峰,成為多面英才。《環球人物》評價他:“既能做成功的商人,又能做文藝的作家。”

但揭開這層華麗的袍子,裡面卻是爬滿了傲慢與自私的虱子。他那些關于技術、窮人、笨人以及人際關系的高論,簡直就像一碗變質發臭的雞湯,不僅惡心人,更誤導了一衆追随者。

對魯迅先生下手,還能再下作無恥點?低俗、惡俗文化鬧劇何時休?
對魯迅先生下手,還能再下作無恥點?低俗、惡俗文化鬧劇何時休?

馮唐說:“隻有窮人,才會癡迷技術;隻有笨人,才會想着先把事做好。越是底層的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就越差,你越往上走,你會發現,你以為人家天天在研究事,而他們往往在研究人。”這話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技術,人類文明的基石,在馮唐眼裡居然成了窮人的專利,成了無用的消遣之物。他對技術的蔑視,簡直是對人類智慧的侮辱。而他這種自诩研究人際關系、琢磨人比研究技術更為進階,更是暴露了其精緻的利己主義嘴臉。

按照他的話,全球首富馬斯克,任正非,王傳福等,也都是标準的“癡迷技術的窮人”,何其荒唐。

馮唐自己的所謂成功之術,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的“厚黑學”翻版,他追求的不過是個人名利的最大化。他這種淨琢磨人、玩弄人情世故的手段,或許能讓他在商界如魚得水,當著作成書後,更迎合了一些人的喜好,将他的成功術奉為圭臬,奉行不悖;更将他說過的某些話當成“真理”傳頌,可謂禍害不淺。

回顧曆史,中國五千年的封建曆史,内鬥不斷,科技進步緩慢,其中不乏像馮唐這樣熱衷研究人際關系、玩弄權術的“高手”。他們或許能在短時間内獲得名利,但長遠來看,他們隻會阻礙社會的進步。真正能推動社會進步的,是那些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勇于創新的技術人才。

馮唐這種人,說白了就是典型的“嘴炮”選手。一個國家在高速發展的階段,他們這種人或許還能混得風生水起,但一旦過了那個階段,開始跟其他國家真刀真槍地競争,他們就開始露餡了。技術,才是硬道理,産品的高附加值,都是靠技術堆出來的,不是靠嘴皮子。

空談誤國,實幹才能興邦。

再說說清朝,那時候的人情世故玩得再溜,也擋不住洋人的槍炮。曆史上最會處事的就是太監,最喜歡琢磨人的也是這些太監,他們想左右逢源,但他們什麼也得不到更留不下!

馮唐,一個從醫生轉行成為商人和作家的人,其人生經曆确實精彩。但他的精彩,隻是他個人的精彩,與社會的進步無關。馮唐那些所謂的成功經驗,說白了就是不擇手段、投其所好,這種路數,能走多遠?

諸如馮唐這類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文化名人”,越少點,文化界就越清淨點,可笑的鬧劇也就會少些。

替日本文化站台的蔣方舟:上班摸魚天經地義,是上班族的終極武器

蔣方舟,曾是國内有名的天才少女,7歲開始寫作,9歲出版散文集,18歲那年被清華大學降60分破格錄取!可謂榮耀加身。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蔣方舟并沒有選擇繼續深造,而是成為了《新周刊》雜志的副主編,也曾擔任第九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的頒獎嘉賓,更在湖南台高端人物訪談節目《我的中國夢》中擔任主持人!妥妥的文化界名人!

她的成功成名成家,離不開中國這片給予她無限養分的土壤。但她是怎麼回報的呢?

對魯迅先生下手,還能再下作無恥點?低俗、惡俗文化鬧劇何時休?

在一場為日本圖書《我每天隻工作三小時》的站台介紹會上,蔣方舟重新定義上班摸魚。她說,努力上班才是偷懶,因為努力上班是在逃避,逃避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反而,上班摸魚才是天經地義!

蔣方舟這番重新定義“上班摸魚”的言論,簡直就是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那些勤奮工作、努力追求夢想的打勞工臉上。她似乎站在了一個道德的高地上,将摸魚這種行為美化成了追求生活意義的壯舉,簡直就是荒謬至極。

對魯迅先生下手,還能再下作無恥點?低俗、惡俗文化鬧劇何時休?

在她口中,努力上班成了對人生意義的逃避。這種邏輯簡直讓人無法了解。難道我們每天起早貪黑,兢兢業業地工作,就是為了逃避人生意義?難道我們追求職業上的成功,實作自我價值,就是為了躲避尋找人生的意義?這種偷換概念的伎倆,作為“文化人”的蔣方舟用起來娴熟得很,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蔣方舟還引用了日本書《我每天隻工作三小時》來為自己的觀點站台,這簡直就是拿别人的成功學來忽悠中國年輕人。這本書的作者或許有他的獨特經曆和方法,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合這種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這種工作方式在中國這個競争激烈的社會裡,根本行不通。

對魯迅先生下手,還能再下作無恥點?低俗、惡俗文化鬧劇何時休?

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是經濟發展的基石。如果每個人都像蔣方舟所說的那樣,上班摸魚,那企業還怎麼生存?怎麼發展?怎麼為社會創造價值?難道我們要讓那些勤勞工作、努力創新的企業家們,去養活一群整天摸魚、不思進取的員工嗎?

蔣方舟可能忘記了,中國人的勤勞、吃苦、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寶貴财富。這種精神支撐着我們國家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落後走向先進。而現在,她卻要鼓吹這種懶散、消極的工作态度,簡直就是對中國人民的侮辱和背叛。

她可能也忘記了,當初她因為替日本外務省宣傳而被國人口誅筆伐的教訓。從日本外務省每個月領取2萬,旅居日本一年,寫了一本為日本洗白的《東京一年》。她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底線和尊嚴,而不是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就随意發表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

對魯迅先生下手,還能再下作無恥點?低俗、惡俗文化鬧劇何時休?

“著名公知”蔣方舟的這番不着調言論引發了廣泛的争議,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她的觀點可能産生誤導性的影響。在當今社會,努力工作和敬業精神仍然被視為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的基石。蔣方舟的言論與這一普遍推崇的價值觀背道而馳。

面對公衆的質疑和争議,蔣方舟随後對自己的言論進行了澄清和解釋,聲稱她并非鼓勵人們偷懶,而是希望大家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适當的休息和自我調節的平衡點。然而,再一次地偷換概念,魚目混珠,非但不能赢得大衆對她說法的認可,反而更加覺得她面目可憎。

近日,國安部部長陳一新發聲,要堅決“挖‘釘子’、除内奸”。其中一點就是,對内鏟除影響政治安全的土壤,守好網際網路、高校等意識形态陣地,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嚴防各類風險向政治安全領域傳導。

像上述3個例子,無不是在有意無意誤導年輕人,在思想上愚弄大衆,說他們是對優秀的中國文化的腐蝕,不為過。

像這種“好名者竄入于道義之中,其害隐而深”的情形,尤為特别警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