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鲁迅先生下手,还能再下作无耻点?低俗、恶俗文化闹剧何时休?

作者:无声的呐喊

对鲁迅先生下手,你们还能再下作无耻点?低俗、恶俗文化闹剧,一再击穿社会道德底线,何时休?

一款不怎么出名的乐乐茶,硬是通过丑化、黑化鲁迅先生,总算是出了名,不过出的是恶名、骂名。

4月23日,乐乐茶在其“乐乐茶LELECHA”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了标题为“@译林出版社:世界读书日,致敬鲁迅文学”的文章,并上架一款名为“烟腔乌龙”的产品。

对鲁迅先生下手,还能再下作无耻点?低俗、恶俗文化闹剧何时休?

其中,出现了大量基于鲁迅手拿茶杯形象形成的肖像,并引用了鲁迅创作的文章内容及鲁迅姓名等。此外,该产品宣传标语是“老烟腔,新青年”。

老烟枪,上海话也叫“老枪”,老于吸鸦片烟者之称也。这个词在上海日常生活里有时具有一点贬义,毕竟“老枪”对于不吃香烟的人来讲,肯定是觉着讨厌的。当然,“老枪鬼”基本上就是贬义了。

乐乐茶假借世界读书日的名号,假模假样“致敬鲁迅文学”,干的却是要剜掉读书人最大的良心,鲁迅。

乐乐茶这次的“致敬”方式,令人作呕。难道所谓的网红品牌下限都这么低了吗?

他们居然敢在鲁迅先生这位文学巨匠的肖像上动刀,试图通过丑化、黑化这位文学巨匠,来博取眼球,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你们这哪里是在致敬,分明是在践踏,是在下作卑劣地消费文化,消费历史!

鲁迅先生,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无人能及的文化巨匠,他的作品犹如一把锋利的剑,直指社会的黑暗面,为民众点亮了前行的灯塔。他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骄傲。然而,乐乐茶却将他的形象与“老烟腔”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简直是对鲁迅先生的极大侮辱。

更可笑的是,乐乐茶还打着“致敬鲁迅文学”的旗号,这种无耻的行为,简直是在玷污鲁迅先生的名字。他们难道不知道,鲁迅先生最痛恨的就是这种虚伪、做作的行为吗?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这样的行为,只会让更多的人对鲁迅先生的形象产生误解,对鲁迅文化产生反感吗?

对于乐乐茶的这种行为,鲁迅先生的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先生已经发出了律师函,要求他们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公开道歉。这是对他们行为的最好回应,也是对他们无耻行为的最好谴责。

乐乐茶这次的低俗营销行为,无疑是对文化、对历史的一次公然挑衅。

近些年了,不少年轻人对鲁迅先生,以及鲁迅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群体中阅读鲁迅的书,更是成为某种时尚,一种社交方式。

所以,不难理解乐乐茶联合译林出版社搞的这个款鲁迅联名活动,就是想赢得年轻读者的心。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不少鲁迅先生的书,毕竟,鲁迅先生的书已经是公版书了。但是,作为文化出版单位,还是国营出版社,是否也应该坚持一点出版的基本操守?

他们以为通过消费鲁迅先生的形象,就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但他们错了,他们这种行为只会让人更加反感,更加鄙视。

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的是对文化的尊重,对历史的敬畏,而不是这种毫无底线的消费和炒作。

乐乐茶,但凡还有一丝良知,就请立即停止这种卑劣龌龊的行径,向鲁迅先生道歉,向全国人民道歉!

“大聪明”冯唐:只有穷人,才会痴迷技术

冯唐,这位被称作跨界奇才的“名作家”,其身上笼罩的光环仿佛金光闪闪,从医生转行成为商人和作家,多次成功跨界,次次达到顶峰,成为多面英才。《环球人物》评价他:“既能做成功的商人,又能做文艺的作家。”

但揭开这层华丽的袍子,里面却是爬满了傲慢与自私的虱子。他那些关于技术、穷人、笨人以及人际关系的高论,简直就像一碗变质发臭的鸡汤,不仅恶心人,更误导了一众追随者。

对鲁迅先生下手,还能再下作无耻点?低俗、恶俗文化闹剧何时休?
对鲁迅先生下手,还能再下作无耻点?低俗、恶俗文化闹剧何时休?

冯唐说:“只有穷人,才会痴迷技术;只有笨人,才会想着先把事做好。越是底层的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就越差,你越往上走,你会发现,你以为人家天天在研究事,而他们往往在研究人。”这话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技术,人类文明的基石,在冯唐眼里居然成了穷人的专利,成了无用的消遣之物。他对技术的蔑视,简直是对人类智慧的侮辱。而他这种自诩研究人际关系、琢磨人比研究技术更为高级,更是暴露了其精致的利己主义嘴脸。

按照他的话,全球首富马斯克,任正非,王传福等,也都是标准的“痴迷技术的穷人”,何其荒唐。

冯唐自己的所谓成功之术,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的“厚黑学”翻版,他追求的不过是个人名利的最大化。他这种净琢磨人、玩弄人情世故的手段,或许能让他在商界如鱼得水,当著作成书后,更迎合了一些人的喜好,将他的成功术奉为圭臬,奉行不悖;更将他说过的某些话当成“真理”传颂,可谓祸害不浅。

回顾历史,中国五千年的封建历史,内斗不断,科技进步缓慢,其中不乏像冯唐这样热衷研究人际关系、玩弄权术的“高手”。他们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名利,但长远来看,他们只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真正能推动社会进步的,是那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的技术人才。

冯唐这种人,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嘴炮”选手。一个国家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他们这种人或许还能混得风生水起,但一旦过了那个阶段,开始跟其他国家真刀真枪地竞争,他们就开始露馅了。技术,才是硬道理,产品的高附加值,都是靠技术堆出来的,不是靠嘴皮子。

空谈误国,实干才能兴邦。

再说说清朝,那时候的人情世故玩得再溜,也挡不住洋人的枪炮。历史上最会处事的就是太监,最喜欢琢磨人的也是这些太监,他们想左右逢源,但他们什么也得不到更留不下!

冯唐,一个从医生转行成为商人和作家的人,其人生经历确实精彩。但他的精彩,只是他个人的精彩,与社会的进步无关。冯唐那些所谓的成功经验,说白了就是不择手段、投其所好,这种路数,能走多远?

诸如冯唐这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文化名人”,越少点,文化界就越清净点,可笑的闹剧也就会少些。

替日本文化站台的蒋方舟:上班摸鱼天经地义,是上班族的终极武器

蒋方舟,曾是国内有名的天才少女,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散文集,18岁那年被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可谓荣耀加身。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蒋方舟并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成为了《新周刊》杂志的副主编,也曾担任第九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的颁奖嘉宾,更在湖南台高端人物访谈节目《我的中国梦》中担任主持人!妥妥的文化界名人!

她的成功成名成家,离不开中国这片给予她无限养分的土壤。但她是怎么回报的呢?

对鲁迅先生下手,还能再下作无耻点?低俗、恶俗文化闹剧何时休?

在一场为日本图书《我每天只工作三小时》的站台介绍会上,蒋方舟重新定义上班摸鱼。她说,努力上班才是偷懒,因为努力上班是在逃避,逃避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反而,上班摸鱼才是天经地义!

蒋方舟这番重新定义“上班摸鱼”的言论,简直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那些勤奋工作、努力追求梦想的打工人脸上。她似乎站在了一个道德的高地上,将摸鱼这种行为美化成了追求生活意义的壮举,简直就是荒谬至极。

对鲁迅先生下手,还能再下作无耻点?低俗、恶俗文化闹剧何时休?

在她口中,努力上班成了对人生意义的逃避。这种逻辑简直让人无法理解。难道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地工作,就是为了逃避人生意义?难道我们追求职业上的成功,实现自我价值,就是为了躲避寻找人生的意义?这种偷换概念的伎俩,作为“文化人”的蒋方舟用起来娴熟得很,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蒋方舟还引用了日本书《我每天只工作三小时》来为自己的观点站台,这简直就是拿别人的成功学来忽悠中国年轻人。这本书的作者或许有他的独特经历和方法,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适合这种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这种工作方式在中国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根本行不通。

对鲁迅先生下手,还能再下作无耻点?低俗、恶俗文化闹剧何时休?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如果每个人都像蒋方舟所说的那样,上班摸鱼,那企业还怎么生存?怎么发展?怎么为社会创造价值?难道我们要让那些勤劳工作、努力创新的企业家们,去养活一群整天摸鱼、不思进取的员工吗?

蒋方舟可能忘记了,中国人的勤劳、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这种精神支撑着我们国家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落后走向先进。而现在,她却要鼓吹这种懒散、消极的工作态度,简直就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和背叛。

她可能也忘记了,当初她因为替日本外务省宣传而被国人口诛笔伐的教训。从日本外务省每个月领取2万,旅居日本一年,写了一本为日本洗白的《东京一年》。她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尊严,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就随意发表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

对鲁迅先生下手,还能再下作无耻点?低俗、恶俗文化闹剧何时休?

“著名公知”蒋方舟的这番不着调言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她的观点可能产生误导性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努力工作和敬业精神仍然被视为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基石。蒋方舟的言论与这一普遍推崇的价值观背道而驰。

面对公众的质疑和争议,蒋方舟随后对自己的言论进行了澄清和解释,声称她并非鼓励人们偷懒,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适当的休息和自我调节的平衡点。然而,再一次地偷换概念,鱼目混珠,非但不能赢得大众对她说法的认可,反而更加觉得她面目可憎。

近日,国安部部长陈一新发声,要坚决“挖‘钉子’、除内奸”。其中一点就是,对内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守好互联网、高校等意识形态阵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严防各类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

像上述3个例子,无不是在有意无意误导年轻人,在思想上愚弄大众,说他们是对优秀的中国文化的腐蚀,不为过。

像这种“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的情形,尤为特别警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