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作者:上進的溪水4

1935年,在紅軍長征的艱難歲月裡,發生了一段令人難忘的插曲。一支紅軍部隊在川西地區迷失了方向,誤入歧途,竟然一路向南,走到了英屬緬甸的邊境線上。這支部隊到底是哪一路?他們是如何迷路的?在緬甸邊境又經曆了什麼?最終又是如何與大部隊會師的?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鮮為人知的紅軍長征曆程。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紅軍長征中的一支特殊部隊

1935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主力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戰略轉移。這支部隊隸屬于紅二方面軍,由時任總指揮賀龍和任弼時率領。

起初,紅二方面軍在湘西地區高唱凱歌,将國民黨軍閥陳渠珍的部隊打得節節敗退。但随着中央紅軍兵力損耗嚴重,蔣介石騰出大量兵力,調集130餘團圍剿賀龍部隊。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面對敵人的瘋狂追擊,紅二方面軍不得不分兵行動。1935年11月19日,賀龍、任弼時率領紅二、紅六軍團約8000人,從湘西桑植地區出發,向西轉移陣地。

他們的行軍路線是:先到貴州,突破黔軍防線進入雲南,再翻越金沙江、玉龍雪山,最後在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這條艱難的征途,注定了紅二方面軍将經曆一段坎坷不平的跨國之旅。

1936年5月初,為避開敵人主力,紅二軍團分為左右兩路縱隊行軍。左路縱隊約4400人,由賀龍親自率領,沿得榮、巴塘、白玉一線向甘孜進發。

5月14日,左縱隊進入四川巴塘縣時,遭到當地川軍的阻擊。由于人困馬乏,加之地形陌生,紅軍隻能避開敵人主力,繞路前進。

然而,川軍認為紅軍要在巴塘建立根據地,遂下令全面進攻。紅軍後衛部隊不得不與之交火,并在激戰中傷亡慘重。為避免更大損失,後衛部隊隻能夜間撤退。

就在這一夜,一個紅軍團隊由于地形不熟,加之匆忙撤退,竟然迷失了方向,誤入了歧途......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意外的迷路和跨國之旅

1936年5月中旬,紅二軍團後衛部隊在夜間撤離巴塘時,由于地形陌生、缺乏向導,加之匆忙撤退,竟然走錯了方向。

原本他們隻是想擺脫敵人的包圍圈,向西北方向前進,卻不知何故拐向了西南。一路上,後衛部隊并未發現異常,直到進入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縣時,才意識到迷失了方向。

貢山一帶地貌複雜,群山環抱,紅軍戰士們見到高聳入雲的貢山和當地獨特的民族服飾,才驚覺自己已遠離了預定的行軍路線。由于語言不通,他們無法詢問當地群衆方向,隻得繼續向前行進。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離開貢山後不久,部隊越過橫斷山脈,進入了一片陌生而荒涼的地區。這裡地廣人稀,村落罕見,紅軍戰士們隻能靠着偶爾遇到的牧民補給幹糧,度日如年。

轉眼到了1936年6月,他們已行軍數百裡路,卻仍然找不到歸途。部隊中的老戰士們開始焦慮不安,年輕戰士們則對未知的前方充滿好奇和期待。

就在大家對前途迷惘之際,一個意外的發現讓所有人震驚萬分——原來他們已走出了國境,進入了英屬緬甸的領土!

當時,緬甸仍是英國的殖民地。紅軍戰士們發現,沿途的村落中有不少英國人的身影,村民們也穿着與中國完全不同的服飾。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些村民甚至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面對這個令人震驚的發現,紅軍戰士們的反應則出乎意料的冷靜。他們堅持按部就班,維持着嚴格的紀律,沒有造成任何騷亂。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同時,紅軍上司層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們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暫時停止前進,并派出幾名能說一點英語的戰士,試圖與當地人交涉,尋求出路。

在緬甸邊境的經曆

紅軍前衛部隊在緬甸克欽邦山區遭到了緬甸邊防軍的攔阻。當地邊防軍人雖然手持武器,但并未造成傷亡,隻是用語言和手勢示意紅軍部隊不能繼續前進。

面對這種情況,紅軍戰士們表現出了極大的克制和紀律性。他們主動放下武器,擺出和平的手勢,試圖向對方釋放善意。前衛負責人更是笑容可掬,熱情招手示好。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盡管語言不通,雙方一度陷入了僵持的境地。幸運的是,緬甸邊防軍官很快就意識到了紅軍的善意,态度也由最初的戒備轉為熱情友好。他們邀請紅軍戰士前往山下的村落歇腳。

在這個偏遠的緬甸山村,紅軍戰士受到了當地居民的熱情款待。村民們紛紛拿出家中儲備的食物招待這些疲憊的客人,還為他們準備了住處。

紅軍戰士們嚴格遵守紀律,沒有給村民帶來任何麻煩。相反,他們還主動幫助村民劈柴擔水,赢得了當地人的好感。

在村裡休整兩天後,紅軍戰士們重新整頓隊伍,準備離開。臨行時,緬甸邊防軍人和村民們都來到村口為他們送行,并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善良的村民們還給了紅軍戰士們一些幹糧,以解決沿途的給養問題。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離開緬甸邊境後,紅軍戰士們很快找到了歸途,沿途一路向北,終于在四川白玉縣與紅二方面軍主力會師。

在會師時,紅軍團長将一張寫有英文的紙條交給了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甘泗淇。這是緬甸邊防軍官曾經遞給紅軍前衛的一張紙條,上面寫着什麼内容無人知曉。

甘泗淇是紅軍中為數不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幹部,他在湖南大學就讀過,後又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看過那張紙條後,他驚訝地對團長說:"行啊你們,都跑到人家緬甸去了。"

直到這時,紅軍戰士們才意識到,他們在長征途中意外完成了一次"跨國之旅",創造了一段令人難忘的佳話。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重新找到方向并會師

離開緬甸邊境後,紅軍戰士們很快就找到了歸途。他們沿着緬甸士兵指引的方向一路向北行進,終于在四川白玉縣與紅二方面軍主力部隊會師。

這支曾一度迷失方向的紅軍部隊,曆經重重艱難,終于重新與大部隊彙合。他們的到來無疑是一支重要的增援力量,為紅軍在川西地區的行動增添了新的戰鬥力。

會師時,紅軍團長将一張寫有英文的紙條交給了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甘泗淇。這是他們在緬甸邊境時,當地軍官曾遞給前衛部隊的一張紙條。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甘泗淇是紅軍中為數不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幹部,他曾就讀于湖南大學,後又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看過那張紙條後,他驚訝地對團長說:"行啊你們,都跑到人家緬甸去了。"

直到這時,這支部隊的指戰員們才意識到,他們在長征途中意外完成了一次"跨國之旅",創造了一段令人難忘的佳話。

重新會師後,紅二方面軍繼續向西北方向進發,他們的目标是在四川阿壩與紅四方面軍會師。7月中旬,紅二方面軍終于與張國焘的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為中央紅軍的大會師掃清了道路。

8月初,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甯縣會師,随後又與紅四方面軍在甯夏同心會師。至此,三大主力紅軍終于實作了會師,為最後翻越雪山,進入陝北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這支曾一度迷失方向的紅軍部隊,最終還是憑借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與大部隊會師,為最後的勝利會師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在長征途中的"跨國之旅"也成為了一段佳話,被後人廣為流傳。

插曲的意義和影響

這支紅軍部隊在長征途中意外走錯方向,進入緬甸境内,雖然隻是一段小小的插曲,但卻折射出了紅軍戰士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優秀的紀律作風。

在川西地區遭遇重重阻力時,這支部隊并未氣餒,而是沉着應對。雖然誤入歧途,但戰士們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嚴格遵守紀律,沒有給當地百姓帶來任何麻煩。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進入緬甸後,紅軍戰士更是主動示好,用和平的手勢表達善意,赢得了當地邊防軍和村民的友好接待。在緬甸山村,他們不僅沒有造成騷亂,反而還主動幫助村民劈柴擔水,用實際行動赢得了好感。

這種優秀的紀律作風,源自紅軍将士對革命事業的執着追求。在艱難的長征路上,他們時刻謹記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着想。正是這種高尚的革命品質,讓他們赢得了當地群眾的尊重和支援。

此外,這次"跨國之旅"也為紅軍增添了寶貴的對外交往經驗。在緬甸,紅軍戰士第一次與外國軍人和平相處,學會了用手勢和比劃進行基本交流。這種經曆對于今後的對外交往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财富。

紅軍長征時,有一支部隊在川西走錯方向,最遠走到了英屬緬甸境内

最後,這支部隊最終還是憑借堅韌不拔的革命意志,與大部隊會師,為最後的勝利會師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們的"跨國之旅"也成為了一段佳話,被後人廣為流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