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作者:上进的溪水4

1935年,在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里,发生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插曲。一支红军部队在川西地区迷失了方向,误入歧途,竟然一路向南,走到了英属缅甸的边境线上。这支部队到底是哪一路?他们是如何迷路的?在缅甸边境又经历了什么?最终又是如何与大部队会师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鲜为人知的红军长征历程。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红军长征中的一支特殊部队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主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这支部队隶属于红二方面军,由时任总指挥贺龙和任弼时率领。

起初,红二方面军在湘西地区高唱凯歌,将国民党军阀陈渠珍的部队打得节节败退。但随着中央红军兵力损耗严重,蒋介石腾出大量兵力,调集130余团围剿贺龙部队。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面对敌人的疯狂追击,红二方面军不得不分兵行动。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红六军团约8000人,从湘西桑植地区出发,向西转移阵地。

他们的行军路线是:先到贵州,突破黔军防线进入云南,再翻越金沙江、玉龙雪山,最后在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条艰难的征途,注定了红二方面军将经历一段坎坷不平的跨国之旅。

1936年5月初,为避开敌人主力,红二军团分为左右两路纵队行军。左路纵队约4400人,由贺龙亲自率领,沿得荣、巴塘、白玉一线向甘孜进发。

5月14日,左纵队进入四川巴塘县时,遭到当地川军的阻击。由于人困马乏,加之地形陌生,红军只能避开敌人主力,绕路前进。

然而,川军认为红军要在巴塘建立根据地,遂下令全面进攻。红军后卫部队不得不与之交火,并在激战中伤亡惨重。为避免更大损失,后卫部队只能夜间撤退。

就在这一夜,一个红军团队由于地形不熟,加之匆忙撤退,竟然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意外的迷路和跨国之旅

1936年5月中旬,红二军团后卫部队在夜间撤离巴塘时,由于地形陌生、缺乏向导,加之匆忙撤退,竟然走错了方向。

原本他们只是想摆脱敌人的包围圈,向西北方向前进,却不知何故拐向了西南。一路上,后卫部队并未发现异常,直到进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时,才意识到迷失了方向。

贡山一带地貌复杂,群山环抱,红军战士们见到高耸入云的贡山和当地独特的民族服饰,才惊觉自己已远离了预定的行军路线。由于语言不通,他们无法询问当地群众方向,只得继续向前行进。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离开贡山后不久,部队越过横断山脉,进入了一片陌生而荒凉的地区。这里地广人稀,村落罕见,红军战士们只能靠着偶尔遇到的牧民补给干粮,度日如年。

转眼到了1936年6月,他们已行军数百里路,却仍然找不到归途。部队中的老战士们开始焦虑不安,年轻战士们则对未知的前方充满好奇和期待。

就在大家对前途迷惘之际,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所有人震惊万分——原来他们已走出了国境,进入了英属缅甸的领土!

当时,缅甸仍是英国的殖民地。红军战士们发现,沿途的村落中有不少英国人的身影,村民们也穿着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服饰。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些村民甚至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面对这个令人震惊的发现,红军战士们的反应则出乎意料的冷静。他们坚持按部就班,维持着严格的纪律,没有造成任何骚乱。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同时,红军领导层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暂时停止前进,并派出几名能说一点英语的战士,试图与当地人交涉,寻求出路。

在缅甸边境的经历

红军前卫部队在缅甸克钦邦山区遭到了缅甸边防军的拦阻。当地边防军人虽然手持武器,但并未造成伤亡,只是用语言和手势示意红军部队不能继续前进。

面对这种情况,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和纪律性。他们主动放下武器,摆出和平的手势,试图向对方释放善意。前卫负责人更是笑容可掬,热情招手示好。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尽管语言不通,双方一度陷入了僵持的境地。幸运的是,缅甸边防军官很快就意识到了红军的善意,态度也由最初的戒备转为热情友好。他们邀请红军战士前往山下的村落歇脚。

在这个偏远的缅甸山村,红军战士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村民们纷纷拿出家中储备的食物招待这些疲惫的客人,还为他们准备了住处。

红军战士们严格遵守纪律,没有给村民带来任何麻烦。相反,他们还主动帮助村民劈柴担水,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

在村里休整两天后,红军战士们重新整顿队伍,准备离开。临行时,缅甸边防军人和村民们都来到村口为他们送行,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善良的村民们还给了红军战士们一些干粮,以解决沿途的给养问题。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离开缅甸边境后,红军战士们很快找到了归途,沿途一路向北,终于在四川白玉县与红二方面军主力会师。

在会师时,红军团长将一张写有英文的纸条交给了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这是缅甸边防军官曾经递给红军前卫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什么内容无人知晓。

甘泗淇是红军中为数不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干部,他在湖南大学就读过,后又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看过那张纸条后,他惊讶地对团长说:"行啊你们,都跑到人家缅甸去了。"

直到这时,红军战士们才意识到,他们在长征途中意外完成了一次"跨国之旅",创造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重新找到方向并会师

离开缅甸边境后,红军战士们很快就找到了归途。他们沿着缅甸士兵指引的方向一路向北行进,终于在四川白玉县与红二方面军主力部队会师。

这支曾一度迷失方向的红军部队,历经重重艰难,终于重新与大部队汇合。他们的到来无疑是一支重要的增援力量,为红军在川西地区的行动增添了新的战斗力。

会师时,红军团长将一张写有英文的纸条交给了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这是他们在缅甸边境时,当地军官曾递给前卫部队的一张纸条。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甘泗淇是红军中为数不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干部,他曾就读于湖南大学,后又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看过那张纸条后,他惊讶地对团长说:"行啊你们,都跑到人家缅甸去了。"

直到这时,这支部队的指战员们才意识到,他们在长征途中意外完成了一次"跨国之旅",创造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重新会师后,红二方面军继续向西北方向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在四川阿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7月中旬,红二方面军终于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为中央红军的大会师扫清了道路。

8月初,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县会师,随后又与红四方面军在宁夏同心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终于实现了会师,为最后翻越雪山,进入陕北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这支曾一度迷失方向的红军部队,最终还是凭借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与大部队会师,为最后的胜利会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在长征途中的"跨国之旅"也成为了一段佳话,被后人广为流传。

插曲的意义和影响

这支红军部队在长征途中意外走错方向,进入缅甸境内,虽然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但却折射出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优秀的纪律作风。

在川西地区遭遇重重阻力时,这支部队并未气馁,而是沉着应对。虽然误入歧途,但战士们仍然保持着高度警惕,严格遵守纪律,没有给当地百姓带来任何麻烦。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进入缅甸后,红军战士更是主动示好,用和平的手势表达善意,赢得了当地边防军和村民的友好接待。在缅甸山村,他们不仅没有造成骚乱,反而还主动帮助村民劈柴担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好感。

这种优秀的纪律作风,源自红军将士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在艰难的长征路上,他们时刻谨记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正是这种高尚的革命品质,让他们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尊重和支持。

此外,这次"跨国之旅"也为红军增添了宝贵的对外交往经验。在缅甸,红军战士第一次与外国军人和平相处,学会了用手势和比划进行基本交流。这种经历对于今后的对外交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红军长征时,有一支部队在川西走错方向,最远走到了英属缅甸境内

最后,这支部队最终还是凭借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与大部队会师,为最后的胜利会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的"跨国之旅"也成为了一段佳话,被后人广为流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