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工夫妻5年攢百萬秘訣:他們如何開啟“屏蔽模式”逆襲人生?

作者:破局者Breaker

#頭條創作挑戰賽#

一條關于儲蓄的新聞近日登上了熱搜,内容是上海一對工薪族夫婦在五年間成功積累了他們的第一個百萬資産。

在某檔節目中,妻子張晨分享了他們夫婦二人的節儉之道。

例如,在日常飲食方面,他們傾向于選購臨近保存期限但仍安全可食用的食品,并适量儲備家中。

打工夫妻5年攢百萬秘訣:他們如何開啟“屏蔽模式”逆襲人生?

她進一步為大家算了這樣一筆賬:假如按照原價消費,他們一年的生活開支大約在5萬元左右。

而自從他們開始選擇購買大幅度打折的商品後,年度開銷僅需2萬元,這就意味着他們在這一項上節省了3萬元。

另外,她的丈夫親自動手為自家車輛進行小保養及更換機油,相比起在專業店鋪進行此類服務,又節省了一筆不小的費用。

而她本人則在過去的兩年裡未曾光顧過理發店,同時為了節約,她購買了5件同款白色T恤,每日輪換穿着。

他們的生活方式秉持着“該花則花,該省則省”的原則,通過精細規劃每一分錢的用途,確定将資金投入到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然而,面對這樣的生活方式,部分網友發表了略帶貶義的評論:

“這不就是普通家庭的正常開銷嗎?”

“把時間和精力投資在自我提升上,難道不是收益更高的方式嗎?”

盡管如此,我從這對夫婦身上看到了一種重要的品質——“屏蔽力”。他們不受他人評判的影響,堅持走适合自己生活方式的道路,因為他們明白生活是為自己而活。

正如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一書中所言:“無論全世界的人怎麼說,你的個人感受才是最真實的。無論外界如何看待,你都不應是以擾亂自己的生活節奏。”

隻有學會屏蔽外界的無效資訊,我們才能真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傾聽來自内心深處的聲音。

若要使生活趨向簡約而充實,首要之舉便是從提升自身的這三種“屏蔽”能力着手。

屏蔽無效的社交圈

能夠找回自己的生活

周國平先生曾有言:“我不關注外界對我的評價,因為我深知自己的本質。

若一個人内心不夠堅定自信,往往容易受他人意見左右。”

深入了解這句話,确實富含哲理。

同樣,國内知名漫畫家蔡志忠的生活态度與之呼應。

許多人畏懼獨處,而蔡志忠卻悠然自得于孤獨之中:“人應當學會享受獨處時光,全身心投入自己熱愛的事情。

假如總是害怕與衆不同,硬要去迎合人群,那麼卓越超群又從何談起呢?”

他選擇了隐居式的生活方式,并曾在訪談中分享自己的經曆:連續42天足不出戶,隻為完成一項工作;也曾曆時58小時靜坐,創作一部電視片頭;甚至在過去的某一年裡,僅僅離開家門五次。

至今,他依然保持着全年無休的工作節奏,每日大約淩晨一點起床,首先進行約一小時的深度思考,随後展開長達16至18小時的工作。

每當他在繪畫世界中沉浸,耳邊唯有鉛筆輕觸紙面的沙沙聲,仿佛那一刻宇宙中隻有自己,卻又仿佛擁有整個世界。

在成人的世界中,有人被物質财富所牽絆,有人則困于複雜的人際關系。要打破這種局面,關鍵在于簡化物質追求,淨化人際關系,如此才能逐漸找尋到人生的最佳狀态。

而在娛樂圈内,以宅女形象著稱的李宇春便是這樣一個例子。

在綜藝節目《拜托了!冰箱》中,何炅曾經透露自己從不參與各類頒獎典禮之後的after party。

李宇春也坦誠分享,由于自身在社交方面并不擅長,很多時候更傾向于獨處,享受孤獨。在這段獨處的時間裡,她頻繁地進行創作、深度思考和持續學習。

蔡康永曾有一句名言:“過了25歲,我們的時間愈發寶貴,不應将其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人生的現實就是如此,每個人的精力與時間都是有限的。

通過精簡社交圈子,不僅能夠讓我們靜下心來提升自我,更能借助時間的力量,篩選出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物。

對于那些令自己感到不适的關系,适時地選擇遠離;對于那些低效無益的社交圈子,果斷地切斷聯系。

若想擁抱美好的生活,就要不斷簡化複雜的人際關系,摒棄生活中不必要的紛擾,找尋到讓自己最為舒适、最适合的社交環境。

打工夫妻5年攢百萬秘訣:他們如何開啟“屏蔽模式”逆襲人生?

屏蔽别人的生活

不讓自己活在攀比之中

著名漫畫家幾米曾有這樣一句深刻的話語:“人們常常擡頭仰望并豔羨他人的幸福,然而在轉身之際,卻發現自己同樣是他人眼中的幸福對象。”

曾經有一個寓言故事是這樣的:

一對夫妻原本過着和諧美滿的生活,直至參加了一場同學聚會後,他們的感情狀況卻急轉直下。

在聚會上,妻子注意到幾位昔日學業表現并不出衆的同學如今卻事業有成,生活優渥:

有人駕駛奔馳、寶馬豪車;有人已購置多套房産;甚至有同學的孩子順利進入重點學校就讀,相比之下,自家的孩子卻在一所普通學校學習。

聚會結束後,妻子心中的攀比情緒逐漸滋生,感覺他人的生活如烈火般熱烈且充滿希望,而自己的生活卻如同白開水般平淡無奇。

是以,她開始埋怨丈夫不夠努力上進,未能賺取豐厚收入,無法更換更大的房子和購買豪華汽車。

在一個沖突激烈的夜晚,她甚至邊責罵邊将抱枕扔向丈夫,兩人的關系至此跌至冰點。

後來,在一次下班歸途,這位妻子偶遇了那位聚會中駕駛寶馬的同學。

當她準備上前寒暄時,卻發現對方正牽着一個孩子,而這孩子不幸患有唐氏綜合征。

那位同學對她說:“我真心羨慕你的生活,你擁有貼心的丈夫和聰明的孩子。如果有選擇的機會,我願意傾盡所有财富換取我的孩子能夠健康正常。”

這一瞬間,她深深領悟到,在自己羨慕他人之時,其實也正被他人所羨慕着。

張小娴曾有這樣一番表述:

“人們常常傾向于與他人相比較,關注哪些人優于自己,又有哪些人尚不及自己。”

這正如那些因過度攀比而耗盡生命力量的翠波鳥。盡管它們擁有美麗的外表,但由于每日忙于建構巢穴,顯得精神萎靡,極度疲倦。

翠波鳥身長僅五六厘米,然而其構築的巢穴卻能超過自身體積數倍乃至十數倍之多。

實際上,在沒有其他翠波鳥競争的情況下,一隻翠波鳥會适可而止,僅建造足夠自己容身的巢穴即可。

然而,一旦出現另一隻鳥開始築巢,兩者間便會産生攀比心理,競相瘋狂擴大各自的巢穴規模。

直至體力完全耗盡,它們相繼離世。适度的攀比可以激發動力,但盲目的攀比則如同一場自我毀滅的災難。

隻有學會從攀比的思維架構中跳脫出來,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開闊明朗,充滿希望。

打工夫妻5年攢百萬秘訣:他們如何開啟“屏蔽模式”逆襲人生?

屏蔽負能量的幹擾資訊

讓自己輕松前行

在奧斯卡頒獎盛典中,《徒手攀岩》這部紀實性紀錄片榮膺最佳紀錄長片獎項,它生動再現了徒手攀岩界傳奇人物亞曆克斯·霍諾德的震撼曆程。

影片揭示了他在沒有任何繩索、安全帶或額外防護措施的條件下,僅憑一雙特制攀岩鞋、腰間懸挂的一袋鎂粉,以及關鍵時刻緊握岩壁的幾根手指,完成了對高達3000英尺、被譽為“攀岩界麥加”的酋長岩的單人無保護攀登挑戰。

面對峻峭光滑的岩石表面,這項極限運動既是對體能極限的嚴酷考驗,更是對心理素質的極緻磨砺,因為每一次攀登都是一場與死神的直接對話,非勝即敗,生死一線。

令人驚歎的是,亞曆克斯以不足四個小時的時間,成功征服了這座超過900米的垂直岩壁。

在進行腦電波監測的過程中,即使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制造突發驚吓來觀察其反應,結果顯示他的腦電波竟始終保持穩定,顯示出超乎常人的冷靜與專注。

盡管目睹同行們因意外事故相繼離世,亞曆克斯依然堅毅地表示:“在岩壁之上,我已無所畏懼。”

他能夠摒棄一切幹擾,包括對恐懼的感覺,不去考慮天氣狀況、成敗得失,甚至不預測任何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

他的心中隻有一個堅定的目标——完成這次前所未有的攀登挑戰。

此片傳達了一個深刻的理念:雖然我們或許無力改變外部世界,但我們可以通過自我超越與調整,實作對自身局限的突破。

一位記者曾經對全球最大的連鎖旅遊酒店的總裁進行了訪談,他提到:“您在僅僅14歲就辍學了,從在酒店底層做起,從事洗碟子、收拾餐具的工作,然而如今已攀登至如此顯赫的地位。

那些曾與您一同共事的人,或許至今仍在小餐館中重複着相似的工作。那時,您是否預見到自己會與他們有如此顯著的差距呢?”

對此,這位總裁面帶微笑回應:“在我一路走來的曆程中,我并未過多關注他人的位置。”

這句話深深觸動人心。

的确,唯有學會屏蔽外界的消極幹擾資訊,我們才能夠全神貫注地去規劃生活中更為重要的事項。

反之,若我們的大腦長期沉浸在紛擾複雜的環境中,就如同浸泡在渾水中一般,隻會收獲空虛與疲憊,離自己的目标愈發遙遠。

是以,懂得如何篩選并過濾冗雜的資訊,為大腦騰出清醒思考的空間,才是真正實作自由甯靜生活的關鍵所在。

打工夫妻5年攢百萬秘訣:他們如何開啟“屏蔽模式”逆襲人生?

過濾繁雜資訊

才能做回自己

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揭示,每人每日接收到的資訊量高達34G,這相當于一生可處理資訊總量的六分之一。

換言之,盡管我們每天都沉浸在海量資訊之中,但實際上,這些資訊不僅未能帶來益處,反而可能産生負面影響。

人的大腦存儲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并非無限,其記憶承載力存在上限。

當我們感到頭疼時,往往是因為缺乏有效篩選無用資訊的能力,同時也欠缺足夠的精力和腦力去深度處理有價值的資訊。

是以,我們需要學會對無關緊要的資訊進行篩選和屏蔽,對于那些不必要的社交内容、他人生活的瑣碎細節以及負面情緒化的資訊,應當适時摒棄。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專注于自我提升。

時間的投入決定了人生的價值所在,你将時間播撒在哪裡,人生的花朵就在那裡綻放。

從此刻起,讓我們主動屏蔽無效資訊,喚醒内在自我,回歸真實的自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