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作者:論史

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肅撒拉族為主體,與回族群眾聯合發動了反清起義。之是以爆發這次起義,乃是因為清廷宗教政策失當,其利用當地伊斯蘭新、老教派的沖突,偏袒老教,鎮壓新教。最終,因為教派之争發展成了震動蘭州的反清農民起義,下面就來說說這場起義。

‬變亂前夜,一觸即發

撒拉族自稱“撒拉爾”,信仰伊斯蘭教,元代時定居青海循化、化隆及甘肅臨夏等地。明初,鄧愈率軍西征,平定河湟地區,當地迅速歸附,在接受明朝招撫後,被授封為百戶,以土司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朝康熙年間。雍正二年,清廷平定羅蔔藏丹津叛亂後,逐漸加強對該地區的管控。雍正四年,撒拉五正式成為向國家納糧的“編戶齊民”。雍正八年,設立循化營,駐兵800名。乾隆二十七年設循化廳,隸屬于蘭州府。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循化廳志》

當地的撒拉族、回族都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按照伊斯蘭教的“天課制度”,凡有資産和收入者,除生活必要開支外,其餘财産要按一定比例交給清真寺。而當地的清真寺事實上被清真寺的教長和阿訇所占,自然其占有的“天課”越來越多。教長和阿訇獲得巨量的“天課”之後購置土地,租給農民耕種,變成了披着宗教外衣的地主階級。那些獲得天量财富的教長為了控制清真寺的土地與财富,教長也從教民推舉變成了世襲制度,這種教派與封建家族結合的制度被稱為“門宦制度”。

而在雍、乾年間,西北地區由馬來遲創立的虎夫耶花寺門宦勢力最為龐大。馬來遲自雍正十二年由阿拉伯地區回國後,在西甯、河州、循化等處宣講虎夫耶教理,首創“前開”,編纂《冥沙經》,由于其制訂的教義“既簡而又省費,又新其耳目”,受到教徒推崇,當地百姓“一時翕然從之”,威望日益高漲。而馬來遲之子馬國寶掌握教權後,“花寺門宦”依附于地方官吏,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在官方的背書下,其勢力進一步擴大,循化的撒拉人幾乎都成為了“花寺門宦”的教民,花寺門宦被成為“老教”。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花寺門宦勢力逐漸增強

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乾隆年間,“留學”于阿拉伯地區的馬明心回國,他适應農民反對“門宦”制度的需求,創立了新教“哲赫忍耶”,主張教主傳賢,反對教主世襲制。并撰寫經書《卯路》,内容比《冥沙經》更為簡潔明了,而且為了擴大其教傳播,主張向教徒少收布施,給教徒施舍,赈濟窮人,降低宗教儀式耗費等,對窮苦百姓極具吸引力。在其傳播教理的過程中,撒拉族回民蘇四十三等被深深折服,拜馬明心為師,成為教中領袖人物。撒拉族群眾十二工(鄉)有九工改奉“赫哲忍耶”,并加入新教,新教茁壯成長,“反盛于馬來遲之教也”。

《清高宗實錄·卷一千三百四十》:甘省回民,新舊二教,每緻互生嫌釁,蓋因舊教念經須用羊隻布匹,所費較多。新教念經,僅取忏錢五十六文,小民希圖省費,是以願歸新教。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清高宗實錄》

這樣就引起了老教的嫉恨。乾隆二十七年,馬明心和馬國寶在循化講經時,因教義不同爆發争執。至此,新、老兩教沖突逐漸白熱化,而當地官府又袒護老教,使新教回民愈加不滿。乾隆四十六年終于暴雷,正月初八,定匠莊、别列莊等地發生激烈械鬥。十二日,馬明心的弟子新教首領蘇四十三、韓二個率領教徒千餘人圍攻清水工東莊,殺死老教回衆韓三十八等18人。此事震動蘭州府,“傳喚蘇四十三等赴案”,面對清廷的傳喚,蘇四十三堅決不從。于是,陝甘總督勒爾謹派蘭州知府楊士玑、河州協副将新柱帶兵123名前往彈壓。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新、老教沖突

‬處置失當,義軍圍蘭

三月十八日,新柱帶兵前往循化,到達白莊,蘇四十三等人喬裝打扮成老教信徒探聽消息。新柱咋咋呼呼的在那說道:“新教若不遵法,我當力汝老教作主,盡洗之。”。蘇四十三等聽了新柱的言論後,遂下決心率部暴動,于當晚在白莊公館殺掉新柱。又聽說知府楊士玑也要來,破罐子破摔,直接趕往起台堡把楊士玑也殺了,“後來又聽見楊知府來,已經殺官,這事大了,不如連楊知府也殺了罷”(新柱、楊士玑之死,根據《循化廳志》和《欽定蘭州紀略》寫成,《循化廳志》細節更加豐富,其中陝甘總督勒爾謹的奏報與《循化廳志》有很大不同)。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新柱、楊士玑之死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陝甘總督勒爾謹奏報

三月二十一日,蘇四十三率領部衆約2000人左右(奏報另外一處為一千數百人)趕到河州城下展開進攻,在二十二日申刻攻破河州城,繳獲“火藥、鉛子約有七、八十馱”。起義全面爆發。

陝甘總督勒爾謹在起義爆發後一面派兵扼守狄道,以防止起義軍進攻蘭州;一面又在安定、官穿逮捕馬明心及其家人,把他們關押在蘭州。蘇四十三等得知馬明心北逮捕的消息後,決定率衆攻打蘭州救援馬明心。三月二十四日,蘇四十三起義軍來到洮河,在哲赫忍耶教徒的幫助下,“紮筏渡他們過河”。一天一夜到達蘭州西關,而蘭州城内由于被勒爾謹防守狄道抽調了500士兵,隻剩下300人在城内防守,兵力單薄,猝不及防之下,也沒來得及堅壁清野,城外西、南兩關廂的糧食“俱被賊仁焚燒搶掠”。與此同時,蘇四十三又命人将蘭州城外“浮橋拆斷”遏阻援軍。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欽定蘭州紀略》

三月二十七日,起義軍聚集于蘭州城西門下,甘肅布政使王廷贊想以緩兵之計挽救危城,遂将馬明心推上城牆,要求其“寫字止賊”,但馬明心不肯屈從,以不能書寫婉拒,提出“欲令在旁二人前去告知”,王廷贊将馬明心的表弟張懷德、張漢缒下城牆傳話,暫緩起義軍的進攻,但起義軍“并未依從,益加撲攻”,王廷贊隻得将馬明心斬首,并組織抵抗(從馬明心的行為來看,極有可能他知道是緩兵之計,遂讓城下之義軍不必顧及其生死發動進攻)。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欽定蘭州紀略》

甘肅提督仁和帶清軍“十數名”,涼州總兵德甯、署副都統額爾恒額率兵300名,一齊開向金城關渡口增援蘭州。但由于渡橋被拆除,隻能先隔岸放槍炮殺傷義軍。在火力掩護下,坐船登陸對岸與義軍展開拼殺。與此同時,固原鎮總兵圖欽保帶兵500名從蘭州東面趕來。二十九日晨,起義軍主動出擊,圖欽保、額爾恒額、德甯率兵迎戰,将義軍擊退至蘭州附近山梁,蘭州暫時解除了危機。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三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在城下戰鬥

起義軍圍攻蘭州的消息傳到京師,乾隆帝大為震驚,遂立即搖人,命附近省份各路清軍抓緊趕往蘭州救援。增援清軍計有西安駐防八旗官兵2600人,潼關綠營兵300名,太原綠營兵1500名,大同鎮兵3500名,成都駐防八旗1500名,延綏鎮兵1000名,兵力高達“官兵萬餘”。乾隆差點還要把京師八旗的火器、健銳營兵4000名派出,後被勒爾謹奏罷。

在派出援軍的同時,乾隆還發揮了以夷攻夷的傳統藝能,命老教回人組織回兵随軍效命讨伐新教,“即應明切曉谕舊教之人,赦其互相争殺之罪,作為前軀,令其殺賊自效”。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欽定蘭州紀略》

三月下旬開始,增援蘭州清軍陸續抵達,起義軍面對人數占極大優勢的清軍居然越戰越勇,殺傷了大量清軍,以至于部厘清軍産生了畏戰情緒,“固原、涼州、靖遠各鎮、協綠營并陸續到蘭,節次打仗損折甚多,官兵愈形畏怯”。

《聖武記·卷七》:蘭州城西南逼山,官兵不先扼之,為賊所踞,臨高俯瞰,衆雖千餘,皆新教死黨,素業射獵,精火槍,又負地險。官兵萬餘皆營于城東,與賊遼隔,屢衄挫銳,每夜辄驚擾,槍炮達旦。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聖武記》

蘭州一戰,讓乾隆皇帝及其不滿,稱“此時官兵已逾一眼,賊匪僅隻千餘,何難一舉殲滅”,下令追究勒爾謹罪責,暫時由李侍堯接替其職位,繼續鎮壓起義軍。并命大學士阿桂為欽差大臣,與戶部尚書和珅前往前線指揮戰事。與此同時,李侍堯在久戰不利的情況下,不得不奏調金川屯練1000名,阿拉善蒙古兵700人加入進攻隊伍。

而起義軍在優勢清軍的圍攻下,已經大量減員,“屢次被官兵剿殺、槍炮擊斃以及逃竄賊為各路截殺已不下七八百人,站在所存者不過千餘人”。由于損失太大,不得不在蘭州城西南面得龍尾山、華林山、八蠟廟等處設卡據守。四月十七日,和珅到達蘭州,為了與阿桂争功,命固原鎮總兵圖欽保發動進攻,結果失敗,圖欽保陣亡。

‬困守華林山,起義終失敗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任欽差大臣的阿桂抵達蘭州,為了確定蘭州安全,他派兵在西關外自黃河河岸至各處山梁設定各處栅卡,以防備起義軍逼近城垣。又馬不停蹄的于各處軍營行走,對官兵加以區分,派發任務,“簡閱各營官兵,令懦怯者守營,或打仗時令其誘敵,擇其強壯奮勇者向前打仗”。

四月二十六日,阿桂以4000兵力分為三路向起義軍據守的龍尾山進攻,左右兩翼為主攻兵力,中路進行誘敵作戰,誘使起義軍出卡進攻,起義軍不知是計,紛紛“突出撲戰”,兩翼清軍殺出,老教回兵也随清軍進攻,起義軍不敵潰敗,陣亡100餘名。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四月二十六日龍尾山戰鬥

起義軍為了集中對抗清軍,遂放棄了龍尾山,全力防守華林山。而華林山東西兩面壁立數丈,小路都被起義軍設卡切斷。卡内有碉堡,卡外有壕溝,強攻非常困難。

五月二日,阿桂遂故伎重演,令老教回兵佯裝前進誘敵出動,起義軍再次上當,600~700名義軍從工事沖出作戰,事先埋伏的1500名清軍再次沖殺,義軍敗退,在火力的掩護下,撤回工事,此後遂堅守不出。是役,起義軍陣亡200餘名。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五月二日戰鬥

戰局至此又進入僵持階段,面對起義軍的“盡力抵禦,為死守之計”,清軍進攻進入了便秘階段,除了死磕毫無辦法。唯一讓阿桂感到一點舒服的是,蒙古阿拉善旗兵700人于五月二十日抵達蘭州,而擅長山地作戰的金川屯練1000人也于閏五月初一左右抵蘭。

見誘敵之計已經完全不管用,此時的阿桂遂利用兵力優勢,在火炮的掩護下對華林山各個方向上的義軍展開強攻,大有“我不要傷亡資料,隻要華林山”的趕腳。在閏五月初三、初九連續展開猛攻,層層逼近,起義軍設立的工事陸續被摧毀。為了降低義軍鳥铳的殺傷力,阿桂、明亮等人,命士兵掘壕前進,在逼近義軍的工事後,設立木卡,與義軍對射,并扔出“枝捆土袋抛入賊壕”,在填平義軍壕溝後,再行進攻,義軍的空間逐漸被壓縮。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清軍掘壕前進

閏五月十五日,清軍一個多月的強攻總算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搶占了起義軍大卡前的山包,并架設火炮向大卡轟擊,随後又将義軍逼出大卡,義軍不得不退守附近的兩處山包。

此時的義軍也算是強弩之末,華林山沒有補給來源、沒有水源。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義軍利用華林山地勢險要居然擊退了清軍數次進攻。蘇四十三也知道呆在華林山不是辦法,數次組織突圍,但均被清軍擊退,經過疊次消耗,義軍“大小及受傷者尚有四五百人”。對于起義軍來說,唯一的利好就是蘭州閏五月、六月間,雨勢連綿,起義軍利用雨水緩解了缺水危機(注:搞笑的是,就是通過了這場雨,才讓甘肅冒赈案這種塌方式腐敗案件呈現在乾隆面前,大家有興趣可以查一下)。

《聖武記·卷七》:官軍之圍蘭州賊也,斷其汲道,屢被雨解,上因以甘肅曆年恒旱請赈為疑。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聖武記》

六月十五日,起義軍迎來了最後時刻,清軍乘起義軍困苦至極,發動總攻,攻占了起義軍設定的栅卡。蘇四十三同馬德明、海朝宗、張懷德、張漢率衆迎擊清軍,經過殊死搏鬥,全部戰死。義軍戰死300多人。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蘇四十三戰死

剩下的200多名義軍由于寡不敵衆,退入華林寺做最後抵抗。清軍于七月初五放火燒寺,一邊放槍抛石,起義軍全部戰死,無一投降。起義軍的頑強讓乾隆也大感震驚,“此時餘黨無多,且要犯、首犯已皆殲斃,所餘不過殘賊敗衆,何以尚然如此死守?實不可解”。

‬“善後”之惡

在這場起義後,參加起義的撒拉族九工九百七十六戶,“皆剿盡無餘”,遺留的田地為老教所分,成年男子一律被殺,婦女則被發配到新疆,給當地的厄魯特、索倫、察哈爾兵丁為奴;未成年男子則發往雲南、廣西充軍。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所謂的善後處理

一場由宗教壓迫引發的起義——話說蘇四十三反清起義

《循化廳志》

為了防止再次出現大規模反抗事件,清廷将陝西提督從西安移往固原,固原總兵移往河州,循化廳則添設參将一員,中軍守備一員,千總、把總、額外外委各一員,以加強對當地回民的控制。還在華林山上駐兵防守,對蘭州城加強城垣,以確定蘭州防禦。同時對回民的宗教活動進行嚴格管控,不許教徒念經,鄉民具結擔保,彼此監視。

起義雖然平息了下去,但清廷對回民的高壓政策導緻了宗教和民族沖突越來越尖銳,給當地長治久安帶來了隐患,以緻于三年後又發生哲赫忍耶教徒田五、張文慶起義。

引用文獻:《欽定蘭州紀略》、《聖武記》、《清高宗實錄》、《循化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