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作者:說曆史的女人

最近,86歲老畫家範曾再娶嬌妻一事被衆人嘲諷,最要的原因是夫妻倆年齡差太大,達到50歲。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其中隐含着一個邏輯,或者叫中國式邏輯,就是老夫少妻生下的孩子往往特别聰明,能成大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孔子的父母年齡差就達52歲,他出生時父親已經70高齡,而母親才18歲(也有說是年齡差54歲)。

事實上,曆史上還有一個人物,父母年齡差也很大,他就是李叔同。他出生時父親68歲,母親才19歲,父母年齡差達到49歲。是以李叔同就是個智商特别高的人,在多個領域都有傑出的成就,被譽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書畫家、美術教育家、詩人、個性話劇演員、戲劇活動家等,後來還出家為僧,成了著名的弘一法師。

至于李叔同有多天才,大家也都清楚,僅一首“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就讓無數人心醉而心碎。然而就是這位令人心碎的“癡情”漢子,其實是一位地道地道的的多情種——他違背母親的意願,本不想結婚,結果他二哥說,隻要你答應結婚,我給你30萬!他立馬屈服了,答應結婚,但是最後卻是意想不到的别樣結局······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一:初戀

李叔同于1880年10月23日,出生在天津河北區。他也算是出身豪門了。其父李時珍(敢用這個名字的人必定不一般)進士出身,官至大清吏部主事,也算不小的官了,至少比縣令級别高,六品,而且升職的機會很大。但李時珍根本就看不上這個官位,沒多久就辭職不幹,因為李家有龐大的家族企業。李家經營的“桐達”錢莊和鹽務,都是很賺錢的行業。李時珍經營生意是把好手,把企業搞得紅紅火火,使李家成為津門巨富。

是以,李叔同可以說是噙着金鑰匙來到人間的。他是父親李時珍的妾室王氏生的,母親生他時年僅19歲,而那時的父親已經68歲。老來得子,李叔同自是成為父親的掌上明珠。而且據傳,李叔同降生之日,有喜鵲銜松枝送到産房内,這被認為是佛賜祥瑞,更讓李家對這個遲到的嬰兒看重了。

李叔同果然不同尋常,自小就異常聰明伶俐,深受父親喜愛。然而,老夫少妻的弊端還是過早地顯現了,李叔同5歲時,73歲的父親便撒手西去。李家的面子大,當朝重臣李鴻章還親自登門參加了葬禮。

當時出現了很“奇特”的一幕。葬禮上大家都在啼哭之時,唯獨李叔同沒有哭。後來人們問他,父親走了他為何不哭?他說,既然有僧人為父親超度,亡魂升天了,應歡喜才對嘛。一個5歲頑童說出這話,除了聰慧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暗示?

不錯,李叔同自小就是有佛緣的。他的大娘(即父親的大太太)郭氏就是虔誠的佛教徒,李叔同很早就跟她學會了念誦《大悲咒》《往生咒》;他的長嫂也信佛,也曾教他背誦佛經……

父親去世後,李叔同主要跟着長自己12歲的兄長文熙讀書,六七歲讀《昭明文選》,便能出口成誦;13歲時,他的文章、書法和篆刻就很有水準了,表現出對文藝的出衆才華。

李叔同16歲考入著名的輔仁學院,天賦異禀的他很快接觸新學,有了反叛和維新思想,對傳統的八股文那套不屑一顧。但他畢竟也是“纨绔子弟”,家裡有錢,喜歡吃喝玩樂,尤其喜歡去戲園子看戲,成了鐵杆票友,有時還要登台客串個角色什麼的。

如此,李叔同便結識了當時津門很有名氣的坤伶楊翠喜,每天晚上都去“天仙園”為她捧場;散場後,他還充當護花使者,提着燈籠陪楊翠喜回家。李叔同對演戲很有天分,他經常同楊翠喜切磋演技,甚至還指導她的唱腔和身段。于是兩人打得火熱,卿卿我我,俨然一對戀人。

總之,少年李叔同也是妥妥的一個風流才子。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二:一婚

畢竟是富家子弟,李叔同的母親不可能讓她娶一個戲子的,于是就給他早早地定了一門親。門當戶對,對方是一個富有的茶商的女兒俞氏。俞氏端莊賢淑,可李叔同心裡想着楊翠喜,對俞氏是死活不願意。

此時,名揚天津梨園的楊翠喜被京城的慶親王看上,很快就被重金買走了。李叔同失去摯愛,心中十分失落,整日郁郁寡歡。于是母親趁機出擊了。

說來也是可憐。李叔同的生母是其父的第三房姨太太,在家裡地位低下,是以她才希望兒子早早結婚,獨立出來,過自己的小日子,不受大家的欺負。然而李叔同哪管這些,反正自己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還是不同意結婚。

此時他的二哥(同父異母兄弟)出馬了。二哥說,隻要你答應結婚,我給你30萬,幫你成家!

一聽說給錢,李叔同立馬不再堅持了,就同意和俞氏結婚了。此時他18歲。

結婚有結婚的好處,李叔同終于明白了。因為一成家,他就獨立了,走出那個封建大家庭,感覺自由多了。于是他開始大發神威。他買了一架昂貴的鋼琴,開始學習音樂和作曲。另一方面,追求自由思潮的他開始支援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思想,在科舉考試上公然譴責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力挺變法。

但很快,戊戌變法失敗,李叔同便帶着妻子和母親從天津去上海避禍。在上海,李叔同如魚得水,混得風生水起。他入讀南洋公學經濟特科班,成為蔡元培的學生,結識了不少後來的學界名流,如黃炎培、邵力子等。

李家在上海也有錢莊,是自家的銀行嘛,李叔同可以憑少東家的身份任意支取生活費用。是以他立馬進入上海上流社會,結交了不少文人雅士,名流名媛,很快名動上海灘。他還加入“城南文社”,曾以《拟宋玉小言賦》,名列文社月會第一名。當時他還同許幻園、袁希濂、蔡小香、張小樓關系親密,并稱“天涯五友”。

當此之時也,天涯五友日日在一起飲酒賦詩,互相唱和,暢談人生,縱論天下,好不快意!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在上海,這位風流才子又結識了色藝俱佳的名妓李蘋香,才子佳人再造一段佳話。隻是李叔同沒有太當一回事,如他所言:“奔走天涯無一事,何如聲色将情寄,休怒罵,且遊戲。”家有賢妻良母,外有紅顔知己,此君也是潇灑極了。

隻是苦了妻子俞氏,他嫁給李叔同後,對婆婆十分孝順,操持家務十分辛苦。而李叔同隻是甩手掌櫃,家裡啥也不管,即便妻子懷了身孕,他也不管不問,讓老婆倍受冷落。無奈,夫妻倆沒有共同語言啊,李公子這個借口也冠冕堂皇。

但好在母親還在,李叔同沒有太敢造次。但可憐的母親45歲時英年早逝,李叔同給母親辦完喪事之後便完全放開了。他給俞氏連打聲招呼都沒有,直接抛下妻子和三個兒子遠走日本留學去了。

三:再婚

到日本的李叔同如放馬南山,更加浪漫了。

1906年9月29日,李叔同考入日本東京美術學校油畫科。又與同學曾延年等組織“春柳社”,這成為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也使李叔同成為中國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

次年2月,“春柳社”首演《茶花女》,27歲的李叔同飾茶花女瑪格麗特一角,演的風情萬種,引起不小轟動。

此時的李叔同不僅在音樂上取得卓越成就,還在美術上獨領群首(之後被譽為中國油畫之開山祖)。也是在此時,他結識了美麗的日本少女誠子,有的版本說是叫雪子,或者葉子,還有叫福基的,總之這個少女沒有個準确的名字,可見李叔同對她的重視,呵呵。

誠子本是李叔同房東的女兒,他作油畫,畫裸女時,誠子給他當模特。李叔同很快便喜歡上她了,于是兩人直接結為伉俪。至于國内的原配夫人有什麼意見,根本不在他考慮的範圍。我自己喜歡就行了。

婚後不久,李叔同因病回國治療。這次他沒有帶上新婚夫人,是一個人回去的。在老家治病期間,得到妻子俞氏的悉心照料。李叔同并沒有告知妻子他在異國又結婚的事情,是以在這期間,俞氏以能照顧丈夫為榮,感到自己幸福極了。

身體痊愈後,李叔同把俞氏和兒子往家一丢,再次回到了日本,與誠子繼續浪漫……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四:出家

1911年3月,李叔同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帶着誠子回國。再攜美人歸,壯士有顔色!在上海,李叔同在直隸高等工業學堂任圖畫教員。

此後的李叔同在中國文藝界開始大紅大紫。他曾在多所高校任教,培養出漫畫家豐子恺,國畫大師潘天壽,音樂家劉質平、吳夢非等;還加入“南社”,被聘為《太平洋報》主筆;與柳亞子創辦文美會,主編《文美雜志》;還加入西泠印社,與金石書畫大家吳昌碩時有切磋;又組織“樂石社”,從事金石研究與創作等。

此時的李叔同可謂全面開花,在音樂、美術、詩歌、話劇以及教育上都成為當時中國的頂級人才。連魯迅先生都對他相當敬慕,以得到他的一副書法作品為榮,稱其書法為:“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

然而,就在李叔同正風光無限之時,年僅38歲的他卻突然來了個急刹車,選擇出家了。

1918年,李叔同的出家無疑是中國文藝界的一場地震,其轟動效應不亞于這年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其實李叔同的出家也決不是一時頭腦發熱的選擇。前面提到,他是有佛緣的,很小的時候就跟着信佛的大娘和大嫂接觸佛學了。他5歲時,父親去世,他沒有哭,而是說出了那句匪夷所思的話:父親的亡魂既已升天,是應該高興的事嘛。

就在李叔同出家的三年前,他的好友夏丏尊曾給他推薦過一篇有關斷食的文章,文中講斷食有很多妙處。1916年,李叔同便到杭州虎跑寺進行了20天的斷食實驗。結果他覺得自己“脫胎換骨”了一般。此後他就開始準備出家了。

促使他出家的大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家的生意在一場金融危機中轟然倒塌,家境開始衰敗。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大家知道,李叔同那首最著名的《送别》,就是為他破産的朋友許幻園所寫的:

1915年冬天,大雪紛飛,舊上海是一片凄涼。這天,李叔同的好友,“天涯五友”之一的許幻園過來和他告别。許幻園連他的家門都沒有進,隻是站在門外說:“叔同兄,我家破産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别……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多次的叫聲都沒聽見。随後,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門一關,含淚寫下了這首令人心碎的千古絕唱。

沒想到,兩年之後,自己也破産了。那麼李叔同也要走了。不過他不像許幻園那樣,說還要回來。他很決絕,他再不回來了……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于是,38歲的李叔同毅然舍棄了紅塵世界,踏入佛門。他走得很果斷,或者很無情,沒有告訴妻子俞氏和兒子,也沒有告知新歡誠子。

但李叔同出家時也不是誰也沒有通知。1918年7月,李叔同給學校遞了辭呈後,就告訴了他的得意門生豐子恺和劉質平。兩個學生都難以接受老師的選擇。

學生問老師:“老師為何而出家?”

李叔同答:“無所為。”

學生又問:“忍抛骨肉乎?”

老師答:“人世無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

第二天,李叔同便走了,再也沒有回頭。此後的他在虎跑定慧寺削發為僧,更名弘一法師,世間再無李叔同。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之後的他一心向佛,過着極其清苦的生活,仿佛昔日的潑天富貴不曾存在過。他過午不食,每天隻用一頓餐:一碗米飯,一碟鹹菜,一杯白開水。

李叔同在寺廟裡生活很清苦,但也苦了他的兩位夫人。其實李叔同回國之後,一直跟誠子過日子,就再也沒有見過俞氏和他的兒子們。他出家當然也不需要通知俞氏,你算老幾?即便連新歡誠子也不曾告訴的。

後來誠子得知李叔同出家後,曾到寺院想見見李叔同,可她在寺院門口跪了幾天也沒有把他拉回塵世。傳說中的二人是如此相見的。

誠子跪了幾天,那扇大門終于“吱呀”一聲,門開了一道縫。

誠子:“書同——”

弘一法師:“請叫我弘一。”

誠子:“請告訴我什麼是愛?”

弘一法師:“愛,就是慈悲。”

……

也許,在弘一法師的心裡,他本就是個大慈大悲之人。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出家之前,李叔同去學生豐子恺家,每次坐木藤椅時總要搖搖才坐下。豐子恺不解其意,就問老師為何要這樣做。李叔同答道,“這個木藤椅可能會生有小蟲,這樣搖搖之後,這些小生命就跑開了,坐下去後不至于殺生。”

身在佛門,李叔同甚至也不忘愛國。抗日戰争爆發後,他聽聞各地戰亂,對日軍侵華極為憤慨:“吾人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于此時不能共纾國難于萬一,能無愧于心乎?”

他每次開講佛典都會挂起一條橫幅,上書“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并加跋語說:“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

1942年10月13日晚,自知大限将至的弘一法師,寫下“悲欣交集”四字做為絕筆。

面對死亡,弘一法師從容平靜,十分周到地安排後事的每一個細節。他反複交代弟子:“我去後,你記得遺體裝龛時,在龛的四個腳下各墊上一個碗,碗中裝水,以免螞蟻蟲子爬上遺體後在火化時被無辜燒死。”

李叔同不願結婚,二哥:給你30萬,李立馬答應,最後卻是别樣結局

至死,弘一法師都沒有忘記慈悲為懷,普度衆生,憂國憂民。

(文/說曆史的女人·濯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