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作者:小妞妞678

滿清王朝在面對太平天國等内亂時,表現出了頑強不屈的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鎮壓叛亂,維護其統治地位。然而,當遭遇列強入侵時,滿清卻屢屢選擇了投降割地賠款的方式,似乎對外國勢力無力抵抗。這種内外态度的巨大反差,令人不解:一個王朝為何能對内如此強硬,對外卻如此軟弱無力?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滿清在應對内憂外患時如此沖突的作為?這背後又隐藏着怎樣的深層原因?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滿清對内戰争的頑強抗争

太平天國的興起,無疑是對滿清王朝統治最大的挑戰。起初,太平軍僅僅是一支遊擊隊,在廣西等地活動。但很快,随着洪秀全的加入,太平軍便成為一支龐大的軍隊,攻陷了無數城池,一度占領了南京,建立了"天京"政權。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面對太平軍的迅速壯大,滿清朝廷自然懷着重重的恐懼。因為太平軍的目标,就是推翻滿清的統治,建立新的王朝。這無疑是對滿清最根本的威脅。

1853年,太平軍北伐,企圖直搗黃龍,攻占北京。林鳳祥、李開芳等率領2萬多太平軍精銳,一路向北推進。最終,他們攻至天津靜海獨流鎮,距離北京僅300餘裡。

這一舉動,令北京震驚駭然。全城戒嚴,許多高官富商紛紛逃離京師。當時的景象,可以想象是何等的恐慌。

面對太平軍的逼近,滿清朝廷自然是拼盡全力抵禦。大量軍隊被調遣前往天津一線,與太平軍激戰。最終,雖然太平軍未能攻陷北京,但這一役給滿清朝廷敲響了警鐘。

從此,鎮壓太平天國成為滿清的頭等大事。無論是曾國藩的"江南重任",還是李鴻章的"常勝軍",都是為了剿滅太平軍而專門組建。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内戰中,雙方的決心都是不相上下的。太平軍視滿清為"奸雄",誓要推翻其統治;而滿清則将太平天國視為"大逆不道",決不能容忍其存在。

正所謂"你死我活",雙方不得不拼個你死我活。最終,經過14年的血戰,滿清終于在1864年攻克了天京,徹底剿滅了太平天國。

這場内戰給中國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但滿清王朝卻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不惜一切代價。哪怕是犧牲了數百萬人民的生命,哪怕是耗盡了國家的财富,滿清也決不能容忍太平天國的存在。

除了太平天國,撚軍的活動範圍也一度遍及北方。他們最北曾打到河北保定易縣和天津,距離北京也不過兩三百裡,同樣令京師膽戰心驚。

更早的白蓮教起義,其口号便是"日月複來,反清複明"。這無疑是對滿清王朝的徹底否定和推翻。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面對這些來自國内的巨大威脅,滿清自然是鬥志昂揚,視之為頭等大事,誓要消滅于無形。哪怕是曾國藩那樣的旗人,也被派往江南剿滅太平軍,可見滿清對此的重視程度。

正是由于太平天國等内亂意在推翻滿清的統治,才導緻滿清如此決絕地與之對抗,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剿滅。這種對内戰争的頑強抗争,正是源于維護其合法統治地位的需要。

滿清對外戰争的屈辱投降

與對内戰争的頑強抗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滿清在對外戰争中的屈辱投降。

19世紀初,英國為了扭轉在中國貿易中的逆差,開始大量向中國輸送鴉片。為了遏制這種情況,清政府下令查禁鴉片貿易。但英國為了維護自身在華的貿易利益,卻對此根本不予理睬,最終導緻了第一次鴉片戰争的爆發。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在這場戰争中,清軍很快就節節敗退。1842年,英軍攻陷廣州,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根據條約,清政府不得再禁止鴉片貿易,被迫割讓香港;同時開放五個通商口岸,賠償英國軍費等。

僅僅四年後,第二次鴉片戰争再次爆發。這一次,英法聯軍更是直搗黃龍,攻入北京城,縱火焚燒了圓明園。最終,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進一步開放更多通商口岸,賠償巨額軍費,割讓九龍等地。

在這兩場戰争中,清軍的表現可謂是狼狽不堪。他們的武器裝備,與英法列強相比,簡直就是落後了一個世紀。

清軍當時的主力艦船,最大的也不過是小小的"渾河号"。而英國的戰列艦,卻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師,船體堅固,火力猛烈,可以在幾千裡的海疆肆意航行。

面對這樣的武器差距,清軍根本就是進退失據。他們隻能被動防禦,等待着被攻破城池。以至于出現了這樣一個怪現象:每當清軍與英軍交戰時,雙方的兵力竟然基本相當,甚至清軍還少于英軍。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這是因為,清軍雖然總兵力達80萬,但由于缺乏機動性,隻能被動防守。每到一處發生戰事,就要從很遠的地方調兵增援,往往需要走上半年的路程。

相比之下,英軍則可以憑借堅船利炮的優勢,自由機動,随時随地對清軍發起進攻。他們可以南下橫掃東南沿海各地,北上炮轟天津;甚至在第二次鴉片戰争時期,直接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

在如此懸殊的武器差距面前,清軍根本就是不堪一擊。他們屢戰屢敗,最終隻能被迫投降,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不僅如此,當時的慈禧太後,更是有"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言論。這無疑是将整個中國的财富,都準備拱手相讓給列強了。

可以說,在面對列強入侵時,滿清根本就沒有拼盡全力的決心。他們很快就選擇了投降的道路,以維護自身的根本利益——— 在中國的統治地位。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滿清對内外戰争态度差異的深層原因

透過滿清對内戰争的頑強抗争,以及對外戰争的屈辱投降,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截然不同态度的深層原因。

太平天國、撚軍、白蓮教等内亂,它們的目标都是推翻滿清的統治,建立新的王朝。這無疑是對滿清最根本的威脅和挑戰。

以太平天國為例,它的創始人洪秀全自诩為"天王",建立了"天京"政權,旗幟鮮明地要"驅逐滿清,複興中華"。

面對這種意在推翻其統治的内亂,滿清自然是拼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予以鎮壓。因為一旦失去了在中國的統治地位,滿清将萬劫不複。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正所謂"家給人足,何患不足",隻要能夠繼續統治中國,哪怕是割地賠款,滿清也在所不惜。是以,在面對太平天國的進攻時,滿清朝廷才會如臨大敵,調遣大量軍隊前往剿滅。

相比之下,列強入侵的初衷,卻并非要取代滿清的統治地位。他們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在華通商,擷取利益而已。

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争,其根源就在于為了維護自身在華的貿易利益。而法國等國家,也都是被英國裹挾而參與進來。

可以說,列強入侵的目的,并非推翻滿清的統治,而隻是為了在華獲利。隻要滿清能夠開放口岸,給予通商特權,列強自然就會止步于此。

是以,在面對列強入侵時,滿清并沒有像對待内亂那樣拼盡全力抵抗。相反,他們很快就選擇了投降的道路,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這是因為,滿清認為,隻要能夠保住在中國的統治地位,哪怕是割地賠款,也在所不惜。而内亂則意味着推翻滿清的統治,這是決不能容忍的。

可以說,維護統治地位,是滿清對内外戰争态度差異的最根本原因。隻要不危及其在中國的統治,滿清就可以做出一些讓步;但一旦遭到推翻統治的威脅,滿清就會拼盡全力予以鎮壓。

滿清王朝内憂外患的教訓與反思

透過滿清王朝對内外戰争截然不同的态度,我們不難看出其中蘊含的一些深刻教訓和值得反思的問題。

對于滿清來說,對内戰争的目的是維護其在中國的統治合法性。隻要能夠繼續統治中國,哪怕是付出重大代價,滿清也在所不惜。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是以,面對太平天國、撚軍等内亂的進攻,滿清自然是鬥志昂揚,視之為頭等大事。他們不惜耗盡國力,調遣大量軍隊前往剿滅,決不手軟。

這種對内戰争的頑強抗争,正是源于維護統治合法性的需要。一旦失去了在中國的統治地位,滿清将萬劫不複。

相比之下,滿清對外戰争的目的,則是維護其在華的核心利益。隻要列強不危及其統治地位,滿清就可以做出一些讓步。

是以,在兩次鴉片戰争中,盡管清軍節節敗退,但滿清很快就選擇了投降的道路,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這是因為,列強入侵的初衷并非要取代滿清的統治,而隻是為了在華獲利。隻要滿清能夠開放口岸,給予通商特權,列強自然就會止步于此。

滿清可以和太平天國死磕到底,為何對列強屈膝投降?

可以說,維護統治地位,是滿清對内外戰争态度差異的最根本原因。隻要不危及其在中國的統治,滿清就可以做出一些讓步;但一旦遭到推翻統治的威脅,滿清就會拼盡全力予以鎮壓。

然而,這種維護統治地位的做法,也暴露出了滿清王朝的一些弊端和教訓。

首先,滿清過于重視維護其統治合法性,卻忽視了國家的根本利益。在面對列強入侵時,他們為了維護統治地位,甯可割地賠款,也不願意拼盡全力抵抗。

這種做法,無疑是以犧牲國家的領土主權為代價,換取了滿清在中國的繼續統治。但從長遠來看,這無疑是一種權宜之計,并非上策。

其次,滿清對内戰争的決絕态度,也反映出了其統治的腐朽根源。太平天國、撚軍等内亂的興起,正是由于滿清統治的腐敗和民不聊生所緻。

但滿清卻執迷不悟,不思改革,隻知剿滅叛亂。這種做法,固然可以維護統治,但從根本上來說,并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源。

最後,滿清對内外戰争态度的巨大反差,也暴露出了其統治的短視和缺乏遠見。他們隻顧眼前的統治地位,卻沒有意識到,國家的長治久安才是最根本的大計。

結尾

正是這種短視和缺乏遠見,才導緻了滿清王朝在面對内憂外患時,如此沖突和自相違背的作為。這也為後來的中國,埋下了諸多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