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憑海臨空向新而行 北方首個保稅區發展新質生産力觀察

作者:天津河東

本報訊(記者吳黎明 邵香雲 梁姊)時下,位于渤海灣畔的天津港保稅區内一片繁忙。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态環境監測和數字農業創新産業平台内,飛手正操縱無人機進行飛行試驗,背景,回傳的資料在螢幕上繪制出一條條光滑的曲線。

  “我們看好保稅區的資源優勢,聚焦物聯網智能生态檢測裝置和先進無人飛行器研發、生産和應用,打造空天資訊應用創新叢集。”平台投資和營運方天津數智華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立瑤說道。

  天津剛剛釋出的經濟資料顯示,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産業投資增長18.3%,保稅區也貢獻了亮眼的成績: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42家;新材料、汽車、綠色石化、信創産業鍊增加值增速均達15%以上;新引進制造業項目24個,總投資89.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投資重點項目3個……坐擁天津港和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海空兩港口岸資源的天津港保稅區,依托自身區位優勢逐夢碧海藍天,成為天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載體。

  從天津港港區内的圍網中起步,成為北方首個保稅區;到開疆拓土,開發建設空港經濟區;再到提升能級,獲批臨港綜合保稅區……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天津港保稅區企業壯大,産業發展:空港,民用航空大家族不斷擴充成員;臨港,海洋經濟發展向新向好;海港,百億城市更新項目大幕拉起……

  面向新一輪科技浪潮和産業革命,天津港保稅區以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為抓手,正加快建構現代工業體系,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向空圖強,探索低空經濟新亮點

  機械轟鳴、焊花飛舞,走進天津空港經濟區,空客天津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第二條生産線正在施工。施工機關中國鐵建大橋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項目預計于2025年底竣工投産。

  “空客A320二線項目的落地,意味着空客在天津港保稅區的飛機生産能力未來将翻倍。我們具備了進一步深度參與國際産業鍊合作,推動更多配套項目落地的基礎。”天津港保稅局航空産業發展局局長楊林自豪地說。

  2008年正式投産的空客A320天津總裝線,是空客在歐洲以外的首條總裝線。如今,空客天津已同時具備空客單通道、雙通道飛機的生産能力,空客天津合作項目已成為中歐高技術合作的成功典範和天津的城市名片。

  在空客深耕天津港保稅區的15年裡,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産業加速發展,空客配套項目相繼在保稅區落地生根。A320機翼裝配項目和機身系統裝配項目先後在區内西飛國際天津公司開工,實作了空客天津總裝A320系列飛機機翼的中國制造以及機身系統裝配的本地傳遞。空客核心供應商美國柯林斯宇航和法國賽峰集團也設立了短艙發動機預組裝中心,空客天津總裝A320系列飛機短艙從今年開始已實作100%在津配套。

  不獨民航客機,不獨空中客車。依托機場區位和航空産業配套項目集聚優勢,天津港保稅區航空全産業鍊日益完善。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民用直升機産業化基地項目加快發展、安勝公司成為大陸唯一同時為波音和空客主流飛機平台設計、認證和傳遞全動飛行模拟機解決方案的本土教育訓練裝置制造商、天津海特成長為中國最大民營第三方飛機大修及改裝基地……目前,天津港保稅區已形成航空制造、航空維修、航空服務、航空物流四大航空産業叢集,産業鍊各環節項目近300個,從業人數超過1.5萬人。

  依托包括空客、龐巴迪、海特、西飛國際、中航錦江等知名制造、維修、服務商在内的數百家企業建構的航空産業叢集,一批緊抓低空經濟機遇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力軍企業,正和“大飛機”一道,在這裡蓄勢高飛。

  走進天津市克蘭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在調試一台工程仿真裝置。螢幕上,一架eVTOL飛行器正在雨天作業環境中模拟飛行。

  克蘭鷹創始人任文婷說,飛行器想要取得适航證,測試周期通常為3到5年。工程仿真系統的出現,意味着不用飛機進行真實飛機測試,而是通過工程模拟平台完成飛機部件和系統測試。

  “搶抓機遇,把握新質生産力,是企業創新的動力和發展的需要。”任文婷信心滿滿。

  立足自身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天津港保稅區正發力競逐低空經濟新賽道。目前,天津港保稅區已初步形成涉及總裝、部附件生産、營運、維修、貿易、會展、服務等低空經濟全産業鍊。

經略海洋,激發海洋經濟新動能

  這個春天,中船(天津)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姜春光忙得很有成就感。一年前,中國船舶集團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簽署了超210億大訂單,其中6艘15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将在天津港保稅區建造。經過前期的方案設計和技術“取經”後,首艘大船将于5月開工。

  這6艘大船長366米,型寬51米,型深30.2米,建造規模和精度要求都非常高。“大型集裝箱船貨倉兩個導軌之間,精度要求是正負7毫米,相當于建一堵約十層樓高的牆,牆的上下偏差不能超過7毫米。”

  2023年,是天津港保稅區“大造船”産業崛起“元年”。“通過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路徑,苦練内功,改進技術,傳統産業也能持續煥新。”姜春光說。從超大訂單落戶,到華北地區最大集裝箱船提前100天傳遞,再到船舶機器人研發和應用基地成立……天津港保稅區船舶制造産業高品質發展底色鮮明。

  “傳統”不等于低端,傳統産業更新正在催生新的動力。

  大陸的海洋石油發展史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以前,海洋油氣裝備制造并不新鮮。但在現代海洋産業體系下,位于臨港區域的天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卻是一座以5G等技術“武裝”起來的智能工廠,工廠攻克10項“行業首次”技術,研發應用智能裝置400餘台套,主要生産海洋油氣平台等裝備。

  目前,聚焦物流配送智能化改造的二期工程也在加緊建設,無人駕駛叉車、電子地圖等“黑科技”持續“上馬”。“2024年,我們還将有50個單體項目陸續開工建設。通過建立智能生産中心、總裝工位等,加快智能化改造的步伐。”海油工程天津建造分公司黨委副書記王磊說。

  海油智能裝備制造基地開工建設、疊風新能源風力旋筒助推系統獲得船級社原理性認證、博邁科制造的世界最大噸位之一的海上浮式生産儲卸油平台出口巴西……港口、岸線和碼頭資源疊加多重國家戰略,天津港保稅區形成了以海洋油氣裝備、高技術船舶、海水淡化裝備等五大領域為主,涵蓋“研發設計-零部件-總裝制造-配套服務”的産業體系,實作了“百億産業規模千億産業鍊營收”。

  一手抓傳統産業煥新,一手抓新舊動能轉換。新能源賽道已成紅海,天津港保稅區聚焦自身資源,用好臨港石化産業副産氫,走出一條以氫燃料為核心的清潔能源替代之路。

  作為天津市布局發展氫能産業的重點區域,天津港保稅區氫能示範産業園已經聚集了新氫動力、杭叉集團等多家企業,初步形成産業聚集。

  “我們正加快推動以氫為核心的綠色能源産業,加快布局綠色交通、綠色化工、綠色航運、綠色航空四大領域,以能源為基礎,以示範應用為拉動,用一個個落地的産業項目踐行新質生産力發展要求。”天津港保稅區氫能産業發展辦公室主任羅春雨說。

盤活更新,打造産業轉型新樣闆

  不久前,在天津港保稅區海港片區,天津港保稅區海港城市更新項目正式啟動。作為天津市首個百億級“工改工”項目,海港城市更新項目被視為“天津乃至北方地區産業轉型的一次重要嘗試”。

  比起因空客天津總裝線名聲大噪的空港經濟區和獲批不久的臨港綜保區,身為天津港保稅區發源地和起步區的海港片區近年來稍顯“落寞”:雖有汽車、糧油加工等産業“傍身”,但由于産業定型早,結構偏傳統,載體空間也有限,區域面貌和功能難以适應現代産業體系發展要求。

  傳統産業煥新更新,新興産業浪潮奔湧的當下,如何擁抱新質生産力?

  海港城市更新項目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該項目總投資超107億元,預計更新用地面積94.66萬平方米,更新現狀建築面積76.19萬平方米。

  “本次大型城市更新旨在通過海港片區保稅政策優勢,以城市更新支援産業聚集和發展。”天津港保稅區城市更新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輝說,未來,海港片區将聚焦保稅設計、保稅研發、保稅再制造等業務形成産業聚集,同時吸引新興産業主體落戶。

  項目秉承“無産業不更新”原則,堅持“拆改留”并舉,對産業設施、海關監管設施、基礎設施及園區智慧化進行提升和改造,打通集疏港堵點、搭建跨境交易服務場景、建設智慧低碳綜合保稅園區。

  “目前,已有多家機構和企業意向入駐海港産城融合國際創新中心,我們将以海港城市更新項目為平台,進一步開展多層次、多管道、多形式、多領域的長期工作。”王輝說。

  1991年,天津港保稅區海港片區建起的一座紅色闆房,成為了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和保稅區海關籌備組最初的辦公地點。

  未來,建成後的海港産城融合國際創新中心将作為産業轉型更新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載體,在這片承載着希望和夢想的土地上“二次創業”,奮力打造區域産業更新的“天津樣闆”。

  憑海臨空,向新而行。以發展新質生産力為契機,天津港保稅區蹄疾步穩。“我們将繼續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和産業優勢,不斷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局面。”天津港保稅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尹曉峰說。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