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閃電心靈愈站 | 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專家這樣支招

作者: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9日訊 今年9歲的小悅(化名)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小悅的媽媽李蕊(化名)稱孩子一做作業就擠眉弄眼,動來動去,還“吭吭吭”地發出怪聲,一個小時做不完一道題。媽媽越制止,小悅就越發起勁。

閃電心靈愈站 | 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專家這樣支招

配圖與本文無關

經過問診和一系列檢查後,小悅被确診為童年情緒障礙、注意力缺陷和多動障礙。得到診斷書的李蕊非常崩潰:“女兒今年才9歲,為什麼會這樣。”那麼,在小悅身上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紐扣家庭教育集團家庭教育指導師許慧潔老師在與李蕊溝通後,發現了以下問題。

一、幹涉、包辦和控制太多

平日裡,李蕊的關注點全在小悅身上,隻要她有一點沒做好,都會指出來,認為這樣做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教育。

比如有一次逛公園,小悅看見一個輪滑隊在訓練,看得目不轉睛,非要自己去滑一下。滑完之後她對輪滑産生了非常大的興趣,求李蕊讓她加入輪滑隊。但是李蕊覺得輪滑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不想讓她去。并故意打擊她:“你滑得又不好,而且這項運動不适合你,算了吧。”後來小悅再也沒提過輪滑隊的事。

對此,指導師給出的分析是:“當一個孩子遭受了太多忽視和否定,她就對生活失去了掌控,一直都處于‘被媽媽攻擊’的狀态,自然就會産生自我保護行為,去逃避外界的壓力,保護自己的内心不受傷害。”

二、家長的焦慮帶來了壓力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李蕊屬于特别焦慮的那種,生怕孩子比别人落後一步。每次隻要聽見有人說他們家孩子參加比賽大放異彩時,就害怕自己的女兒跟别人比沒有閃光點。

是以,李蕊給小悅報了很多班,鋼琴、畫畫、書法、圍棋、遊泳、羽毛球,古筝等等。小悅幾乎沒有任何的私人時間。

指導師告訴李蕊:“父母特别容易把不同孩子的優點集合到一起,成為傳說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拿他的成績和班級第一比,拿他的身體和運動尖子比,拿他的情緒和‘乖’孩子們比。”

閃電心靈愈站 | 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專家這樣支招

配圖與本文無關

三、暴躁的父親和壓抑的家庭環境

小悅的爸爸脾氣非常暴躁。在輔導女兒學習時出現過幾次情緒失控,但又舍不得責怪女兒,就會當着女兒的面打自己,而李蕊和孩子爸爸的教育觀念不合,也經常因為孩子的問題吵架。

指導師認為,孩子是家庭關系最敏銳的感受者,家庭氛圍決定了孩子的生存狀态。暴躁易怒的家庭,孩子感受到的是孤獨和不安。争吵不斷的家庭,孩子看見的是恐懼和絕望。

李蕊終于明白了女兒出現“問題”的原因。在指導師的幫助下,李蕊開始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一、放下焦慮,重塑親子關系

指導師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和優勢。家長應該學會欣賞孩子的獨特性,而不是一味地與他人比較。要成為孩子的引導者、支援者和夥伴,而不是過度焦慮的監控者或指責者。”

明白這一點之後,李蕊逐漸放下焦慮,把為女兒報的所有興趣班都取消了,用發現的眼睛看到女兒的優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家長,而是經常跟她站一隊。

閃電心靈愈站 | 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專家這樣支招

配圖與本文無關

在不阻止孩子學習輪滑後,小悅和班裡幾個要好的同學經常約着一起去公園裡滑。她們還建立一個群,一起去上學,一起吃飯,一起過生日,這份友誼滋養了她。

二、接納情緒,找回孩子安全感

指導師表示:“作為家長,首先要明白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每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當家長嘗試接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時,其實是在給予他們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被了解和被接納,進而建立起安全感。”

李蕊逐漸放下了對女兒的标準和期待,接納了她的情緒。并制造各種機會,帶小悅去海邊、打卡網紅餐廳、看電影。漸漸地,女兒的防備松動了,母女的獨處聊天也順利進行。

三、改善夫妻關系,營造和諧氛圍

“夫妻關系才是家庭的定海神針,穩定的夫妻關系可以給孩子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基礎。”指導師說。

認識到這個問題後,李蕊找孩子爸爸說明了問題。為了孩子,夫妻倆開始互相了解、互相包容,所有的事情都商量着來。孩子爸爸脾氣慢慢也好了很多,對女兒也不是那種吹胡子瞪眼了,少了以前的批評指責和抱怨。

漸漸地,小悅和父母之間的互動也多了,家裡充滿了歡聲笑語。随着小悅的狀态越來越好,經過醫生診斷,各種症狀已經減輕了不少,可以停藥了。新學期開學後的一次月考,小悅的成績突飛猛進,考到了班級第十。

(本文系真實案例,文中人物均為化名,請勿對号入座。)

閃電新聞記者 郝彬潔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