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作者:清爽清風DSZ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開國大典在億萬人民的矚目中隆重舉行。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國人民真正從此站起來了。然而,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一些令人不安的細節也被披露出來。據悉,為防範可能發生的空襲,開國大典的策劃者們做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上司人若遇襲擊,将被疏散至天安門城樓的門洞中暫避;同時,裝載實彈的戰機也将升空攔截敵機。這些細節令人不禁疑惑: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是誰要對開國大典實施空襲?我們的戰機又是如何攔截的?讓我們一探究竟。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一、蔣介石的"惱羞成怒"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1949年10月1日清晨,廣州東山陳濟棠公館内,蔣介石正在焦慮地踱步。

作為剛被趕下台的"總統",他得知北平将舉行新中國開國大典的消息後,勃然大怒。蔣介石原本以為國民黨在内戰中節節敗退隻是暫時的挫折,沒想到如今竟被徹底趕下了政權寶座。

蔣介石的憤怒來自于對失去執政地位的無法接受,同時也源于對共産黨的深深仇恨。在他看來,共産黨不過是一夥"匪徒",怎麼能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擁有合法統治權?他在屋内踱來踱去,腦海中回蕩着"人民站起來了"、"新中國成立了"的口号聲,就像一記記重錘砸在他的心頭。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蔣介石做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他立即召見國民黨空軍司令周至柔,下令準備轟炸機對天安門廣場實施空襲!蔣介石的确有這個實力,當時國民黨仍擁有110餘架美制B24重型轟炸機。這種四發動機的全金屬機身轟炸機,單次最大載彈量達8噸,航程3400公裡,時速340公裡,足以從舟山一口氣飛抵北平上空。

蔣介石的想法是,趁開國大典之際,用重型轟炸機對天安門城樓實施突然襲擊,炸毀中共上司人陣營,進而擾亂新中國的成立大業。這個計劃瘋狂且險惡,但在當時的背景下,蔣介石确實有這個能力付諸實施。

周至柔接到指令後,立即着手部署。他将轟炸機開往離北平最近的舟山機場,準備随時起飛。就在此時,一個讓蔣介石無比痛心的消息傳來——廣州黨政軍民開始起義,解放軍已經開進了廣州城!這等于是扼住了蔣介石的咽喉要害。

在廣州的黨政軍民起義和解放軍的猛攻下,蔣介石不得不放棄轟炸北平的瘋狂念頭。他痛苦地在日記中寫下"至為痛心"四個字,随後下令取消了對北平的空襲行動。就這樣,蔣介石的"惱羞成怒"最終隻能無疾而終,化作一聲長歎。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二、開國大典的謹慎準備

1949年3月底,中共中央上司人進駐北平(今北京)後,便立即着手籌備新中國的成立大業。

按照最初的計劃,開國大典定于1950年元旦那天舉行。但蘇聯領袖斯大林在會見劉少奇時,建議中國提前三個月舉辦這一重大典禮。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斯大林認為,新中國剛剛誕生,國内外形勢還很不穩定,土改、軍隊整編等重大任務正待開展,盡早舉行開國大典有利于鞏固新政權的地位。毛澤東等中央上司對斯大林的建議表示贊同,于是加快了籌備工作的步伐。

7月,中央成立了開國大典籌備委員會,由周恩來擔任主席,彭真、聶榮臻、林伯渠、李維漢等重量級人物參與其中。籌委會将大典内容分為三個闆塊:成立新中國政府的開國典禮、閱兵式和群衆遊行。

毛澤東等中央上司将全程出席開國大典,是以他們的人身安全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當時北平雖已解放,但仍有大量國民黨特務潛伏在民間。據統計,半年時間内公安部門就破獲了1200多起重大敵特案件。

這些特務接受的任務是"将軍或者部長以上的刺殺目标,成功一人獎勵黃金50兩"。可見,他們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殺手,給公安部門帶來了巨大壓力。幸虧有群衆的協助,公安機關很快就抓獲了徐宗等90餘名潛伏分子,撲滅了多起陰謀。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與此同時,聶榮臻、楊成武等人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閱兵式。他們反複挑選參閱部隊、設計隊形、确定順序,連馬匹如廁的問題都要考慮在内。負責天安門修繕的勞工們也加班加點進行翻新,并按照周恩來、彭真的訓示,對城樓門洞進行了加強。

原來,國民黨軍隊當時仍控制着制空權,經常派出轟炸機騷擾北平周邊地區。大陸空中力量微薄,隻能被動防禦。為防範可能的空襲,籌委會決定在危急時讓上司人暫避于加強的門洞内。

與此同時,開國大典的具體日期一直沒有對外公布,直到9月30日傍晚,聶榮臻才宣布次日下午3時舉行開國典禮。這一切都是為了確定大典能夠安全順利地舉行。

可以說,在開國大典這一重大時刻,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安全防範,做出了周密部署,以確定這一莊嚴隆重的曆史時刻能夠萬無一失。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三、解放軍空中攔截的絕密部署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是新中國走向複興的重要一步。

為確定這一莊嚴時刻的安全,中央做出了一系列秘密部署,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空中攔截的準備工作。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當時國民黨殘餘空軍仍控制着中國上空的制空權,他們手中還擁有110餘架美制B24重型轟炸機。這種四發動機的全金屬機身轟炸機,最大載彈量達8噸,航程3400公裡,時速340公裡,完全有能力對北平上空實施突襲。

為防範可能的空襲,中央決定在開國大典期間升空戰機攔截。但大陸當時的空中力量微薄,隻能從有限的戰機中挑選出最精銳的部分。

經過反複篩選,最終确定由4架裝載實彈的戰鬥機承擔攔截任務。其中2架是英國制造的雙座木質"蚊式"輕型轟炸機,另外2架則是美制單座"野馬"戰鬥機。雖然性能有限,但已是我軍當時全部的精銳戰鬥機力量。

駕駛這4架戰機的,都是從國民黨空軍投誠過來的老飛行員,他們不僅經驗豐富,而且對待革命事業也懷着無比的忠誠。其中就有著名的功勳飛行員張祥龍和王海鷗。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張祥龍曾是國民黨空軍第5航空隊的王牌飛行員,在抗日戰争期間,他多次出擊轟炸日軍陣地,立下赫赫戰功。1949年初,他帶領全隊起義,加入了人民解放軍。

而王海鷗則是從小就立志當飛行員,後來加入國民黨空軍。1948年,他在一次對日本侵略者的空襲中,機身中彈被迫跳傘,從此下半身癱瘓。但他并沒有放棄飛行夢想,轉而投身革命,成為新中國的首批殘疾飛行員。

除了這兩位,其他兩名駕駛員也都是經過實戰鍛煉的老手,他們對于保衛新中國的決心是無比堅定的。

10月1日當天,4架戰機在聶榮臻的親自指揮下,提前就位于北平郊區一處秘密機場,随時等候出擊。一旦發現敵機入侵,他們将立即沖出雲層,用機載火炮予以猛烈打擊。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與此同時,沿途的地面哨所也嚴陣以待,一旦發現敵機将立即向上級報告,形成立體的防空監視網。此外,還有其他預備戰機做為增援。

雖然我軍當時的空中力量十分薄弱,但這一系列周密部署足以應對突發情況。如果蔣介石真的指令轟炸機出擊,必将遭到有力的空中攔截。

可以說,在開國大典這一重大時刻,新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安全防範,做出了一系列秘密部署,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空中攔截的準備工作,展現了我軍當時雖然力量有限但決心堅定的一面。

四、蔣介石的無奈退場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标志着中國人民真正從此站起來了。

就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蔣介石原本想利用國民黨殘餘空軍的力量,對天安門廣場實施空襲,擾亂大典程序。但最終,他還是被迫作罷,無奈退場。

蔣介石的退場,緣于廣州黨政軍民的起義以及解放軍的猛攻。當時,蔣介石仍把廣州視為根據地,打算在那裡振作一番,阻擋解放軍南下的步伐。但10月14日,廣州就被解放軍攻克,蔣介石不得不倉皇逃離。

開國大典細節披露:如遇空襲,上司人去門洞裡躲避,戰機空中攔截

廣州淪陷後,蔣介石轉移到重慶,企圖在那裡重整旗鼓。但解放軍的進攻如疾風驟雨,根本給不了他喘息的機會。11月24日,重慶亦被攻陷,蔣介石隻好繼續向西逃竄。

12月初,蔣介石抵達成都,在那裡"堅守"了兩個月。但1950年1月,四川人民起義軍第一縱隊攻入成都,蔣介石再也無法在内地立足。他不得不将國民黨"中央政府"搬到雲南昆明。

然而,就在蔣介石的飛機還未降落昆明時,雲南人民起義軍就已攻占了機場。蔣介石在飛機上看到機場上空飄揚的五星紅旗,無比痛心。最終,他隻能帶着殘餘國民黨力量撤退到台灣。

蔣介石退至台灣後,曾一度幻想着"反攻大陸"。但随着解放軍接連攻克了海南島、西沙群島等地,他的"反攻"夢想也徹底破滅。1958年,蔣介石不得不正式宣布"動員戡亂"結束,承認了大陸的新政權。

回顧蔣介石的這一退路,可以說是一路狼狽。從廣州到重慶,再到成都、昆明,最後隻能退守台灣,他的根據地一個個失守,力量一點點消耗殆盡。

這其中,解放軍的猛攻當然是主因。但更重要的是,廣大人民群衆對新中國的熱烈擁護。正是由于人民的這種力量,才使得蔣介石的"反攻"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注定要遭到失敗。

可以說,蔣介石的退場不僅标志着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徹底覆滅,也預示着中國人民從此真正站起來了,新中國的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