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作者:清爽清风DSZ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亿万人民的瞩目中隆重举行。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从此站起来了。然而,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些令人不安的细节也被披露出来。据悉,为防范可能发生的空袭,开国大典的策划者们做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领导人若遇袭击,将被疏散至天安门城楼的门洞中暂避;同时,装载实弹的战机也将升空拦截敌机。这些细节令人不禁疑惑: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是谁要对开国大典实施空袭?我们的战机又是如何拦截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一、蒋介石的"恼羞成怒"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1949年10月1日清晨,广州东山陈济棠公馆内,蒋介石正在焦虑地踱步。

作为刚被赶下台的"总统",他得知北平将举行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消息后,勃然大怒。蒋介石原本以为国民党在内战中节节败退只是暂时的挫折,没想到如今竟被彻底赶下了政权宝座。

蒋介石的愤怒来自于对失去执政地位的无法接受,同时也源于对共产党的深深仇恨。在他看来,共产党不过是一伙"匪徒",怎么能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拥有合法统治权?他在屋内踱来踱去,脑海中回荡着"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了"的口号声,就像一记记重锤砸在他的心头。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蒋介石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立即召见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下令准备轰炸机对天安门广场实施空袭!蒋介石的确有这个实力,当时国民党仍拥有110余架美制B24重型轰炸机。这种四发动机的全金属机身轰炸机,单次最大载弹量达8吨,航程3400公里,时速340公里,足以从舟山一口气飞抵北平上空。

蒋介石的想法是,趁开国大典之际,用重型轰炸机对天安门城楼实施突然袭击,炸毁中共领导人阵营,从而扰乱新中国的成立大业。这个计划疯狂且险恶,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蒋介石确实有这个能力付诸实施。

周至柔接到命令后,立即着手部署。他将轰炸机开往离北平最近的舟山机场,准备随时起飞。就在此时,一个让蒋介石无比痛心的消息传来——广州党政军民开始起义,解放军已经开进了广州城!这等于是扼住了蒋介石的咽喉要害。

在广州的党政军民起义和解放军的猛攻下,蒋介石不得不放弃轰炸北平的疯狂念头。他痛苦地在日记中写下"至为痛心"四个字,随后下令取消了对北平的空袭行动。就这样,蒋介石的"恼羞成怒"最终只能无疾而终,化作一声长叹。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二、开国大典的谨慎准备

1949年3月底,中共中央领导人进驻北平(今北京)后,便立即着手筹备新中国的成立大业。

按照最初的计划,开国大典定于1950年元旦那天举行。但苏联领袖斯大林在会见刘少奇时,建议中国提前三个月举办这一重大典礼。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斯大林认为,新中国刚刚诞生,国内外形势还很不稳定,土改、军队整编等重大任务正待开展,尽早举行开国大典有利于巩固新政权的地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斯大林的建议表示赞同,于是加快了筹备工作的步伐。

7月,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由周恩来担任主席,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重量级人物参与其中。筹委会将大典内容分为三个板块:成立新中国政府的开国典礼、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将全程出席开国大典,因此他们的人身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当时北平虽已解放,但仍有大量国民党特务潜伏在民间。据统计,半年时间内公安部门就破获了1200多起重大敌特案件。

这些特务接受的任务是"将军或者部长以上的刺杀目标,成功一人奖励黄金50两"。可见,他们都是经过特殊训练的杀手,给公安部门带来了巨大压力。幸亏有群众的协助,公安机关很快就抓获了徐宗等90余名潜伏分子,扑灭了多起阴谋。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与此同时,聂荣臻、杨成武等人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阅兵式。他们反复挑选参阅部队、设计队形、确定顺序,连马匹如厕的问题都要考虑在内。负责天安门修缮的工人们也加班加点进行翻新,并按照周恩来、彭真的指示,对城楼门洞进行了加固。

原来,国民党军队当时仍控制着制空权,经常派出轰炸机骚扰北平周边地区。大陆空中力量微薄,只能被动防御。为防范可能的空袭,筹委会决定在危急时让领导人暂避于加固的门洞内。

与此同时,开国大典的具体日期一直没有对外公布,直到9月30日傍晚,聂荣臻才宣布次日下午3时举行开国典礼。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大典能够安全顺利地举行。

可以说,在开国大典这一重大时刻,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做出了周密部署,以确保这一庄严隆重的历史时刻能够万无一失。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三、解放军空中拦截的绝密部署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是新中国走向复兴的重要一步。

为确保这一庄严时刻的安全,中央做出了一系列秘密部署,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空中拦截的准备工作。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当时国民党残余空军仍控制着中国上空的制空权,他们手中还拥有110余架美制B24重型轰炸机。这种四发动机的全金属机身轰炸机,最大载弹量达8吨,航程3400公里,时速340公里,完全有能力对北平上空实施突袭。

为防范可能的空袭,中央决定在开国大典期间升空战机拦截。但大陆当时的空中力量微薄,只能从有限的战机中挑选出最精锐的部分。

经过反复筛选,最终确定由4架装载实弹的战斗机承担拦截任务。其中2架是英国制造的双座木质"蚊式"轻型轰炸机,另外2架则是美制单座"野马"战斗机。虽然性能有限,但已是我军当时全部的精锐战斗机力量。

驾驶这4架战机的,都是从国民党空军投诚过来的老飞行员,他们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对待革命事业也怀着无比的忠诚。其中就有著名的功勋飞行员张祥龙和王海鸥。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张祥龙曾是国民党空军第5航空队的王牌飞行员,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多次出击轰炸日军阵地,立下赫赫战功。1949年初,他带领全队起义,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而王海鸥则是从小就立志当飞行员,后来加入国民党空军。1948年,他在一次对日本侵略者的空袭中,机身中弹被迫跳伞,从此下半身瘫痪。但他并没有放弃飞行梦想,转而投身革命,成为新中国的首批残疾飞行员。

除了这两位,其他两名驾驶员也都是经过实战锻炼的老手,他们对于保卫新中国的决心是无比坚定的。

10月1日当天,4架战机在聂荣臻的亲自指挥下,提前就位于北平郊区一处秘密机场,随时等候出击。一旦发现敌机入侵,他们将立即冲出云层,用机载火炮予以猛烈打击。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与此同时,沿途的地面哨所也严阵以待,一旦发现敌机将立即向上级报告,形成立体的防空监视网。此外,还有其他预备战机做为增援。

虽然我军当时的空中力量十分薄弱,但这一系列周密部署足以应对突发情况。如果蒋介石真的命令轰炸机出击,必将遭到有力的空中拦截。

可以说,在开国大典这一重大时刻,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做出了一系列秘密部署,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空中拦截的准备工作,展现了我军当时虽然力量有限但决心坚定的一面。

四、蒋介石的无奈退场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从此站起来了。

就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蒋介石原本想利用国民党残余空军的力量,对天安门广场实施空袭,扰乱大典进程。但最终,他还是被迫作罢,无奈退场。

蒋介石的退场,缘于广州党政军民的起义以及解放军的猛攻。当时,蒋介石仍把广州视为根据地,打算在那里振作一番,阻挡解放军南下的步伐。但10月14日,广州就被解放军攻克,蒋介石不得不仓皇逃离。

开国大典细节披露:如遇空袭,领导人去门洞里躲避,战机空中拦截

广州沦陷后,蒋介石转移到重庆,企图在那里重整旗鼓。但解放军的进攻如疾风骤雨,根本给不了他喘息的机会。11月24日,重庆亦被攻陷,蒋介石只好继续向西逃窜。

12月初,蒋介石抵达成都,在那里"坚守"了两个月。但1950年1月,四川人民起义军第一纵队攻入成都,蒋介石再也无法在内地立足。他不得不将国民党"中央政府"搬到云南昆明。

然而,就在蒋介石的飞机还未降落昆明时,云南人民起义军就已攻占了机场。蒋介石在飞机上看到机场上空飘扬的五星红旗,无比痛心。最终,他只能带着残余国民党力量撤退到台湾。

蒋介石退至台湾后,曾一度幻想着"反攻大陆"。但随着解放军接连攻克了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地,他的"反攻"梦想也彻底破灭。1958年,蒋介石不得不正式宣布"动员戡乱"结束,承认了大陆的新政权。

回顾蒋介石的这一退路,可以说是一路狼狈。从广州到重庆,再到成都、昆明,最后只能退守台湾,他的根据地一个个失守,力量一点点消耗殆尽。

这其中,解放军的猛攻当然是主因。但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新中国的热烈拥护。正是由于人民的这种力量,才使得蒋介石的"反攻"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要遭到失败。

可以说,蒋介石的退场不仅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彻底覆灭,也预示着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新中国的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