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作者:蘭媽談育兒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文/蘭媽談育兒

在以前,我一直以為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是在學習上多下點功夫

可看到女兒一次次遭受“友情腦”的傷害,還不斷讨好别人的卑微時,我突然意識到:孩子的社交比想象中還要脆弱

最近一段時間,女兒每天中午放學回家都着急忙慌幹飯,然後寫作業

剛開始的時候我還欣慰,表揚她:“最近對學習越來越上心了”

可有一天中午,下午13:00不到,距離學校開門也明明還有半個小時,女兒就趕緊拿上書本、裝點零食出門

看着急慌慌的樣子,我連忙叫住她問了一句:“學校開門還早着呢,你出去那麼早幹什麼”

女兒告訴說:“我要去等同學,如果我去晚了,她就走了

我沒好氣地鄙視一眼,指責她說:“走就走了呗,你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去學校的路”

沒想到,女兒又接着說:“去晚了就不知道她走沒走,如果我到了學校她還沒來就會生氣,也不跟我玩了”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再看着她眼裡閃爍的淚花,我心軟讓她趕緊去等同學

結果,當天下午回家女兒卻告訴我:“今天放學遲到了,老師還批評我一頓”

我問她什麼原因,她告訴我:

“在同學樓下等到快遲到了都沒見到同學人影,後來去學校才知道她從另一條路先到學校了,她沒有告訴我,我也不知道,然後就傻傻地等着遲到了”

最讓我感到氣憤的是,這件事情的受害者明明是女兒,但她為了讨好同學,還把平時舍不得吃的零食、沒玩幾天的芭比娃娃都送出去了

看到如此委屈自己、讨好别人的友情腦一幕,我氣急了,把孩子好好批評了一頓

可事後再好好想想,孩子之是以會卑微地讨好别人,友情腦的背後也不過是社交性自卑罷了

不想孩子繼續被索取、傷害,那一定要盡早告訴孩子:不管和誰相處都要懂得保持距離

特别是以下幾種距離,不僅能免受毒友誼侵害,還能讓一段關系維持得更長久一些: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01

物質距離

禮物需要建立在禮尚往來上

幫助孩子遠離毒友誼的第一步,就是讓他們認清友情腦的危害

當女兒受了委屈還卑微地讨好同學時,我就給她講了一個故事:

有這樣一個總是把友情放在第一位的女孩

她珍視每一個朋友,為了維護友情,每次都把對方擡得高高,把自己擺在低處讨好

第一個朋友,是她讀中學時的同桌

為了能成為别人羨慕的模範好同桌,她每天都會特意早到學校

把同桌的桌椅都擦得幹幹淨淨,然後又在桌子上放一個雞蛋、一個蘋果,還有一杯牛奶

這些都是媽媽給她精心挑選的營養早餐,她舍不得吃,都留給了同桌

結果,她越是賣力讨好,同桌越理所當然地享受着一切付出

面對其他同學的羨慕聲,還傲嬌地嘲笑說:“她傻呗,我又沒讓她做那些,就這些吃的,你們誰想要誰拿去吧,反正我也不喜歡”

看着媽媽精心準備早餐被如此對待,她很難過,可為了不讓同桌生氣也沒有表現出半點不悅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後來,讀高中後,她學習成績不錯,是老師眼中的優秀生

但玩得比較好的一個朋友,是新結識的,每次都喜歡課上傳紙條、偷吃零食,有時候還拉着一起曠課打遊戲

盡管知道這些行為不妥,卻總是擔心朋友會翻臉而妥協

有一次,甚至為了讓朋友高興,還偷偷拿媽媽的錢,買了一個特别貴的禮物

可最後呢,朋友過生日時邀請了很多同學,唯獨沒有她

和同學們一起切蛋糕時,也當衆吐槽她說:“我才不會邀請那個跟屁蟲參加我的生日,一天到晚黏着我,甩都甩不掉”

直到從另一個同學嘴裡聽到這些話,她才慢慢醒悟,心中也無比懊惱

這就是所謂的“友情腦”,明知道不可為,卻偏偏為了讨好别人而做出妥協和讓步

而這些費心讨好、妥協讓步的友情腦,能夠輕易茶毒孩子,實際上也在于沒有保持“物質距離”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就像一個人讨好另一個人的開始,就是通過送禮物的物質滿足,讓對方感受到你對這段友情的重視

可友情腦背後的真相卻是:“真心未必就能得到真情回報”,真正的友情應該是互相欣賞、尊重

這個時候想要考驗這一點也很簡單:保持物質距離,讓孩子明白禮物也是需要建立在禮尚往來上

對方以友情送你禮物,你作為回禮,這是真正的心心相惜、把彼此放在心上

若沒有贈予的單方面索取,那就是毒友誼,為避免友情腦,一定要果斷拒絕任何不合理的要求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02

說話距離

玩笑、揭短、和糗事話不說

再好的關系都需要靠經營,再深厚的感情也經不起玩笑話、和揭短的惡語傷人

有一個留守女孩,每天路過一個奶奶家時,都喜歡被開玩笑說:

“你爸爸媽媽呢,是不是又去很遠地方上班,不要你了吧”

剛開始的時候,女孩還争執說:“你瞎說,他們是去掙錢給我買大房子,才不是不要我了”

後來,同樣的話聽得次數太多了,女孩就認定了這個事實

每次跟爸爸媽媽說話都充滿敵意,甚至還頂嘴說:“你們現在不要我,等我長大了也不要你”

學校舞台上,有個女孩正在聲情并茂地朗讀作文

結束後伴随着一陣陣掌聲,她走下舞台來到最好的朋友面前,并一臉期待地問:“怎麼樣?我表現得好不好”

沒想到朋友聽到後直接開始貶低說:“你上台就表現得太緊張,開場還讀得結結巴巴,到了後邊更是連方言話都出來了”

這些話剛說完,女孩就自卑地低下頭、漲紅了臉

旁邊的另一個同學見狀,連忙安慰說:“别太在意,我們都覺得你讀得很好呀,也許你朋友是跟你開玩笑說着玩的呢”

後來,女孩又把這件事情說給老師聽,老師也安慰說:“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對于貶低你的那些人,無需放在心上”

是呀,真正欣賞你、把你當朋友的人,又怎會揭短打擊你呢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有一次,十幾個同僚聚餐時聊起網上一個新鮮話題:

“從小到大最讓你讨厭的場景是什麼”

沒想到,好幾個回答居然是相似的

即為:“當衆出糗,被揭短,被嘲笑,被打擊”

其中,有個同僚就告訴說:“知道我為什麼每年過年不願意回家嗎”

他悶了一口酒後,又繼續說:“每次回家,隻要和親朋好友們聚在一起,誰誇了我幾句,那老媽總是拿過去的各種糗事謙虛,什麼尿褲子、考試作弊被抓、被朋友欺負的不敢回家等等,都像是我的醜片大集,時刻提醒着我有多麼糟糕”

久而久之,本來就樂觀積極的性格也就變得自卑抑郁了

從以上三個例子就可以看得出,玩笑、揭短、和糗事話,乃是一個人的尊嚴和面子,如果這些話經常被拿出來當衆嘲笑出醜,那情緒腦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就像那些不願意面對的話,你越害怕什麼,最後都會形成記憶深處,不斷搓磨、還影響着自信心

是以,想要養出一個健康内心、陽光自信的孩子,那我們就要告訴他們不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說話距離

不對别人說玩笑、揭短和糗事話,也拒絕别人對你說這樣的話

從良好的語言開始,從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開始,盡量讓孩子生活在健康語言距離感下,再見證一段又一段長久而真誠的關系誕生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03

損友距離

讓你不舒服的關系早點丢掉

俗話說:“距離産生美”,所有的美感,也是在一定距離和界限感中産生出來的

記得心理學上有一個實驗,叫做情緒傳染

讓一個滿心歡喜、滿臉笑容的人,和一個愁眉苦臉還總是說負能量的人共處一室

等過了一段時間再去觀察,就發現之前還樂觀開朗的性格,就慢慢變得愁眉苦臉起來了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負面情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即便是積極向上的人,在長時間的糟糕情緒侵蝕下也會被影響

孩子與人相處也是一樣,想要成為積極樂觀的人,那遠離負能量的人就很有必要了

聽一個媽媽吐槽說

她女兒是屬于典型的膽小内向性格,即便是和好朋友在一起,也永遠是别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有一次,被朋友教唆着去做危險事,從4、5層左右的台階往下跳

随着砰咚一聲,整個人摔在地上,膝蓋和手臂都磕出了傷,而其餘的夥伴看到這一幕後,紛紛就往後退,再也沒人繼續跳台階了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而回家後,媽媽看到女兒身上的傷痕當時氣壞了,當面就罵她:

“你怎麼那麼傻,别人讓你跳台階你就跳呀,他們不怕摔跤,為什麼自己不跳,偏偏讓你跳呢,這根本就是不安好心、不幹好事的損友,你該遠離就早點遠離,也不要覺得惋惜”

可女兒呢,明明很委屈、很難過,卻還想着從家裡帶零食去讨好那個朋友

原因嘛,自然也是:“擔心人家不跟她玩了”

看到這裡,媽媽早已經氣得冒煙,她也逐漸明白:“情人眼裡出西施”的道理,對于孩子喜歡的人,你說再多都是枉然

後來,每逢周末,媽媽都帶女孩去附近小朋友多的地方打卡,有公園、還有小朋友們都喜歡去的遊樂場

随着接觸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女孩就新交了很多好朋友,其中還有一些給她好吃的、送她禮物的好朋友

最重要的是,那些好朋友不同于蠱惑女孩跳台階的損友,她們興趣相同、真心相待,就算遇到危險和困難時還手拉手一起克服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于是,有了對比的情況下,女孩對所謂的“損友”自然而然就有了一定的看法

她還主動告訴媽媽說:

“我以後再也不跟讓我跳台階的那個朋友一起玩了,她真的太壞了,像我新交的幾個朋友,我玩滑梯的時候害怕摔跤,他們就拉着我一起克服恐懼,保護着我,不像那個朋友,隻知道讓我做危險的事情,嘲笑我…”

可見,孩子容易被損友傷害,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他們的圈子太小

當接觸到的朋友太少了時,就很容易識人不清,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是以,當孩子出門交朋友時,我們一定要及時告訴他:“不管和誰相處,但凡是讓你不舒服的關系都要趁早丢掉”

平時有時間的情況下,也要盡可能帶孩子多擴大交友圈子,當孩子看到的事情、聽到的話都越來越多時,也就自然而然懂得了與人相處的距離産生美了

請告訴孩子:無論和誰相處,都要保持這幾個距離

那麼,關于孩子社交需要保持距離這件事情,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