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采取超低利率或負利率政策,以此刺激經濟增長。而大陸某些銀行也開始試水負利率政策,這無疑給我們的日常理财帶來重大影響。
理财專家周小川就此表示,如果存款利率确定為負數,這意味着我們的存款将呈現縮水趨勢。面對這種情況,他認為錢隻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花掉。
這似乎與我們以往的理财觀念大相徑庭。經濟學家分析,負利率之是以産生,背後的本意是鼓勵消費,引導資金從被動積聚轉向積極投資,以此帶動實體經濟。但從個人理财層面來看,如果不采取應對措施,我們的存款利益将受到負面影響。周小川指出,如果想讓自己的錢不縮水,花掉它買必需品或加強儲備是最明智的選擇。
此前,我們往往習慣性地把多餘收入存入銀行賬戶,以賺取一點利息收入。但負利率改變了這一思路。周小川認為,現在我們最好實行主動理财觀,不再将錢存放于銀行充當“電瓶”,而應考慮投入到生産周期内,讓資金實作應有的加值效果。比如購置電器、改善生活設施、增加日用品儲備。這不僅可以避免因銀行存款利率負面影響而導緻的資産縮水,更能促進消費,實質幫助複蘇經濟。
同時,周小川還提出,對有能力的群體來說,積極參與創業投資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比如向朋友家人免息借貸,支援初創項目,或者投資于一些個人實體經濟領域。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銀行存款,通過分享風險和收益來保值增值。不過,他也提醒投資者要學會權衡風險,選擇入局門檻較低的項目。
周小川還認為,對于年輕群體和剛入職沒有存款的群體,負利率實際上會成為一個機會。他解釋說,由于負利率鼓勵投入資金于實體經濟,這将助推就業和小額信貸市場,為年輕人提供更多工作和創業機會。同時,一線城市房地産作為一個實在資産,在負利率背景下,其增值潛力也将進一步釋放。這對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需要長期儲蓄的群體,周小川建議可以考慮購買國債或基金等具有一定收益的理财産品。比如目前國債利率雖不高,但相對來說還是較為穩定的,可作為避險投資部分。同時也可以适當增加黃金等實物資産的持有比例。此外,一些科技領域的新興基金,如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領域,在長期來看收益潛力也較大,是以值得一試。
總體來說,周小川強調,負利率不應該成為我們理财的限定條件。面對這一新環境帶來的挑戰,我們應該主動轉變思想方式,立足于目前形勢主動出擊,采取多元化的理财方案,分散風險。
一線城市年輕人可以把房地産作為主要投資;中老年群體可以增加國債等相對保險資産的配置;小額理财較有潛力者可以參與創業投資等。隻有通過積極應對,我們才能在這樣動蕩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障自身利益。
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