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作者:微大關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大關縣筇竹産業高品質發展大會上,表彰了一批為推進筇竹産業發展具有匠心實幹的企業、合作社負責人。有一對“比翼齊飛”的夫妻名列其中,他們就是以工匠精神實幹創業的康貴書和歐賢芹。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依托大關“一縣一業”筇竹産業發展優勢,康貴書夫妻倆先後創辦了大關縣旭紅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雲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筇竹圓竹産品加工。歐賢芹任合作社理事長及公司董事長,康貴書任合作社監事長及公司總經理。

康貴書夫妻倆成功創業的背後,有着許多感人的故事。

2018年2月以前,康貴書在外務工,是工廠裡的技術骨幹,每月工資在2萬元左右。由于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便與妻子歐賢芹商量回到家鄉木杆鎮銀吉村創業。同樣在外打拼的歐賢芹主要做藥品銷售,每月收入在3萬左右。為了支援丈夫創業,她毅然放棄了正做得順風順水的事業。

回到銀吉老家後,康貴書夫妻倆創辦了大關縣旭紅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并拿出了多年的積蓄流轉8000餘畝筇竹林,計劃管護好竹林賣竹筍。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2018年8月,大關縣舉辦第一期竹産業技能勞工教育訓練,康貴書夫妻倆參加了教育訓練。在教育訓練中,夫妻倆便喜歡上了竹材加工,從此走上了筇竹材料工藝品加工創業之路。

“我們本地的筇竹材料比較豐富,我就想把筇竹材料利用起來。材料比較近,就地取材,比到外面進材料友善很多。跟媳婦商量以後她也同意,我便輾轉到浙江等地到處去學習,回來建廠,然後慢慢研究做筇竹竹材工藝産品。”不善言談的康貴書講起筇竹竹材工藝品加工創業發展的曆程。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廠房建起來了,但是竹材工藝品加工技術難度高,沒有技術怎麼辦?夫妻倆便到處打聽竹材工藝品加工教育訓練,隻要有教育訓練和學習機會,他們一次都不會放過。可是,教育訓練隻能解決一些簡單、皮毛的東西,關鍵性的技術還是不能解決和突破。于是,他們就高新聘請技術人員到廠教育訓練,以訂單合作分成的方式在自己的廠裡加工,擷取技術。同時,通過訂購竹材工藝品成品進行拆裝開展學習專研。

“我們做的途中還是想過要放棄,因為的确是太艱難了,但是我看到他因為研究一個熏爐,可以在熏爐邊上蹲一天,看到他的堅持,看到他想把這個産業做下去的決心,我們倆互相鼓勵,還是想把筇竹加工這個闆塊做好。”回想起發展的坎坎坷坷,歐賢芹眼神中透着對事業的執着。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2019年,合作社生産的筇竹打火機、筇竹毛筆、筇竹手杖等産品,在南博會上備受大家的喜愛和關注,更增添了康貴書夫妻倆把竹産業發展壯大,把竹材工藝品加工做精、做強的信心。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開朗大方的歐賢芹重點負責業務接洽和産品宣傳,不善言談的康貴書則主抓生産技術和品質把關。女主外,男主内,兩人相得益彰。

2019年4月,合作社在縣級資金的支援下,重新擴建了加工廠。為進一步增強市場競争力,歐賢芹到浙江所氏竹業有限公司進行專門的技術教育訓練,并從浙江、福建引進了先進的裝置和專業的技術人才,把筇竹産品加工從簡單工藝品擴大到了家具領域。年底,康貴書夫妻倆在大關縣旭紅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了雲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由歐賢芹任公司法人,采取“公司+合作社+支部+農戶”發展模式,将筇竹加工為美觀實用的工藝品進行銷售,不斷增加筇竹的附加值,實作了昭通筇竹竹材加工開發零的突破,有效提升了大關筇竹産品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曆經5年的不懈探索,康貴書夫妻倆依托筇竹“特”有優勢,公司生産的産品由單一産品發展到文創旅遊類、家具類、茶文化類、裝飾類、定制類五大類型,訂單覆寫到上海、浙江、貴州、廣東、四川等省市。

随着康貴書夫妻倆的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當地群衆也紛紛受益。流轉的竹林按照每年50萬元固定分紅,覆寫農戶287戶。工廠固定員工從建廠初期的5名,發展到現在的109名,當地的留守婦女、殘障人士及留守老人就近就能就業,平均月薪達到五六千元。2023年,公司支付員工工資567萬元,支付收購竹農筇竹稈資金260萬元。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趁着全縣竹産業發展的東風,康貴書夫妻倆對竹材精深加工充滿了信心,歐賢芹說:“接下來我們也會帶動更多的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農戶參與到筇竹加工中來,把筇竹工藝品和筇竹家具宣傳出去,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編 輯丨潘海燕編 審|李自洪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
筇竹林裡的“比翼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