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作者:微大關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陽春三月,大地蒼翠欲滴、生機勃勃。大關縣木杆鎮細沙村的路旁、溝邊、地角、山上,可見竹苗、竹筍、竹林、竹海;林區公路上,停着三輪車、機車、小轎車、貨車,竹農和客商忙着進山采筍、購筍、運筍……采筍季,是竹農最忙碌的季節,也是最辛苦、最幸福的時刻!一名博士的30年竹緣筇竹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節高扶老,忠孝兩全”的象征,因其生長環境嚴苛(高海拔、多霧雨、寡日照、喜蔭蔽、冷涼),種群退化嚴重,筇竹被列入1984年國家首批公布珍稀瀕危植物三級保護竹種。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筇竹,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寶。正因為生長環境挑剔,筇竹稈節鼓突、姿态秀美,具有韌性好、質堅硬、耐磨等特點,有極高的觀賞和工藝價值,業界拟推薦筇竹為“國竹”;筇竹筍具有高蛋白、高鈣、高纖維、低糖、低脂,富鉀、富硒和氨基酸含量豐富等特點,有“筍中之冠,蔬中珍品”之美譽。在大關縣采訪,聽得最多的故事就是,西南林業大學董文淵博士團隊紮根大關30年,把一根竹培育成一項産業的生動故事。如今已經62歲的國家二級教授董文淵,在大關縣主持完成筇竹研究項目10餘項,取得了筇竹生物學生态學特性、生物多樣性保護、良種選育與竹苗培育技術、退化天然林恢複與人工林高效培育技術等系列成果,填補了筇竹研究的空白,奠定了大關縣筇竹資源保護、培育和産業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後又有中組部科技特派團竹類專家丁雨龍、王戈、呂斌教授加入,不斷深耕和拓展了産業鍊。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董文淵說:“文化是産業發展的靈魂,科技是産業發展的根基,筇竹是最具中國傳統文化内涵的竹種,我将一生為之而努力。”為推進大關縣筇竹産業的發展,董文淵連續兩年全程參與策劃、組織了大關縣筇竹文化節,在今年的大關縣筇竹産業高品質發展大會上,他作了題為《筇竹産業的發展曆程及未來》的專題報告,圍繞“珍稀植物、科學研究、産業發展、未來前景”四個方面進行了講解。一根筇竹正向陽生長每年春天,春筍迎着春風,在陽光中微笑,在春雨中生長,一節,一節,又一節。4月21日上午,記者來到大關縣木杆鎮10萬畝筇竹核心區觀景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蔥蔥的筇竹林,似一片綠色的海洋。走進密密匝匝的竹林,一根根竹筍茁壯成長,竹農正背着背籮,快速采筍,半個小時,一個人就可采筍一背籮,林間留下了一地的筍殼。近年來,大關縣立足筇竹資源優勢,堅持錯位發展、以特制勝發展思路,堅定信心、力排衆議,錨定100萬畝目标,全力發展“一縣一業”筇竹産業,全鍊條打造以筇竹為主、方竹為輔、其他竹種為補充的百億元級竹産業,打響“中國筇竹之鄉”品牌。全縣筇竹基地從5年前的20.83萬畝發展到目前的102萬畝,占世界筇竹資源的70%以上,全縣竹林面積達116.53萬畝。2023年,實作竹産業綜合産值20.8億元,竹産業發展受益17.3萬人、占全縣農村人口的72.5%,鞏固脫貧人口3.66萬,竹農年人均增收4900元以上。2024年,全縣竹産業綜合産值有望超過30億元。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木杆鎮推行“全域種竹、全竹利用、全民緻富”的發展思路,組織化推進、規模化種植、産業化發展,新種植筇竹30.48萬畝,竹農戶均40畝以上。2023年全鎮竹筍産量1萬餘噸,目前已經成林投産的示範基地每畝産值1萬元以上,打造出了真正的“綠色銀行”。春筍在春風中微笑,在春雨中淋浴。進入4月,52歲的木杆鎮向陽村小杉樹村民小組程良德一家就忙碌起來了,舉全家之力在自家50畝剛投産的筇竹林裡采筍3000多斤,收入2萬多元,待進入豐産期後收入會更多。一個産業已奔向未來筇竹林、筇竹長廊、筇竹廣場、筇竹大道、筇竹工廠、筇竹産業園……大關縣錨定“100萬畝筇竹+木本藥材”産業目标,5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0餘億元(扶貧資金、銜接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園區建設政府專項債資金),其中1億多元投入修建林區産業公路700餘公裡,集中人、财、物舉全縣之力培育“一縣一業”,牢固樹立筇竹優先意識,把幹部群衆培養成了“筇竹迷”。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曆經風雨,喜獲豐收。如今,大關筇竹産業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産業鍊條持續延長,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促農增收的引領帶動作用更加凸顯。全縣“龍頭企業+村集體公司+農戶+基地”的聯農帶農發展模式效果明顯,培育發展筍材加工企業18家、涉竹集體經濟組織2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82個,竹産業受益群衆17.3萬人、占全縣農村人口的72.5%。現有10%的竹農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筇竹産業的蓬勃發展也有力促進了農村社會治理優化提質,在木杆鎮細沙村,43個單身大齡青年依托穩定的竹産業收入實作“脫單”;“媽媽回家”工程實施以來,竹産業承載吸納有2000餘名長期在外務工的“媽媽”實作了返鄉就業,有效解決了“一老一小”和婚戀糾紛等社會問題。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據測算,1噸竹材的利用可減少砍伐森林3.9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2噸。大關縣通過高品質推進“100萬畝筇竹+木本藥材”混交林基地建設,堅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筇竹标準化、規模化人工栽培并行,大面積實施低質低效林改造、退化筇竹林生态恢複和綠化美化工程,有效地提高森林覆寫率。同時,通過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筍代糧等新技術、新工藝、新政策推廣落實,不斷拓展生态産品價值實作途徑,有力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筇竹産業高品質發展和生态保護互融共進的态勢已然形成。4月21日,中國林學會竹子分會理事長藍曉光在參觀完10萬畝筇竹海和1萬畝正在盛開的珙桐花後,在朋友圈發照感言道:“大關絕景:筇竹珙桐,高低錯落,相守相望。綠筠出筍守氣節,鴿子開花喚和平。”“小筇竹大産業,我們的目标是要實作筇竹關聯産業産值100億元。雖然這條路比較艱難,但我相信,通過全縣幹部群衆的齊心努力,我們大關縣一定會因‘筇’而富。”大關縣委書記雷楚英信心滿滿地說。

來 源 | 昭通日報編 輯丨潘海燕編 審|李自洪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
因“筇”向富 知“竹”而強——大關縣“一縣一業”發展筇竹産業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