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作者:微大关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大关县筇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彰了一批为推进筇竹产业发展具有匠心实干的企业、合作社负责人。有一对“比翼齐飞”的夫妻名列其中,他们就是以工匠精神实干创业的康贵书和欧贤芹。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依托大关“一县一业”筇竹产业发展优势,康贵书夫妻俩先后创办了大关县旭红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筇竹圆竹产品加工。欧贤芹任合作社理事长及公司董事长,康贵书任合作社监事长及公司总经理。

康贵书夫妻俩成功创业的背后,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2018年2月以前,康贵书在外务工,是工厂里的技术骨干,每月工资在2万元左右。由于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便与妻子欧贤芹商量回到家乡木杆镇银吉村创业。同样在外打拼的欧贤芹主要做药品销售,每月收入在3万左右。为了支持丈夫创业,她毅然放弃了正做得顺风顺水的事业。

回到银吉老家后,康贵书夫妻俩创办了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拿出了多年的积蓄流转8000余亩筇竹林,计划管护好竹林卖竹笋。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2018年8月,大关县举办第一期竹产业技能工人培训,康贵书夫妻俩参加了培训。在培训中,夫妻俩便喜欢上了竹材加工,从此走上了筇竹材料工艺品加工创业之路。

“我们本地的筇竹材料比较丰富,我就想把筇竹材料利用起来。材料比较近,就地取材,比到外面进材料方便很多。跟媳妇商量以后她也同意,我便辗转到浙江等地到处去学习,回来建厂,然后慢慢研究做筇竹竹材工艺产品。”不善言谈的康贵书讲起筇竹竹材工艺品加工创业发展的历程。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厂房建起来了,但是竹材工艺品加工技术难度高,没有技术怎么办?夫妻俩便到处打听竹材工艺品加工培训,只要有培训和学习机会,他们一次都不会放过。可是,培训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皮毛的东西,关键性的技术还是不能解决和突破。于是,他们就高新聘请技术人员到厂培训,以订单合作分成的方式在自己的厂里加工,获取技术。同时,通过订购竹材工艺品成品进行拆装开展学习专研。

“我们做的途中还是想过要放弃,因为的确是太艰难了,但是我看到他因为研究一个熏炉,可以在熏炉边上蹲一天,看到他的坚持,看到他想把这个产业做下去的决心,我们俩互相鼓励,还是想把筇竹加工这个板块做好。”回想起发展的坎坎坷坷,欧贤芹眼神中透着对事业的执着。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2019年,合作社生产的筇竹火机、筇竹毛笔、筇竹手杖等产品,在南博会上备受大家的喜爱和关注,更增添了康贵书夫妻俩把竹产业发展壮大,把竹材工艺品加工做精、做强的信心。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开朗大方的欧贤芹重点负责业务接洽和产品宣传,不善言谈的康贵书则主抓生产技术和质量把关。女主外,男主内,两人相得益彰。

2019年4月,合作社在县级资金的支持下,重新扩建了加工厂。为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欧贤芹到浙江所氏竹业有限公司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并从浙江、福建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把筇竹产品加工从简单工艺品扩大到了家具领域。年底,康贵书夫妻俩在大关县旭红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由欧贤芹任公司法人,采取“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发展模式,将筇竹加工为美观实用的工艺品进行销售,不断增加筇竹的附加值,实现了昭通筇竹竹材加工开发零的突破,有效提升了大关筇竹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历经5年的不懈探索,康贵书夫妻俩依托筇竹“特”有优势,公司生产的产品由单一产品发展到文创旅游类、家具类、茶文化类、装饰类、定制类五大类型,订单覆盖到上海、浙江、贵州、广东、四川等省市。

随着康贵书夫妻俩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当地群众也纷纷受益。流转的竹林按照每年50万元固定分红,覆盖农户287户。工厂固定员工从建厂初期的5名,发展到现在的109名,当地的留守妇女、残疾人及留守老人就近就能就业,平均月薪达到五六千元。2023年,公司支付员工工资567万元,支付收购竹农筇竹秆资金260万元。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趁着全县竹产业发展的东风,康贵书夫妻俩对竹材精深加工充满了信心,欧贤芹说:“接下来我们也会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户参与到筇竹加工中来,把筇竹工艺品和筇竹家具宣传出去,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编 辑丨潘海燕编 审|李自洪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
筇竹林里的“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