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咳嗽、發燒反反複複?中醫有良方

作者:星磚
咳嗽、發燒反反複複?中醫有良方

發熱、咽痛反反複複

咳嗽、咯痰沒完沒了

困擾了許多人

咳嗽、發燒反反複複?中醫有良方

在第三十四期《國醫大講堂》上,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孫曉敏分享了一系列适合在家操作的中醫妙方,幫助大家退熱、止咳。

咳嗽、發燒反反複複?中醫有良方

本場講座吸引大量市民觀看

線上線下有超1.6萬人參與

直播間相當熱鬧

紛紛點贊和留言互動

咳嗽、發燒反反複複?中醫有良方

四招搞定反複低熱

中醫認為,發熱是邪氣與正氣相抗争,陽氣亢盛引發的以體溫升高為主症的常見急症。但無論是外感,還是内傷導緻的發熱,首先要做的就是退熱。

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應該及時通過藥物幹預,高熱不退則要盡快就近就醫。如果出現低于38攝氏度的反複低熱,建議通過中醫适宜技術退熱。

适合在家操作的方法

主要有四種,可以搭配使用

▼▼▼

  • 中藥泡浴。在溫水中加入荊芥、薄荷、麻黃或石膏等,浸泡至全身微微出汗,利用水溫對皮膚、經絡、穴位的刺激和藥物的透皮吸收,達到退熱、疏風解表、溫經散寒、清熱化濕等作用。
  • 按揉穴位。強力點按風池穴1~2分鐘可促進排汗、退熱。将食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兩邊,輕輕滑動,觸摸到後枕部兩個明顯的凹陷就是風池穴,按揉力度以局部有強烈的酸脹感為宜。
  • 放血療法。中醫認為,人體各項機能的運作有賴于氣血的正常運作,氣血充足則精神飽滿,血氣不通則百病易襲,用幹淨的針刺破指尖或耳尖的毛細血管,放出少量血液,可以起到瀉熱祛邪的作用。
  • 刮痧。膀胱經是人體抵禦外界風寒的重要屏障,位于後背脊柱兩旁到肩胛骨内側處。發熱時,用刮痧闆從上至下刮拭膀胱經,能起到退熱驅寒的作用。刮痧時建議搭配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或蔥姜水,避免破損皮膚。此外,出汗較多時不宜刮痧。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體質較弱,選擇退熱方法要更加謹慎。體溫不超過38.5攝氏度時,不急于使用退熱藥物,建議先用溫水濕敷額頭、腋窩、肘窩等部位進行實體降溫或進行藥浴,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

6歲以下兒童發熱

建議使用小兒推拿手法降溫

記住三招即可

▼▼▼

  • 清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内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是小兒推拿特定穴之一。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蘸清水,沿天河水穴自下而上(向手肘方向推)直線推動,持續5~15分鐘,可以治療小兒外感發熱、煩躁不安、咳嗽痰喘、驚風、咽痛等。
  • “退六腑”。六腑穴位于前臂的小手指側,肘橫紋至腕橫紋。将食指、中指兩指并攏,自上往下(向小指方向推)直線推動,左右手各推3~5分鐘。
  • 推脊柱。脊柱位于後背正中線,從大椎至龜尾成一直線。用食指、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持續3~5分鐘。

建議組合使用上述三招,如果同時出現咽喉腫痛或扁桃體腫大、化膿等症狀,可搭配頸前正中線擠痧。

此外,老人同樣屬于體質較弱人群,退熱後應注意溫補,建議對氣海穴和關元穴進行艾灸、貼敷。

咳嗽、發燒反反複複?中醫有良方

厘清寒熱,對症止咳

中醫認為,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氣上逆,臨床以發出咳聲或咯吐痰液為主要表現,主要分為外感咳嗽和内傷咳嗽,前者以風寒、風熱、風燥為主,後者分為痰濕、痰熱、肝火、陰虛四類。

建議根據咳嗽類型對症下藥。簡單的識别方法有兩種:

  • 一看舌質,舌色偏淡則寒,偏紅則熱,舌苔厚且白說明有濕;
  • 二看痰的顔色,寒咳多咳痰色白、質地清稀或有泡沫,熱咳則多痰色黃、質地黏稠。如果痰色白質粘,伴舌質紅、舌苔白膩、口氣重濁等,也屬于熱咳。

6歲以下兒童咳嗽,建議采用穴位貼敷。風寒咳嗽時,建議用白芥子、半夏各3份,公丁香1份、麻黃5份、細辛2份研末,用姜汁調和後貼敷肚臍。風熱咳嗽時,建議用黃連15克、法半夏15克研末,每次取5克,另取大蒜1瓣搗爛,混合後貼于湧泉穴處。

反複咳嗽時可以采用推拿點按。建議揉推膻中穴、分推肩胛骨、按揉風門穴、肺俞穴,或點按天突穴、列缺穴和合谷穴,力度以局部有強烈的酸脹感為宜。

對于成年人來說,風寒咳嗽時可以對風門和肺俞進行拔罐,或混合百部汁10克、生姜汁6克及蜂蜜少許進行穴位貼敷,同時按揉風池、大椎、列缺、膻中、天突等穴位。如果痰液較多,建議加按豐隆、足三裡穴;風熱咳嗽時建議選擇清熱化痰止咳的藥物或者食物,例如用雪梨1隻、川貝母3克、桔梗3克、菊花9克和冰糖20克煮成的雪梨汁,或用鮮竹瀝100克和粳米50克熬煮的竹瀝粥。

需要注意的是,發熱、咳嗽期間還要忌食油膩及過鹹、過酸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物。高熱、咽幹者要多喝溫開水,适當降溫。

最後分享兩個養生小動作

日常鍛煉,強身健體

▼▼▼

  • 叩齒咽津。口輕閉,上下牙齒稍用力連續咬合100~1000次,再鼓起兩腮做漱口狀,将口中津液咽下。
  • 拉耳運動。兩手掌擦熱,輕揉搓耳廓2~3分鐘,拇食指由上而下揉搓耳廓,向下反複牽拉耳垂30~50次,食指按壓耳屏。

記者 | 陳湘婷

編輯 | 任君飛 責編 | 張秀麗

廣東衛生線上全媒體團隊出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