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咳嗽、发烧反反复复?中医有良方

作者:星砖
咳嗽、发烧反反复复?中医有良方

发热、咽痛反反复复

咳嗽、咯痰没完没了

困扰了许多人

咳嗽、发烧反反复复?中医有良方

在第三十四期《国医大讲堂》上,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孙晓敏分享了一系列适合在家操作的中医妙方,帮助大家退热、止咳。

咳嗽、发烧反反复复?中医有良方

本场讲座吸引大量市民观看

线上线下有超1.6万人参与

直播间相当热闹

纷纷点赞和留言互动

咳嗽、发烧反反复复?中医有良方

四招搞定反复低热

中医认为,发热是邪气与正气相抗争,阳气亢盛引发的以体温升高为主症的常见急症。但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导致的发热,首先要做的就是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应该及时通过药物干预,高热不退则要尽快就近就医。如果出现低于38摄氏度的反复低热,建议通过中医适宜技术退热。

适合在家操作的方法

主要有四种,可以搭配使用

▼▼▼

  • 中药泡浴。在温水中加入荆芥、薄荷、麻黄或石膏等,浸泡至全身微微出汗,利用水温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退热、疏风解表、温经散寒、清热化湿等作用。
  • 按揉穴位。强力点按风池穴1~2分钟可促进排汗、退热。将食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两边,轻轻滑动,触摸到后枕部两个明显的凹陷就是风池穴,按揉力度以局部有强烈的酸胀感为宜。
  • 放血疗法。中医认为,人体各项机能的运作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充足则精神饱满,血气不通则百病易袭,用干净的针刺破指尖或耳尖的毛细血管,放出少量血液,可以起到泻热祛邪的作用。
  • 刮痧。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位于后背脊柱两旁到肩胛骨内侧处。发热时,用刮痧板从上至下刮拭膀胱经,能起到退热驱寒的作用。刮痧时建议搭配橄榄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或葱姜水,避免破损皮肤。此外,出汗较多时不宜刮痧。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体质较弱,选择退热方法要更加谨慎。体温不超过38.5摄氏度时,不急于使用退热药物,建议先用温水湿敷额头、腋窝、肘窝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或进行药浴,要避免使用酒精擦浴。

6岁以下儿童发热

建议使用小儿推拿手法降温

记住三招即可

▼▼▼

  • 清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是小儿推拿特定穴之一。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蘸清水,沿天河水穴自下而上(向手肘方向推)直线推动,持续5~15分钟,可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烦躁不安、咳嗽痰喘、惊风、咽痛等。
  • “退六腑”。六腑穴位于前臂的小手指侧,肘横纹至腕横纹。将食指、中指两指并拢,自上往下(向小指方向推)直线推动,左右手各推3~5分钟。
  • 推脊柱。脊柱位于后背正中线,从大椎至龟尾成一直线。用食指、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持续3~5分钟。

建议组合使用上述三招,如果同时出现咽喉肿痛或扁桃体肿大、化脓等症状,可搭配颈前正中线挤痧。

此外,老人同样属于体质较弱人群,退热后应注意温补,建议对气海穴和关元穴进行艾灸、贴敷。

咳嗽、发烧反反复复?中医有良方

分清寒热,对症止咳

中医认为,咳嗽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临床以发出咳声或咯吐痰液为主要表现,主要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前者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后者分为痰湿、痰热、肝火、阴虚四类。

建议根据咳嗽类型对症下药。简单的识别方法有两种:

  • 一看舌质,舌色偏淡则寒,偏红则热,舌苔厚且白说明有湿;
  • 二看痰的颜色,寒咳多咳痰色白、质地清稀或有泡沫,热咳则多痰色黄、质地黏稠。如果痰色白质粘,伴舌质红、舌苔白腻、口气重浊等,也属于热咳。

6岁以下儿童咳嗽,建议采用穴位贴敷。风寒咳嗽时,建议用白芥子、半夏各3份,公丁香1份、麻黄5份、细辛2份研末,用姜汁调和后贴敷肚脐。风热咳嗽时,建议用黄连15克、法半夏15克研末,每次取5克,另取大蒜1瓣捣烂,混合后贴于涌泉穴处。

反复咳嗽时可以采用推拿点按。建议揉推膻中穴、分推肩胛骨、按揉风门穴、肺俞穴,或点按天突穴、列缺穴和合谷穴,力度以局部有强烈的酸胀感为宜。

对于成年人来说,风寒咳嗽时可以对风门和肺俞进行拔罐,或混合百部汁10克、生姜汁6克及蜂蜜少许进行穴位贴敷,同时按揉风池、大椎、列缺、膻中、天突等穴位。如果痰液较多,建议加按丰隆、足三里穴;风热咳嗽时建议选择清热化痰止咳的药物或者食物,例如用雪梨1只、川贝母3克、桔梗3克、菊花9克和冰糖20克煮成的雪梨汁,或用鲜竹沥100克和粳米50克熬煮的竹沥粥。

需要注意的是,发热、咳嗽期间还要忌食油腻及过咸、过酸食物,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物。高热、咽干者要多喝温开水,适当降温。

最后分享两个养生小动作

日常锻炼,强身健体

▼▼▼

  • 叩齿咽津。口轻闭,上下牙齿稍用力连续咬合100~1000次,再鼓起两腮做漱口状,将口中津液咽下。
  • 拉耳运动。两手掌擦热,轻揉搓耳廓2~3分钟,拇食指由上而下揉搓耳廓,向下反复牵拉耳垂30~50次,食指按压耳屏。

记者 | 陈湘婷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