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皖: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

作者:新湘評論
朱皖: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

·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

朱 皖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3月18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聚焦優勢産業,強化産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繼續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推動産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打造國家級産業叢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重要訓示精神為我們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支撐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科技創新是動力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是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的關鍵所在。目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日益成為大國博弈的主陣地、産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躍遷、快速疊代,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與傳統的實體、化學、機械等(學科)相結合,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先進材料與制造業融合不斷加深,有力推動先進制造業産品、裝備、工業、服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正成為重組全球制造業生産要素資源、改變全球供應鍊布局的關鍵力量。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必争之地。目前,全球主要大國紛紛将制造業創新作為驅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核心力量,力争在全球價值鍊重構和國際分工格局調整背景下,保持或争取工業制造領先地位。比如,美國再次更新《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強調美國要引領智能制造的未來。德國推出《工業4.0戰略》,旨在應用物聯網、智能化等新技術提高制造業水準。大陸釋出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明确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大陸“新三樣”産品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彰顯了中國制造高品質發展中新的優勢在不斷形成。把握場景驅動創新和通用人工智能革命帶來的科技和産業發展範式變革機遇,激活科技創新作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核心要素”,發揮創新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主導作用”,将加快形成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澎湃動能,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朱皖: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

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科技創新是支撐

近年來,湖南堅持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加快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2022年,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28.2%,培育出4個國家先進制造業叢集,數量居全國第三、中西部第一。先進制造業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是創新要素最集聚、創新成果最豐富、創新溢出效應最強的領域。

創新要素集聚。目前,全省科技系統建有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19家,其中16家屬先進制造領域,有效夯實了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科研“底座”。建構起“1個國家級+11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62家國家級+100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制造業創新體系,成為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的最大底氣所在。建有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55個省級以上高新區,成為引領帶動産業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2022年以來,獲批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6項,其中制造業領域占比超90%。

創新成果豐富。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領域技術走在國際前列,研發了世界首台可變徑斜井岩石隧道掘進機“天嶽号”、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等,取得一系列“首”字号、“最”字号重大成果;“海牛Ⅱ号”深海鑽機、“京華号”盾構機等“大國重器”助力國家超級工程,第四代民用渦軸、第三代民用渦槳發動機填補國内空白;高溫難熔金屬、超大型輕合金構件、碳/碳複合材料、碳纖維材料等實作進口替代;高精度北鬥晶片、8英寸內建電路成套裝備、特高壓輸變電裝備技術實作全國領先、“兩芯一生态”技術體系撐起國家信創産業脊梁。

創新溢出效應強。2023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4.2%、突破1100億元,其中制造業行業研發投入占比超70%。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6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突破3.3萬家,其中制造業企業數量占比均超60%。科創闆上市企業16家,15家是制造業企業。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近4000億元,增長50%,增速居全國第5位,其中制造業企業貢獻度超80%,有力支撐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和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建設。

朱皖: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

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科技創新是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指明方向、凝聚力量,全省科技戰線将牢記囑托,搶抓機遇,聚焦“4×4”現代化産業體系,促進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深度融合,賦能先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以重大科技攻關為突破點,推動先進制造業提質更新。一是突出精準靶向布局。堅持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把握先進制造業發展趨勢,聚焦重點産業,編制産業鍊創新圖譜,全面梳理關鍵技術問題、技術攻關清單等,為項目凝練布局、補齊産業發展薄弱環節提供精準指引。二是突出系統協同攻關。堅持國家戰略目标導向和湖南産業發展重大需求相結合,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湖南模式,推行“揭榜挂帥”“賽馬制”等模式,強化跨領域跨學科協同攻關。推進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取得一批原創性引領性成果。三是突出加強基礎研究。堅持目标導向和自由探索相結合,實施戰略性基礎研究計劃項目,有組織地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從源頭和底層解決制造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

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為關鍵點,壯大先進制造業創新主體。一是大力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分層分類完善科技型企業基礎庫,建立全周期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規上工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重合度。釋出高新技術企業“百強”榜單,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争力、生态主導力的科技領軍企業。以創新創業大賽和颠覆性技術大賽為載體,發掘培育更多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二是着力建構以企業為主導的産學研融合創新體系。堅持市場導向、需求牽引,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出題者”“組織者”“閱卷人”作用,支援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支援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帶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中下遊企業協同創新,健全科技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三是全力打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持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加強政策引導,推動“穩增長20條”、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應享盡享,完善企業研發獎補政策。加大“三尖”創新人才工程對科技型企業的傾斜支援力度,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專項再貸款政策,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以重大科技平台建設為支撐點,推動先進制造業持續創新。一是建構高水準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體系。充分發揮制造業科技創新平台的引領作用,力争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作突破。統籌各部門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以建立國家級創新平台為目标,制定專門支援政策,定向委托重大科研攻關任務,推動項目、人才、平台一體化布局,不斷強平台、聚人才、創成果、促轉化。二是優化提升實驗室體系。加快推進嶽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實驗室)和四個重要節點實驗室建設,整合集聚全省千餘家制造業創新平台,建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體系化創新網絡,圍繞工業“五基”五個環節服務産業發展。“一室一策”抓好在湘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打造成為支撐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力量。三是加快重大科學裝置建設。協同推進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台、力能實驗裝置、航空發動機冰風洞裝置等“四個重大科學裝置”建設和運作,高标準遴選培育、前瞻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基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提供戰略性基礎性支撐。

以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為發力點,提升先進制造業創新效能。一是打造成果轉化服務載體。依托制造業企業,設立中試驗證基地和共性技術平台、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創新聯合體等,進一步完善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場工作站布局,建構多層次轉移轉化載體,不斷強化企業成果轉化主導地位。建立高新區與高校院所“雙高”常态化對接機制,推動共建一批大學科技園。二是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出台《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幹措施》,深化高校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股權激勵等改革,建立健全盡職免責制度,推動開展高等院校年度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考核,解決其“不能轉”“不敢轉”“不願轉”等堵點痛點問題。三是促進科技和金融深度融合。落實相關政策,布局一批科技金融服務分中心。拓展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質效,推動設立湖南省天使投資股權引導基金,探索科技擔保、科技保險等試點,豐富相關産品,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建好上交所科創闆企業培育中心(中部地區),加大科創闆拟上市企業輔導培育。

以激發全域開放創新活力為結合點,營造先進制造業創新生态。一是打造長株潭創新核心引爆點。統籌推進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實施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提質更新行動計劃,更好發揮優勢,進一步釋放“自主創新長株潭新現象”示範帶動效應,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創造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業互促共進的新模式,形成打造“三個高地”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二是打造區域創新重要增長極。高标準建設湘江科學城,更好發揮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創新策源地作用,打造國家重要創新樞紐。積極協調推動嶽陽臨港、湘西州、婁底建立國家高新區,積極建立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創新型縣市,布局建設一批省級高新區、創新型縣市區,打造區域創新驅動增長極,形成全域創新格局。三是下好科技強省“一盤棋”。以機構改革為契機,進一步強化組織上司和宏觀統籌,壓實市州和行業領域部門職責,建立全省統一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管理平台,支援市州搭建中試基地,拓寬應用場景,加大配套投入,一體推進研發攻關和成果轉化,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作者系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廳長)

選自《新湘評論》2024年第8期

一審:陳家琦

二審:吳 金

三審:張勤繁

掌上閱讀黨刊

《新湘評論》

2024年第8期

點選封面

進入電子刊

朱皖: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