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拉松賽事“井噴”,爆火如何變“長紅”

作者:河北新聞網
馬拉松賽事“井噴”,爆火如何變“長紅”

3月31日,2024石家莊馬拉松賽參賽選手在比賽中。新華社發(梁子棟攝)

河北日報記者 楊明靜 王偉宏

54場比賽,47萬人參加,這是4月21日大陸馬拉松賽事的相關資料。而在3月30日至31日,共有40場馬拉松比賽在全國各地舉行。在“遍地開花”的同時,國内馬拉松賽事還呈現出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乃至區縣、鄉村延伸的趨勢。

河北省也搭上了馬拉松賽的“快車道”。相關資料顯示,2023年,河北省共舉行千人以上規模馬拉松賽事29場,位居全國第六名,其中,2萬人以上規模的3場,位居全國第八名。今年,河北省已舉辦馬拉松賽事7場,僅4月21日,就有2024保定馬拉松賽、2024定州半程馬拉松賽、2024金山嶺長城半程馬拉松賽3場賽事舉辦。接下來,還有一些賽事将陸續舉辦。

“井噴”的馬拉松賽事,如何跑出更高品質?

馬拉松賽事為什麼這麼多?

馬拉松賽這麼多,跑者“夠用”嗎?

“這完全不用擔心。”石家莊馬拉松賽營運方——河北野人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桐告訴記者,2024“石馬”賽事規模為3.1萬人,報名的卻有近7萬人,其中全馬的中簽率僅為38%。

不僅是“石馬”,如今國内很多大型馬拉松賽事“一簽難求”。這背後,是大陸跑步愛好者數量的快速增長。

來自中國田徑協會的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全國至少有250萬人完成過半程馬拉松或全程馬拉松賽事。

石家莊的跑步愛好者數量也處于“井噴式”發展之中。2009年,首屆“石馬”隻有26人參賽。“現在石家莊光跑團就有86個,比去年增加了10個。”石家莊市路跑協會會長王京華告訴記者,跑步是簡便易行的健身方式,石家莊市常年參與跑步運動的有2.8萬多人。

李桐透露,在2024“石馬”全馬、半馬的2.1萬名參賽選手中,有9426人來自石家莊,占比達44.9%,這兩個項目的完賽率均達到了97%以上。

如果說作為馬拉松賽事的“消費者”,衆多的跑步愛好者為國内的馬拉松賽事提供了有力支撐,那麼,“多赢”則為馬拉松賽事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馬拉松賽事具有城市營銷、帶動消費等功能,地方政府也是以成為馬拉松賽事火熱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希望馬拉松賽事可以成為獨特的城市名片、文化語言和産業源泉。

上海體育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田徑協會路跑政策專項工作組專家陳國強認為,馬拉松賽事可以帶動舉辦地體育和文化旅遊産業的融合,“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參賽,多人旅遊”已成為馬拉松賽事常态。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舉辦馬拉松賽事,将“流量”變成了消費的“能量”和經濟的“增量”。

相關調查顯示,馬拉松參賽者的年人均參賽花費在1.1萬元以上,到外地參賽的跑者一年平均花費近5000元,他們中的71%會品嘗舉辦地美食。以馬拉松為代表的參與型體育賽事,外地參賽者的體育直接消費,對吃、住、行等間接消費的帶動比例為1∶13。

據報道,今年3月舉辦的2024武漢馬拉松賽,估算實作15.71億元的城市效益,對武漢産生5.57億元的經濟影響和10.14億元的社會影響。同月舉辦的2024無錫馬拉松賽,估算産生經濟效應約2.8億元。

“赢家”不隻是賽事舉辦城市,還有賽事營運方和跑者。

火熱的馬拉松賽事已經成為中國體育産業備受矚目的現象之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贊助商,進而讓曾經以政府托底、“輸血”為主的馬拉松賽,變成了越來越多由民間機構營運、自負盈虧的“富礦”。

2024雄安馬拉松就再次實作了贊助商數量與贊助金額的雙增長。據了解,上屆“雄馬”共有12家贊助商,本屆則達到了18家,涉及金融、運動裝備、食品飲料、汽車、服務等多個行業,贊助金額再創新高。

為了吸引更多優秀跑者參賽,不少馬拉松賽事不斷提高獎金額度。不斷增長的賽事規模與影響力,也讓運動裝備企業等紛紛将目光投在馬拉松賽參賽者身上,催生了職業跑者、職業跑團。

奪得2024“石馬”男子全馬冠軍、來自承德的孫曉陽就是一名職業跑者。31歲的他曾做過礦山監管員、影城檢票員,因為喜歡上了跑步,且成績提升很快,從2019年嘗試轉型為職業跑者。孫曉陽告訴記者,因為在多場賽事中成績優異,他在2020年就已“能靠跑步養活自己了”。

一場賽事如何“脫穎而出”?

有關人士指出,随着跑步愛好者迅猛增長和參賽需求的水漲船高,國内馬拉松賽事的“野蠻生長”是必經的階段,目前總體上仍是“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但從長遠來看,必然會經曆“大浪淘沙”的過程。一個地方的馬拉松賽事能否打造成賽事IP,“爆火”之後能否“長紅”,關鍵要看核心競争力如何。

北京的跑友祝賀是一名資深跑者,每年參加五六十場馬拉松賽事。當記者問到面對衆多的馬拉松賽事他選擇參賽的标準時,祝賀脫口而出:“賽事組織規範不規範,賽道好不好,城市風景美不美。”

面對跑友的“用腳投票”,一場馬拉松賽事如何才能在衆多競争對手中“脫穎而出”?

“規範組織和有力保障是馬拉松賽事成功的基石。”執裁過多場國内馬拉松賽事的我省資深田徑教練鄭勝和說,辦好馬拉松賽事需要充分籌備,以及相關方面的統籌協調、通力協作。單就賽事組織來說,不僅要規範有序,保障參賽選手和觀衆的安全,還要嚴格篩選和教育訓練裁判員,并加強全過程監督,以確定賽事公平公正。

馬拉松賽事涉及交通、安保、醫療等多個領域的保障,一些城市甚至舉全市之力舉辦馬拉松賽事,讓賽事有了更多成功的底氣。

保定市體育局副局長程豔霞介紹,為確定2024“保馬”的圓滿精彩,市政府多次召開協調會細化相關工作。以醫療保障為例,起終點和賽道沿途共設定了28個醫療保障點,從全市醫療系統抽調醫護人員218人、39輛監護型救護車參與醫療保障。同時,安排了460名醫療觀察員、70名醫療站志願者、120名急救隊員(配備100台移動AED裝置),科學分布在不同點位。

而嚴謹規範的賽事組織和細緻周到的服務保障,還隻是馬拉松賽事的“及格線”。北京體育大學體育休閑與旅遊學院教授蔣依依認為,要想獲得參賽者的“高分”評價,就需要有“過人之處”,即賣點和品牌。

縱觀世界馬拉松六大大滿貫賽事,各有特點:柏林馬拉松賽道非常平整,被譽為“世界上最快的馬拉松賽道”,還能讓跑者充分感受柏林的曆史文化底蘊;東京馬拉松賽以貼心的服務著稱,超萬名志願者身穿不同顔色的服裝,讓有需求的跑者一眼就能找到……

在國内,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也開始注重突出特色,如廈門馬拉松賽結合當地特色景觀設定“環島路線”,打造國内“最美馬拉松賽道”;無錫馬拉松賽短短幾年就成為國内最受歡迎的馬拉松賽事之一,與其出色的賽事服務密不可分。

此外,為吸引更多的參賽群體,知名馬拉松賽事的設項越來越豐富、有趣,如柏林馬拉松賽賽前有個可以免費參加的“早餐跑”,完賽即可獲得豐盛早餐;東京馬拉松賽則會在賽前一天的早晨舉辦“國際選手友誼跑”。

“目前,國内的馬拉松賽事一般會設定全馬、半馬、健康跑、親子跑等項目,都有利于擴大參賽人群。”蔣依依說,“但與國際知名馬拉松賽事相比,更有新意、互動性更強的項目還不多,賽事體系需要進一步優化。”

以馬拉松賽事為媒,配套舉辦體育消費節、旅遊節、博覽會等活動,豐富賽事内涵,延伸“産業鍊”,也是一些地方正在探索的“出圈”方向。今年的重慶馬拉松賽期間,就配套舉辦了2024成渝體育産業聯盟暨第六屆重慶市體育産業博覽會、重馬美食節、重馬國際消費節、無人機光影秀等活動,賽、會、展、節全面開花。

對于大中型賽事而言,提升等級、豐富配套無疑可以擴大知名度,但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這顯然是小型馬拉松賽事無法承受的,它們還能否生存發展?

“‘小而美’‘小而精’的賽事,同樣會受到歡迎。”蔣依依認為,結合舉辦地特色景觀或人文曆史,為馬拉松賽賦予獨特的“精神氣質”,不失為小型賽事的錯位發展選擇。如浙江省松陽縣的田園松陽馬拉松主打“田園”牌,不僅在名稱上展現田園特色,賽道設計也突出田園風光,賽前的跑者之夜、音樂市集及賽後的露營體驗、農産品展銷等,也凸顯了田園特色。2023年田園松陽馬拉松的參賽規模隻有5000人,卻吸引了5個國家的12名外籍選手。

“每一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文化,每一場賽事都應有獨一無二的‘氣質’。路跑賽事的發展不應該是千篇一律,而應是百花齊放。”中國田徑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蔡勇表示。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