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壇】張思德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何東

作者:方志四川

張思德精神及其當代價值

何 東

摘 要 張思德精神是曆史的,又是現實的,更是未來的,既有豐富的内涵,又有獨特的曆史淵源和時代價值。張思德精神的形成之期早于黨的宗旨的确立之時,張思德精神并不完全等于黨的根本宗旨,其形成标志有着明确的史實界定。在新時代的今天,解析張思德精神之豐富内涵,探尋張思德精神之形成之源,感悟張思德精神之當代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張思德 張思德精神 當代價值

2021年9月29日,張思德精神被納入第一批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成為新民主主義時期唯一一個以人名命名的偉大精神,成為激發全國各族人民踔厲奮發踏上新征程的精神動力和永恒不變的行為準則。在新時代的今天,解析張思德精神之豐富内涵,探尋張思德精神之形成之源,感悟張思德精神之當代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論壇】張思德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何東

和戰友一起燒炭的張思德(左)(圖檔來源:新華社)

一、張思德精神的豐富内涵

張思德精神是曆史的,又是現實的,更是未來的,具有豐富的内涵。張思德精神因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張思德而生,因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的一次講演而成,因黨的根本宗旨的确立和《為人民服務》被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而銘。張思德精神展現的是黨的根本宗旨,但不完全等同于黨的根本宗旨,其形成之期先于黨的根本宗旨确立之時,其形成标志有着明确的史實界定。

(一)忠實、完全徹底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張思德賦予了張思德精神的基本内涵

1.張思德是一個忠實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産黨員[1]。

張思德在黨的事業和人民群衆面前,最大的特點就是“忠”與“實”。

張思德之“忠”,表現在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革命。張思德自參加革命以後,經曆過保衛蘇維埃的殘酷血腥戰鬥,經曆過三次過雪山草地的生存絕境考驗,經曆過反張國焘分裂鬥争的生死存亡考驗,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哪怕是生死存亡的考驗,從不退縮、不畏懼,自始至終信念堅定,忠貞不移,永遠跟黨走。他服從安排、聽黨指揮,組織無論安排他到什麼崗位、幹什麼工作,他都不講任何條件,需要他當班長,他就認真負責地當好班長。部隊整編他由班長改當戰士,他毫無怨言,他認為“黨讓幹啥都是革命工作”。

張思德之“實”,表現在工作幹在實處,為人忠厚誠實。張思德每幹一行都是用盡全力幹到最好,都是先鋒和業務能手。在前線戰場上,張思德勇猛頑強、機智果敢,被譽為“小老虎”;在後方工作中,張思德勤于研習業務,被譽為“草鞋師傅”“燒炭師傅”“棗園的哨兵”等稱号;在生活中,張思德“即知即行”,服務群衆,樂于助人,關愛同志,被親切地稱為“老張同志”“老班長”。張思德身上展現出的是一種革命的實幹精神,彰顯了他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完全性與徹底性。

2.張思德是一個完全徹底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共産黨員。

1944年9月21日,《解放日報》報道了毛澤東同志參加張思德追悼會的相關情況,通訊中講道:“我們共産黨八路軍新四軍這個團體,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團體中的一個”“要遵照毛主席的訓示學習張思德同志為人民利益服務的榜樣,秉承他的遺志更加努力地幹下去。”這裡介紹毛主席對我們共産黨這支隊伍的目标宗旨是什麼、為誰而革命工作、怎樣革命工作等問題闡述至祥,用“完全”“徹底”兩個詞語強調我們共産黨這支隊伍革命工作的純粹和深透,補充張思德同志隻是其中之一,充分肯定張思德為人民利益服務的精神是完全徹底的。同時,也是張思德精神基本内涵原生形态的表達,即完全徹底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精神。

3.張思德是一個為人民利益而勇于犧牲的共産黨員。

1944年9月21日,《解放日報》第2版刊發題為《紀念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的通訊文章指出,“張思德同志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精神,在每個戰士、事務人員及幹部的身上存在着。”這是“張思德精神”的首次表述,毛主席在這裡再次強調張思德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精神表現的不是張思德個體,而是我們共産黨這個隊伍群體。讓人十分感觸的是張思德犧牲之場景,窯洞崩塌之前,張思德推開了小白,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戰友,犧牲了自己。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犧牲精神?是為了人民、為了同志而勇于犧牲的一種精神。為此,再現張思德精神基本内涵的又一原生形态,即為人民利益而勇于犧牲的精神。

綜上所述,張思德精神基本内涵的原生形态包含有忠實、完全徹底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精神和為人民利益而勇于犧牲的精神。[2]

(二)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演講的主旨思想賦予了張思德精神的核心内涵

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演講的主旨思想成為我黨根本宗旨的第一次完整表述是在1945年黨的七大會議上毛澤東作的《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提出的,“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宗旨”、[3]“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衆”。[4]黨的七大會議第一次把“中國共産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句話寫入了黨章,其後又被寫入了憲法[5],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關從業人員的法定義務。如果說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的一次演講而形成的張思德精神為我黨根本宗旨的确立奠定了一塊基石的話,那麼毛澤東在黨的七大會議上的講話則是對這一基石進行了更為深刻的闡述和升華,從張思德個體的精神上升到軍隊、政黨這樣的群體宗旨。為此,張思德便成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範和我黨根本宗旨的形象化身。同時也賦予了張思德精神的核心内涵,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賦予了張思德精神的時代内涵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我黨我軍的根本宗旨。此後黨的曆屆上司人也都堅持并不斷發展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小平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6]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後來又提出“上司就是服務”的英明論斷。

江澤民提出“人民是最高裁決者”[7]、“三個代表”等思想觀點,闡述了我們黨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胡錦濤提出的“三為民”[8]、“以人為本”[9]等思想觀點,不僅繼承和發展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還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的人本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0][11]、“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2]等思想觀點,都貫穿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各個方面,濃縮為一個詞就是“以人民為中心”,這不僅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還展現了馬克思主義“人民群衆是曆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

綜上所述,從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到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發展曆程是中國共産黨根本宗旨的具體展現,是以張思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産黨人踐行我黨根本宗旨的集中展現,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内涵的張思德精神的時代要求。

【論壇】張思德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何東

張思德(圖源:解放軍報)

二、張思德精神的形成淵源

張思德精神的形成淵源與它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不僅與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的日臻成熟和黨的根本宗旨的确立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系,還與延安時期的時代特征、陝甘甯邊區特定環境、延安時期黨群關系等方面密切相連。

(一)特殊的時代背景為張思德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社會曆史條件

從黨的建設上來看,延安整風運動的曆史背景為張思德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現實基礎。張思德的犧牲正處于延安整風運動後期,同時中共中央六屆七中全會也正在召開,通過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這一場馬克思主義教育運動,總結20多年的曆史經驗教訓,教育全黨幹部群衆,統一思想認識,以其獨特的思想政治工作機制,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打下雄厚的思想和理論基礎,也為張思德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現實基礎。

從軍民黨群關系上來看,軍民黨群關系不融洽的曆史背景為張思德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社會條件。在黨政軍内部,由于軍閥主義、本位主義等錯誤思想的泛起,黨政軍内的部分幹部遇到困難和挫折,不去從主觀方面找原因,不去積極地想辦法、調整政策,反而誤解當地群衆,從群衆中去找原因,則在工作态度上表現為蠻橫武斷、方式粗暴、驕傲自滿,打罵群衆、損害群衆利益等事件時有發生,部分幹部忘記了過去紅軍的優良傳統,喪失了革命軍隊的品質。這些問題引起了毛澤東等上司人的高度關注,為張思德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社會條件。

從國内外形勢上看,國内外戰争形勢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曆史背景為張思德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客觀條件。1943年到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形勢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世界各大主戰場均取得轉折性戰略的勝利,中國共産黨上司的敵後解放區戰場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而國民黨戰場東線豫湘桂等諸多戰役失敗,造成國民黨統治搖擺不定。面對中國人民争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目标即将實作的情況下,人民群衆寄希望于中國共産黨,急需解決和回答“中國共産黨要到哪裡去”“為了誰”的根本問題,這為張思德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客觀條件。

(二)毛澤東對我黨我軍根本宗旨認識的不斷深化是張思德精神形成的思想政治基礎

毛澤東一直在思考我黨我軍的政綱(宗旨)是什麼,也一直在思索用一個什麼樣的詞句最能展現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為我黨我軍立宗立旨、作憲垂法。

1.從孫中山首次提出的“三大主義”[13]到國民黨宗旨“三民主義”的轉變,催生毛澤東對我黨我軍宗旨橫向比較的思考。

1940年1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我們共産黨人承認‘三民主義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承認‘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本黨願為其徹底實作而奮鬥’,承認共産主義的最低綱領和三民主義的政治原則基石上相同”[14]。受其孫中山“三民主義”影響,毛澤東在中國共産黨建黨後也提出過湖南勞工會的“宗旨”——“謀全階級的根本利益”[15],但在建黨初期處于零經驗的勞工運動受到軍閥的鎮壓和大革命的失敗,毛澤東所提出的“宗旨所在”也未能成為革命的宗旨。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創時期,黨内、軍内彌漫的“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現實問題,迫使毛澤東對中國革命道路和我黨我軍根本宗旨理論邏輯、現實邏輯的探尋與思考。

大革命失敗前後,不少人對于“紅旗到底打得多久”表現出悲觀的思想和情緒。毛澤東深入研究革命形勢和紅色政權理論,1928年10月和11月分别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鬥争》兩篇光輝著作,從理論上闡明了中國革命發展的道路和軍隊的宗旨,從根本上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問題。1929年1月,紅軍第四軍反擊敵人的第三次“會剿”出擊贛南期間,釋出了由毛澤東和朱德聯名簽發紅軍的革命政綱或者說革命宗旨《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明确指出“紅軍宗旨,民權革命。贛西一軍,聲威遠震……”但随着革命形勢的發展,毛澤東認為“民權革命”并不是他一直所要表達或概括的宗旨之意。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産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中指出:“沒有釋出具體的政綱(從前釋出的政綱如四言布告等均不具體)”“釋出一個具體的政綱,名曰紅軍政綱”“凡有全軍意義的事項,如釋出政綱等,軍政政治機關會銜釋出”等,從這裡可以看出,毛澤東認為以前所釋出的政綱均不具體。由此可見,毛澤東一直在思索、一直在尋求一個具體的、有代表性的政綱或宗旨,要向我黨我軍交待、要向人民群衆釋出,我黨我軍宗旨的思想在毛澤東的思想中不斷充實和深化。

3.抗日戰争爆發後,中國社會主要沖突的變化和延安整風運動的開展,緻使毛澤東對我黨我軍宗旨的思想越來越明晰。

抗日戰争爆發後,中日民族沖突上升為中國社會主要沖突,我黨我軍的宗旨也随之而發生變化。在這期間,毛澤東提出過“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建立新中國”的“陝公的宗旨”“全國的全中華民族的宗旨”[16],後來又提出過“抗日救國”的“全國的全中華民族的宗旨”[17]。為此,我黨我軍的宗旨正向一個詞“為人民服務”高度聚焦。在黨的七大會議上,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中指出:“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這标志着我黨我軍根本宗旨的确立,也标志着毛澤東對我黨我軍宗旨思想的認識基本形成。

(三)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的日臻成熟,是張思德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論基礎

毛澤東青年時期從結識“能刻苦耐勞、意志堅定、随時準備為國捐軀的青年”[18]到隻承認“能犧牲自己的地位,忍饑吃苦,而為我們大多數勞工謀利益的人”[19]為朋友,不難看出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對革命宗旨就有一定的認識,明确提出“為大多數勞工謀利益”的革命思想。1925年12月,毛澤東為反對當時黨記憶體在着的“兩種傾向”[20]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提出“工業無産階級是我們革命的上司力量。一切無産階級、小資産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21]等思想觀點,強調中國無産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正面回答了中國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軍是誰、為了誰等問題。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提出“四個就得”的思想觀點,強調要得到群衆的擁護“就得和群衆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衆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衆的痛癢中,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衆謀利益”[22],闡明了革命隊伍的出發點和宗旨觀。1938年3月16日,《救亡日報》記載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洛基談話時說:“我們代表全國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努力是永遠不變的……我們的工作不是享樂,而是為大衆服務。”

1939年2月20日,毛澤東在緻張聞天的一封信中評價陳伯達的文章《孔子的哲學思想》時談到,孔子的知是“勇于壓迫人民,勇于守衛封建制度,而不是勇于為人民服務的”[23]。同年12月,毛澤東在《大量吸收知識分子》中提出要多方吸收知識分子,“使他們為軍隊、為政府、為群衆服務”[24]。二十天後,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強調,“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25]。1940年1月,毛澤東在陝甘甯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大衆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應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農勞苦群眾服務,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26]。1941年11月,毛澤東在《在陝甘甯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中指出“共産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27]。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28]。1943年5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關于邊區群衆工作的訓示》中強調,無産階級政黨是為群衆謀利益的黨,沒有任何私利,黨政軍民的黨員幹部是為群衆辦事的公仆[29]。1943年6月,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所寫的《關于上司方法的若幹問題》決定中,提出了“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的著名論斷,成為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1943年10月,毛澤東在西北局進階幹部會議上指出,“群衆觀點是我們與國民黨的根本差別,是共産黨員革命的出發點和歸宿”[30]。

毛澤東原來從個體為大多數人服務,逐漸向大多數人乃至一個政黨為大多數人、為群衆、為工農勞苦群眾服務思想的轉變,再到毛澤東“群衆路線”觀點的提出,毛澤東對“為什麼人”這個根本問題的答案正在向“為人民服務”這個詞組聚焦,直到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的著名演講,鑄就了張思德精神的形成,也标志着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思想的形成。

張思德的犧牲是偶然的,但毛主席要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倡導推廣到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中去,卻是必然的。毛澤東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掌控時代脈搏,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聲情并茂地即興演講,及時回答了中國共産黨“為了誰、到哪裡去”的問題,明确了中國共産黨的根本宗旨,也深刻地诠釋了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内涵的張思德精神。

【論壇】張思德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何東

張思德畫像(圖源:共青團中央)

三、張思德精神的當代價值

張思德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黨我軍根本宗旨的溯源“二維碼”,是一份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革命遺産。張思德精神作為中國共産黨的精神瑰寶,不僅對廣大黨員幹部錘煉堅強黨性、提升思想境界、強化實幹擔當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而且對廣大人民群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品質、弘揚無私奉獻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當代價值。

(一)普世價值次元:張思德精神為當今世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提供政體本源思考和實踐經驗借鑒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地緣政治緊張和陣營對抗的國際局勢風雲詭谲、複雜多變,全國政治格局正在被重塑,人類文明與和平發展正面臨着各種挑戰。2023年遍布全球的戰争沖突不斷發生,從俄烏戰争到以哈沖突再擴充為巴以沖突,從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交火到蘇丹武裝沖突,從拉丁美洲毒品戰到緬甸内戰,從阿富汗武裝沖突再到葉門武裝沖突等等,這些沖突使得許多人被迫離開家園,陷入混亂,橫屍遍野,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哀嚎不斷,民不聊生。安全與穩定是人民生存發展的可靠保障,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幸福生活的永恒期盼。世人看當下,當下看中國。面對這些沖突,世界多國政黨和政要在紛亂的思潮中思考着政黨的作用與宗旨“為了誰”、人類的文明與未來“是互相沖突還是交流互鑒”、中國的經驗與啟示“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全球性問題是必然還是偶然等等問題,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與為人類服務思想成為了時代的主題。

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被首次寫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五十五屆會議在其通過的“非洲發展新夥伴關系的社會層面”決議之中。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議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這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之後的又一重要思想,不僅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天下情懷,還展現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大國擔當,這為當今世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張思德精神,無論時間、地點和文化背景如何,都應是普遍适用的理論思想和道德原則,為當今世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提供政體本源思考和實踐經驗借鑒。

(二)國家價值次元:張思德精神為當今中國建設現代化強國與實作民族偉大複興提供宗旨思想引領和充足源頭動力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産黨人在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的指引和激勵下,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取得的勝利,實作了中華民族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彰顯了中國共産黨的性質宗旨和政治品格,說明了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産黨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确性,也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實踐性、革命性和人民性。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也是張思德精神的顯著特征。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不僅是中國共産黨根本宗旨的基本内容和核心價值,也是張思德精神的曆史傳承與時代升華。張思德精神的本質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回答了“我是誰”“為了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怎麼做”等根本性問題,這正是我黨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标的集中展現,也是我黨之初心與使命的集中展現,激勵着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取得了輝煌的曆史成就。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百年大黨、民心所向,披荊斬棘、砥砺前行,彪炳史冊、曆史輝煌。曆史雄辯地證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内容的張思德精神對國家價值的展現越來越凸顯,必将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提供永恒的宗旨思想引領和充足的源頭動力。

(三)社會價值次元:張思德精神為當今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思想道德滋養和正确價值導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革命文化價值觀的綜合內建,是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系之張思德精神的具體反映。黨的十八大報告分别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明确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内涵。張思德精神的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主體是人民群衆,客體是個體或群體的黨員幹部,思想态度是全心全意、完全徹底的,思想動機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與我黨的初心和使命具有高度的一緻性。黨之初心與使命的具體反映是中國共産黨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公民作為黨的奮鬥目标,這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寫照,同時也說明了張思德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精神來源。

張思德的一生是與人民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一生,乃至為人民利益工作而殉職。說到底,張思德精神就是以人民的立場為根本立場,以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為根本使命,以人民的利益和滿意為最高标準,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這既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黨奮鬥的最高價值目标。在我們身邊像張思德這樣一心為民的共産黨員是數不勝數,如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黃文秀、張桂梅等一個又一個優秀共産黨員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普通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踐行着黨旗下的铮铮誓言。

張思德精神是無産階級價值觀的重要展現,是中國共産黨人高尚精神境界的一個縮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來源。張思德精神對引導社會形成基本的思想道德規範、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堅實的精神支柱具有強基固本的作用。

(四)個人價值次元:張思德精神為共産黨員築牢理想信念根基與錘煉堅強黨性提供鮮活生動素材和強大精神支撐

古羅馬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塞涅卡曾說:“真正的偉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的力量。”這句話很适合張思德,一個極其普通又極其平凡的戰士,在平凡而又普通的工作崗位上,矢志不渝地堅定共産主義信仰,身體力行地踐行着“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直到以身殉職。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張思德“完全、徹底地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普通與平凡,鑄造了偉大的張思德精神,成為我黨根本宗旨的思想之源。張思德精神是建黨精神的傳承,是中國革命的紅色符号,更是黨員幹部錘煉堅強黨性的精神辨別。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緻的、統一的”[31]。張思德精神的本質屬性是人民性,張思德精神展現了黨性修養的本質内涵。張思德精神蘊含着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和黨性哲理,彰顯着黨與生俱來的精神品格,是我黨根本宗旨的根和魂。張思德窮其一生,“黨叫幹啥就幹啥”,聽從組織安排,服從革命需要,高品質高标準完成工作任務,總是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此乃黨性之思想政治修養表現;張思德傾盡畢生,處處關心他人,長征途中攙扶戰友背包又背槍,榮校護理端屎端尿又送湯,遇見百姓挑水送肉巴心巴腸,此乃黨性之思想道德修養表現;張思德盡其平生,遵規守紀,事事争先鋒,樣樣作表率,此乃黨性之工作紀律修養表現;張思德勤其終生,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為了革命流血又流汗,保衛延安送信又燒炭,此乃黨性之工作作風修養表現。

共産黨員講黨性,表現出來的是言行、是作風,但起決定作用的是理想信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張思德之表現,之精神,為共産黨員築牢理想信念根基與錘煉堅強黨性提供了鮮活生動素材和強大精神支撐。

偉大的精神,成就了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事業,需要無數個“張思德”;偉大的精神需要永久傳承!

注釋:

[1] 1944年9月21日,《解放日報》第1版刊發題為《警備團追悼戰士張思德同志 毛主席親緻哀悼——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死有重于泰山》的通訊文章指出,張思德“是一個忠實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産黨員”。

[2] 趙耀宏著:《延安精神及其當代價值》,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8頁。

[3]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頁。

[4]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頁。

[5] 《憲法》第27條第2款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從業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援,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6] 習近平:《努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2014年8月20日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48頁。

[7] 江澤民:《做一個新時期合格的上司幹部》,1995年6月30日,《論黨的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頁。

[8] 胡錦濤:《為民、務實、清廉》(2003年10月14日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胡錦濤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6頁。

[9]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九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1年7月1日,《胡錦濤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32頁。

[1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789頁。

[11] 習近平:《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突出重點》,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著作選編》,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20頁。

[12]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7月1日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習近平著作選編》,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82頁。

[13]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孫中山全集》第1卷,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288頁。

[14]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9頁。

[15] 毛澤東:《所希望于勞工會的》,1921年11月21日,《毛澤東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頁。

[16] 毛澤東:《對陝北公學畢業同學的臨别贈言》,1938年3月3日,《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104頁。

[17] 毛澤東:《在抗大應當學習什麼?》,1938年4月9日,《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版,第116頁。

[18] 《毛澤東年譜》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0頁。

[19] 《毛澤東年譜》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107頁。

[20] 第一種傾向以陳獨秀為代表,隻注意同國民黨合作,忘記了農民,這是右傾機會主義;第二種傾向以張國焘為代表,隻注意勞工運動,同樣忘記了農民,這是“左”傾機會主義。這兩種機會主義都感覺自己力量不足,而不知道到何處去尋找力量,到何處去取得最廣大的同盟軍。

[21] 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頁。

[22] 毛澤東:《關心群衆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頁。

[23] 《毛澤東書信選集》,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版,第147頁。

[24] 毛澤東:《大量吸收知識分子》,1939年12月1日,《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9頁。

[25] 毛澤東:《紀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0頁。

[26]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1940年1月,《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頁。

[27] 毛澤東:《在陝甘甯邊區參議會的演說》,1941年11月6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頁。

[28]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2月,《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4、855、856、857頁。

[29] 《中共中央西北局關于邊區群衆工作的訓示》,1943年5月5日,《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0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306、307頁。

[30] 《毛澤東年譜》中卷(1944年10月14日),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476頁。

[31] 習近平:《把宣傳說服做得更好》,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148頁。

參考文獻:

[1]毛澤東. 毛澤東選集[M]. 2.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澤東. 毛澤東文集[M]. 1.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毛澤東年譜[M]. 1.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

[4]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M]. 1.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5]江澤民. 做一個新時期合格的上司幹部[J].論黨的建設,2001(1)

[6]江澤民. 江澤民文選[M]. 1.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胡錦濤. 胡錦濤選集[M]. 1.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8]習近平. 習近平著作選讀[M]. 1.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 1.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年.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 1.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

[1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M]. 1.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1年.

[12]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孫中山全集[M]. 1. 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13]趙耀宏. 延安精神及其當代價值[M]. 1.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14]李玉勇. 一名展現黨的宗旨的普通士兵[M]. 1. 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年.

[15]嚴玉樹. 張思德 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M]. 1. 北京:藍天出版社,2007年.

[16]符國濤. 中國共産黨人的紅色基因:為人民服務[M]. 1.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21年.

[17]北京衛戍區51112部隊政治部. 為人民服務的光輝典範張思德[M]. 1. 北京:團結出版社,1994年.

[18]陳燕楠. 精神的力量: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M]. 1. 陝西:太白文藝出版社,2016年.

[19]李後強. 為人民服務的思考與實踐[M]. 1.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

[20]中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 毛澤東 鄧小平 江澤民 論人民服務[M]. 1998年4月第1版. 北京:學習出版社,1998年.

[21]牛先鋒 楊磊. 人民至上:從《共産黨宣言》到《為人民服務》[M]. 2021年9月第1版. 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2021年.

[22]《張思德》寫作組. 張思德[M]. 1976年8月第1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何 東(四川張思德幹部學院、中共儀隴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