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誰在說,“米村拌飯”是窮鬼天堂?
有見過一年狂開350家,一家店日營業額超2萬元的窮鬼嗎?
開1000家門店,老鄉雞花了18年,鄉村基用了24年,米村拌飯隻需要7年。
可沒記錯的話,米村拌飯明明是預制菜,近兩年風向,國人不是最厭惡預制菜嗎?怎麼偏偏對米村拌飯開恩了?
米村開始走進大衆視野的,還是3元窮鬼套餐拱的火。
前段時間,打勞工掀起了“放下臉面,多吃贈品”起義,放棄精緻吃,集體逃往米村拌飯。
他們研究出了新吃法,打一份3塊錢的白米飯,搭配免費的海帶湯、免費泡菜,米飯吃完隻要臉皮夠厚,還能無限續,一頓午飯3元錢輕松搞定。
如果覺得不夠豪華,還可以花多點錢,9塊錢解鎖一份兒童鮪魚拌飯,有飯有魚還有蔬菜,再薅一碗海帶湯,已經是窮鬼版滿漢全席。
在網絡效應以及強大資訊繭房的作用下,網友們齊聚米村拌飯,還炮制出不少神仙吃法,把米村拌飯的“拌飯”二字發揮得淋漓盡緻。
米村拌飯還緊跟潮流,詳細标出幾款熱門餐品的卡路裡,深得減肥人士喜歡。
被打勞工如此喪心病狂薅羊毛,米村官方也出來回應,表示大家敞開了吃,3元9元都可以,不用不好意思,又赢了一波好感。
但很快,米村拌飯就被爆出使用預制菜,有人甚至稱它為預制菜的“祖師爺”。
但對于自己是預制菜,米村拌飯大體上是足夠坦蕩的,也沒有藏着掖着。
有個女生喝海帶湯,覺得太淡了,麻煩服務員給他加點鹽,服務員表示沒辦法,因為所配備的調料包全扔了。
甚至門口大家都排着隊,服務員推着滿車“料理包”,大搖大擺從客人面前經過,紙箱上也貼着大字标簽。
到店裡吃飯,服務員撕開拌飯醬也是當面撕,更有曾在米村後廚幹過活的前員工現身說法,稱米村除了雞蛋新鮮出爐,其他都是半成品。
米村拌飯是預制菜,幾乎成了所有打勞工的共識。
從預制菜的話題被丢到台面上說開始,大家提到預制菜,形同有深仇大恨,一旦知道自己點過的外賣、吃過的餐廳,有預制菜之嫌,馬上遠離,然後經網絡發酵,再群起攻之。
吊詭的是,同是預制菜,待遇天壤之别,米村拌飯不僅沒有迎來想象的滑鐵盧,反而越發高歌猛進。
2017年全國也才60家米村拌飯,6年後米村拌飯就已經落地1000家,要知道中間有三年停滞期。
其他同行,像老鄉雞、鄉村基都在大環境面前敗下陣來,米村拌飯居然還能頂着預制菜的頭銜,開遍全國。
特别是2023年,别人都在關門大吉,米村拌飯不關反開,開店91家,開店增幅超100%,重新整理了餐飲界紀錄。
北京上班的人,打開外賣軟體,距離公司三公裡以内,起碼就有6家米村拌飯,每家月售都是1000起步,有的已經6000沖頂。
米村拌飯在亮明“預制菜”的真身之後,依舊拿捏了打勞工的胃以及錢包。
米村拌飯為何能這麼“猖狂”?
經米村拌飯認證過的預制菜不見得有多好吃,但米村拌飯的套路是真的深。
雖然是因窮鬼套餐得以出名,但仔細研究米村拌飯的菜單價格,真的不算便宜。
人均31元的客單價,廣州城中村的12塊豬腳飯對打勞工而言應該更有成本效益。
按理說價格定生死,價格不夠便宜,就算飯再好吃,也絕不可能讨好到打勞工。
但米村拌飯總能将劣勢玩成優勢,看看全國米村拌飯的選址,基本都在大型商場内。
商場可謂寸土寸金,租金普遍偏高,礙于商鋪租金,餐品價格也水漲船高。
在周圍各大同行七八十甚至上百塊的對比下,米村拌飯的31元顯得尤為便宜。
價格便宜,又有所謂的窮鬼套餐擔保,大家也就更願意走進米村拌飯試試看。
而且被預制菜包圍的當下,很多打勞工已經懶得再奮力抵抗,繳械投降了,他們想通了,再怎麼喊,也喊不醒裝睡的商家。
大家對預制菜如此偏執,也隻是因為厭惡如今太多商家貪得無厭,賣預制菜收新鮮菜的價格。
米村拌飯預制菜,但跟其他相比價格親民,反而極大降低了消費者的戒備心。
要想抓住打勞工的胃,得先抓住他們的錢包。
這跟打勞工的另一天堂、同是預制菜鼻祖的薩利亞餐廳長紅道理差不多。
薩利亞的廚房号稱沒有一把菜刀,所有的餐品都是由中央大廚房統一運輸,分派到各個門店,隻需要加熱、撕開包裝袋、裝盤就行,有時候前台收銀員,還需要到後廚幫忙。
這些操作,薩利亞與消費者都心知肚明,然而薩利亞前不久公布業績,一年賺了近百億。
打勞工排着隊送錢的背後,是薩利亞足夠便宜,有人戲稱30塊吃飽,50塊吃好,100塊開滿漢全席。
這方面,薩利亞和米村拌飯可以說旗鼓相當,不過兩者硬要比價格,米村拌飯還是略貴于薩利亞。
但在平衡價格帶來的劣勢影響,米村拌飯又與薩利亞殊途同歸。
薩利亞通過選核心地帶的犄角旮旯,最大程度降低租金成本,進而拉高利潤,米村拌飯也是依靠選址優勢,利用光環效應,給消費者産生“便宜”的錯覺。
除此之外,都說人間煙火氣,米村拌飯更是将這一點貫徹具體。
米村拌飯基本所有菜品都是用石鍋盛出,端到客人面前,滋啦滋啦響個不停,鍋氣又進一步給消費者造成“新鮮出爐”的恍惚。
預制菜沒有眼見為實,但鍋裡熱騰騰的煙火氣,卻是肉眼可見。
便宜、新鮮,餐飲行業誰先手握這兩張王牌,誰就能快速占領市場,得到消費者的恩寵。
便宜的賣點又讓米村拌飯被大衆歸為快餐,然而米村拌飯重新定義了快餐,或者說它并沒有止步于快餐。
快餐重在“快”,主營快食,是以像豬腳飯等快餐店,店内裝潢一般很普通,商家也不會在裝修上下功夫,裝潢過于精緻、進階的快餐店,甚至沒什麼人敢進去。
可是,米村拌飯反其道而行之,走進米村拌飯,擁擠的裝修元素、密密麻麻的廣告詞。
在展示廣告海報,米村拌飯又有自己的小巧思,一般餐飲店廣告都是放大美食本身,讓美食占據整個海報封面。
米村拌飯則是美食、人手部特寫并存,鏡頭看似聚焦在美食上,其實也輻射到了廚師手部、圍裙,經燈光一照,營造出“這家店很多人”的感覺,不至于整體空蕩蕩,勸退外面觀望的消費者。
走兩步就強調“北韓族非遺”,門口招牌、店内海報,甚至連天花闆,都刻着這五個字,若有似無地蹭了蹭老字号的熱度,給拌飯作文化底蘊背書。
别人的快餐店,快在速食,米村拌飯隻将“快”落到出餐速度,而沒有方方面面展現快餐風格。
因為,米村拌飯從一開始,就沒想永遠自立于快餐店的設定,流量裹挾的時代,它更想往流量靠攏,轉型網紅店。
關鍵,米村拌飯對流量的反應很快,好比前段時間,有人拍到演員魏大勳光臨米村拌飯。
米村拌飯立即跟進熱點,推出“微醺四件套”,吃了一波粉絲紅利。
為了完全貼合年輕人,米村拌飯在菜品的設定上沒有追求多樣,而是求少也求精。
大多餐飲會陷入誤區,覺得菜品越多越好,這也沒錯,像廣式早茶、火鍋這種品類飲食,主打的就是菜品多。
但米村拌飯對标的消費群體是年輕人,工作日以打勞工為主,打勞工中午吃飯,就一兩個小時時間,他們不想花費太多時間去選擇,隻想速戰速決。
于是,米村拌飯瘋狂斷舍離,陸陸續續砍掉十幾款菜品,最後隻剩下15道,10道菜外加3主食+2湯。
米村拌飯也不是胡亂砍,所留下的菜品,都是契合年輕人口味,砍掉的都是銷量低迷、利潤低的菜品。
留下好的,又在好的基礎上下重功夫,砍去不好的,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消費者也少了踩雷的可能,又進一步提高回頭率,何愁營業額漲不上去呢?
米村拌飯如今的爆火,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是套路疊加下的水到渠成。
但光靠米村拌飯現在的盛況,就斷定它能吃套路吃長久,不太現實。
任何行業都不可能做到百日紅,米村拌飯也是,米村拌飯甚至挑了條不太好走的賽道。
抛開價格、流量加持不說,拌飯本身競争力就弱,拌飯的精華在乎拌飯醬,無情點說,跟菜品好吃與否,關系不大。
做餐飲的不能靠餐飲本身取勝,隻是依托附加産品,那也就缺少了核心競争力。也不是潑冷水,因為米村拌飯這條路,它的前輩韓式火鍋拌飯已經替它趟過了。
早些年,随着韓流文化滲入中國,韓式拌飯也跟着在中國本土迎來發展生機。
2013年沈陽甚至搞了個巨型韓式拌飯,引來一波又一波外省遊客光顧。
但韓式拌飯來得快去得也快,生命力不過三四年,目前知名的韓式拌飯“正一味石鍋拌飯”全國僅剩下46家門店,每年開店數隻有個位數,漢拿山41家,也隻敢在太原試水。
米村拌飯從裡到外、從硬體到軟體,全方面重視,既是想與老祖先韓式拌飯劃清界限,也是想跟上時代潮流。
但再怎麼分你我,米村拌飯也逃不過最初的本質“拌飯”,要想在前輩的老路上走出花兒來,米村拌飯任重道遠。
往樂觀方向想,米村拌飯如果能把價格做到極緻低,想長紅也不是沒可能。
現在大家迫于形勢壓力,默契消費降級,無論是餐飲還是購物,隻要足夠物美價廉,它就是打勞工的“盟友”。
如同拼多多,一個出身寒門的平台,以前出道慘遭同行奚落嘲笑,如今笑傲江湖,市值幹過京東兩倍。
米村拌飯意外走紅,也正是它迎合了年輕人“價格為王”的消費喜好。
消費者的窮,就是專注“下沉市場”商家錢包的内驅力。
接下來,米村拌飯要是敢做餐飲界的拼多多,把價格打到無限低,絕對還能再火上加火。
消費降級不等于不消費,未來拼的不是誰家更好吃、誰家東西更精緻,拼的是價格誰更低。
隻要能讓消費者鼓起勇氣,顫顫巍巍從錢包掏出珍貴的幾張,誰就是最後赢家。
-END-
參考資料:
1.中國新聞周刊:《石鍋拌飯都涼了,米村拌飯怎麼就火了?》
2.餐企老闆内參:《一年狂開350家店!憑啥把預制菜做成“東北麥當勞”》
3.半佛仙人:《米村拌飯是預制菜的親爺爺》
4.餐創指南:《米村拌飯,如何成為快餐新頂流?》
作者: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