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視點】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如何加快實作科技現代化?

作者:山東省科協

科技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落實這一關鍵,需要準确把握科技現代化的構成和特征。科技現代化立足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全局,以國家創新體系現代化為支撐助力中國式現代化。要從多個次元來深刻認識和把握科技現代化的子系統構成與關鍵特征,具體包括如下八點。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科技創新體系現代化

從世界格局演變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赢得國際競争優勢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科技強國競争,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由科技領軍企業、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等為代表的主體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區域創新高地為代表的載體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構成,是以政策鍊推動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四鍊融合”的加速器,是全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效能的核心引擎,更是促進科技現代化、保障國家安全和有力支撐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壓艙石”。目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總體上發展迅速、成效顯著,但各主體間協同不足、重複研究、成果難轉化、收益配置設定激勵不相容等,制約着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化能力提升。要應對國内外複雜新形勢、新挑戰,如何激活各方力量,推動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化高效協同,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推進科技現代化的重大緊迫議題。對此,需要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重大場景需求,推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整合式創新,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推進科技創新體系結構和能力現代化。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地位,推進科技創新主展現代化

企業是産業體系核心構成單元和國家創新體系核心主體,相比其它創新主體,具有離市場最近、對市場需求反應最靈敏、場景痛點把握最全面、适應市場需求進行創新的願望最強烈、對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産業化的機制最靈活等突出優勢。強化其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推進科技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新時代以來,随着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大陸創新環境日益完善,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日益增強,企業創新活力不斷激發。但也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大陸企業現代化、國際化發展水準還不夠高,企業投入基礎研究不足,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基礎不牢、底氣不足、活力不高、生态不優。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時強調,要聚焦國家戰略和産業發展重大需求,加大企業創新支援力度,積極鼓勵、有效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創新,推動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重大原創技術突破中發揮作用。企業這一科技創新核心主體的使命要求進一步明晰。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應當進一步從制度上不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發首創精神,強化科技領軍企業創新主導地位,激勵企業成為基礎研究的重要主體,支援企業成為人才“引育用留”主體,建立企業主導的新型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提升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推進科技創新人才現代化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是實作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黨和國家素來重視人才的重要性,始終把人才的培育和發展放在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優先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的根本在人才”,是以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科技創新人才現代化,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要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強人才國際交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要發揮戰略科學家、戰略企業家引領作用,建立健全充滿活力的人才引育用留生态,以人才現代化支撐引領科技現代化。

建設高能級創新聯合體,推進科技創新平台現代化

創新聯合體是促進産學研協同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群組織模式。進入新時代,創新聯合體的建設不應止步于推動一般的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還需順應科技現代化對建設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全面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新要求。對此,需要加快建設高能級創新聯合體,推進科技創新平台和能力的現代化。尤其是為實作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從“模仿—追趕”模式到引領性創新的根本轉型,需要由科技領軍企業主導、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牽引、多元主體協同整合,着重打造與傳統創新聯合體有根本差別的“高能級創新聯合體”,有組織地推進事關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科技核心競争力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技創新任務,更為有效地承擔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未來,需要進一步聚焦內建電路、航空發動機、工業母機等“大國重器”領域和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等“強國精器”,全面推廣“鍊長制”,依托行業龍頭企業發揮場景主導優勢,打造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和産業聯合體,最大程度釋放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

加快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推進科技創新要素現代化

以資料為核心生産要素的數字經濟正在快速和深刻地改變着生活方式、生産方式和社會治理模式,不僅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争格局的關鍵力量,也成為加速科技現代化進而實作高品質發展、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引擎。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本質在于以推動資料要素高效流通,釋放數字技術和資料要素對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放大、疊加和倍增價值。以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為抓手促進數實深度融合,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如何發揮大陸超大規模市場、海量資料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推動資料、技術和場景融合,成為以數字要素驅動科技現代化的重要議題。其關鍵在于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更好發揮政府引導調節作用和資料交易平台的制度性中介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數字經濟。這就既需要支援企業牽頭和參與數字經濟重大場景建設,也需要進一步支援領軍企業牽頭建設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和數字産業化平台、強化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相關标準體系、培育産業數字化動态能力等,推動國家創新體系數字化轉型和産業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更新。

形成支援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推進科技創新制度現代化

制度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是科技現代化的一體兩翼。面對國際局勢急劇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和中國式現代化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大陸科技體制改革還存在着任務落實不平衡不到位、部分重大改革推進步伐不夠快、相關領域改革協同不足、一些深層次制度障礙還沒有根本破除等瓶頸問題,支援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亟待建立健全。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黨的二十大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科技評價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強知識産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援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在新的曆史起點上,需要進一步發揮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作用,圍繞科技現代化和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深化改革,完善黨對科技創新事業的集中統一科學上司的體制機制,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制度限制,健全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形成支援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以制度保障,持續優化科技創新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布局,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科技創新要素一體化配置、科技創新人才梯隊建設、科技創新平台能級提升,完善科技創新成果評價體系等。

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推進科技創新生态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形成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開放創新生态。”對此,亟需營造一流創新生态和營商環境,建設高效、充滿活力的國内創新生态,在此基礎上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建設全球創新合作生态。國内生态方面,重視場景驅動“四鍊”深度融合和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态。通過重大場景驅動和産業政策引導,支援龍頭企業發揮在場景驅動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向産業鍊開放創新資源,建構支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産業平台。進一步激勵專精特新企業和中小企業發揮在細分領域和颠覆性技術創新方面的獨特優勢,以戰略靈活性和創新活力參與到領軍企業的創新鍊和供應鍊中。國際開放生态建設方面,要通過高水準的制度創新和制度開放,保障和支援中國企業更高品質、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平等地融入和參與全球創新合作。從對外出口中國制造産品,轉向對外出口中國制造品牌、中國企業創新管理标準和中國科技強國建設經驗模式。支援企業主體參與全球科技創新聯盟組織、科技創新标準制定、科技創新網絡建設和全球産業分工合作,促進内外部産業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開放創新生态。

發展中國特色創新管理理論,推進科技創新理論現代化

中國式科技現代化需要中國特色科技創新理論來指導實踐。當今世界,大國博弈越來越依賴數字化的創新生态系統競合。相應地,科技現代化也需要從開放走向基于自主的開放與整合,應用整合式創新、場景驅動創新等符合中國曆史和國情的創新理論範式,建構新型國家創新生态系統。伴随中國加速向全球創新格局中心邁進,盡快建構立足中國、對接世界的創新理論體系,唯此才能在支撐科技現代化的同時,對外“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科技的國際化。

作者:尹西明,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融合發展研究基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明理創新,原載于《四川日報》思想周刊2023年9月4日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