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攬子”金融服務 全程保障豆農從種到賣

作者:大商所資訊
“一攬子”金融服務 全程保障豆農從種到賣

作為黑龍江北安市革命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富強近來正忙着推進春耕生産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為響應國家擴種大豆的号召,李富強近年來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去年他所在的合作社種植規模為20萬畝,今年計劃再度增加。“我們合作社目前已經承包30萬畝地,今年的種植規劃是40萬畝,主要種植大豆。”李富強說。

  黑龍江擁有松嫩、三江兩大平原,水土資源優越,農業機械化、規模化和現代化發展基礎堅實。李富強這些年帶領合作社不斷擴大種植規模,體會到了規模效應帶來的好處,不過擴種大豆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克服的問題也随之增多。

  從春耕備耕到秋收銷售,不僅要應對災害天氣、價格波動等風險,有時還面臨貸款難、賣糧管道不穩定的問題,而在李富強擴種大豆的背後,有着“銀期保”大豆種收專項項目(以下簡稱“‘銀期保’項目”)所提供的綜合性金融保障一路護航。

  “銀期保”項目由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推出,是基于“保險+期貨”收入保險的全面更新,通過系統性引入龍頭企業和銀行參與,旨在“保收入”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探索解決種植環節融資難以及後期行情不佳時售糧難的問題。

  作為更新版的“銀期保”項目,龍頭企業和銀行以何形式參與其中?整個項目又是如何發揮金融工具的作用為豆農纾困解難呢?記者日前來到黑龍江北安市、鶴山農場調研該項目落地實施情況。

  打造閉環鍊條 破解農戶融資難、售糧難

  在李富強擴種大豆的過程中,資金問題成為繞不過的一道坎兒。“前期流轉土地就需要支付大筆地租,春耕開始後購買種子、農藥和化肥又是一筆投入。”李富強還就種植成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23年種植大豆的土地租金一垧地(15畝)是1.3萬元,種子、化肥、農藥、機耕等成本是3850元。”如此算來,李富強推進種植規模化,所需啟動資金高達上億元之多。

  面對種植戶的大額資金需求,銀行放貸則有自己的顧慮。記者了解到,由于農戶缺乏足值的抵押物和有效的擔保方式,銀行出于風險控制的考量,可提供的貸款支援十分有限,即便是純信用貸款,放款額度往往也被劃定上限,這對于資金需求量大的種植戶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而即使風調雨順,種植收益的實作還有“變現”這一環節。如果碰到行情不好市場低迷,農民願不願意賣、能不能賣得出去都是問題,這不僅影響農民收入,也不利于按期足額償還貸款。

  針對這一“兩難”局面,“銀期保”項目在“保險+期貨”的基礎上引入龍頭企業和銀行,通過打造從種到賣的閉環鍊條,既解決了種植戶貸款難和售糧難的問題,也打消了銀行的放貸顧慮。

  “通過‘銀期保’項目,種植戶不僅能夠在備耕期提前鎖定最低收益、確定大豆賣得出去,還能高效便捷地獲得信貸支援,為大豆擴種提供了資金保障。”中糧期貨“保險+期貨”業務總監陳馳向記者介紹起“銀期保”項目的具體流程:“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首先聯合向投保主體提供基于期貨價格的‘保險+期貨’收入保險。然後,龍頭企業與投保主體簽訂大豆遠期訂單收購合同。銀行基于大豆遠期訂單收購合同和收入保險共同形成的目标收入保障,向投保主體提供基于目标收入一定比例的貸款支援。”

  在陳馳的牽線搭橋下,李富強最終參與到“銀期保”項目中,種植面積達7.5萬畝的大豆也從郵儲銀行順利獲得貸款共計5100萬元,解決了當時資金不足的難題。

  問及銀行貸款的還款方式,李富強說:“作物成熟後,我們會将大豆全部送到中糧貿易的庫中,中糧貿易會第一時間結算糧款,實際糧款将首先用于償還銀行貸款,若應付糧款不足以償還全部貸款,還有收入保險的賠款用于償還所欠貸款。”

  作為銀行一端,中國農業銀行農墾九三支行副行長沈進彬提到“銀期保”項目中與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建立起的共同管理、資訊共享的合作機制時贊不絕口:“這有效打破了銀行和種植戶之間的資訊不對稱,銀行端以收入險保單和龍頭企業訂單作為增信手段,大大提高了貸款的安全性和發放效率,種植戶經營的穩定性和收益能力也得到保障。”

  二次點價保收益 保險理賠強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種植戶在備耕期就和企業簽訂了收購合同,但市場趨勢瞬息萬變,簡單的“一口價”方式有時并不适用。

  回憶起2023年大豆市場的銷售情況,中信期貨黑龍江分公司産業總監周美玲曆曆在目。“2023年新豆上市後,開秤價為2.50-2.60元/斤,低于前兩年同期。随着大面積收割,供應量不斷增加,市場供應充足,但下遊采購積極性不高,各地大型貿易商大豆收購價格不斷下調,使得産區大豆價格承壓下行。由于收購價低于市場預期,導緻部分農民出現持糧觀望,希望賣個好價錢的惜售心理。”周美玲說。

  面對如此的市場情緒,當時參與到“銀期保”項目中的李富強則是心裡有底,因為大商所對收購和定價環節予以标準化,将基差定價和二次點價相結合,有效保障了種植戶的銷售收益。

  “所謂二次點價,即在龍頭企業收購之後,還給投保農戶提供一個為期兩個月的重新定價機會,具體操作是由龍頭企業向期貨公司購買看漲期權,期貨公司則通過期貨市場來對沖價格上漲的風險。也就是說糧款結算後,種植戶仍然有機會獲得上漲的收益。”陳馳向記者介紹。

  二次點價點的是期貨價格,需要對大豆期貨的走勢和波動情況進行分析預測和及時操作,而由于此前沒有直接參與過期貨交易,李富強直言想要完全弄懂并不簡單。對此,在二次點價的過程中,期貨公司如同“專業咨詢師”的角色一般為李富強提供幫助和建議,這讓他感觸頗深:“點價期内,中糧期貨經常與我溝通市場行情,并在關鍵節點提醒我是否點價,比如在11月底價格短暫沖高時,我就抓住了機會,最終點價成功讓我獲得了48萬元的額外收益。”

  談及二次點價機制,鶴山農場糧油貿易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機制在保障種植戶收益的同時有效避免了惜售心理,對于收糧企業來說也穩定了貨源。通過‘銀期保’項目,我們公司初次嘗試運用場外期權來對沖生産經營過程中的價格波動風險,為種植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合作關系也更緊密。”

  “銀期保”項目中,收入險保單也是核心的一環,保險理賠情況成為種植戶十分關心的問題。對此,陳馳表示,由于項目要求收糧企業全數收購,那麼企業收購入庫量即可作為投保主體的實際産量資料。同時,種糧主體、保險公司、收糧企業也會共同對該資料予以确認。

  “在投保之時,所有地塊會錄入系統并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全流程監控。此外,還有第三方科技公司來負責全流程風險管理服務,種植過程中也會有田間巡檢,進而對作物生長情況進行輔助認定,在入庫和理賠環節形成更客觀的支援資料,幫助各方形成一緻意見。”中國太保産險的北安項目對接人李依宸說。

  據李依宸介紹,去年10月份合作社開始陸續送糧,年底前就拿到了理賠款,理賠價格是依據保險到期前一個月的期貨合約的平均價确定。“我們有些地塊遭了水災,一畝地本來可能要賠200多元,好在有保險賠款,幫我們保障了基本收益,讓我能繼續安心種地。”李富強說。

  據了解,大商所去年共在黑龍江7個縣區立項8個“銀期保”大豆種收專項項目,服務種植大戶和合作社15家、北大荒國營農場2家,覆寫種植面積33.24萬畝,涉及保費1942萬元。(農民日報 高文 張緣成)

“一攬子”金融服務 全程保障豆農從種到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