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翻開書遇見《同一個家園》記錄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首本“口述實錄”出版

作者:生态雅安

30餘人的口述,組成30個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生動故事。

近日,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由雅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熊蕊、程普共同著作完成的《同一個家園——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口述實錄》。

翻開書遇見《同一個家園》記錄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首本“口述實錄”出版

“《同一個家園》是記錄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首本‘口述實錄’,可以補充文獻資料記載的缺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李德生在為本書所作的序中,稱《同一個家園》的内容為“口述者親曆、親見、親聞,可視為直接的第一手材料”。

該書以口述實錄的形式,圍繞着大熊貓以及其伴生動物,記錄30餘名與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相關人士的講述——他們有的是科技工作者,有的是文化宣教人員,有的是巡護員,有的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以此展現和挖掘當事人的真切體悟和細膩感受,還原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曆史景象,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答案。

翻開書遇見《同一個家園》記錄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首本“口述實錄”出版

被大雪覆寫的大熊貓國家公園荥經縣管護總站 夏雲 圖

本書創作期間,熊蕊、程普多次穿行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和在裡面工作、生活的人士聊天,一起跨過激流的小河,一起穿越毒蛇出沒的密林,一起手腳并用攀爬45°的陡坡;也在需要“擡頭看路”的時候,得到大熊貓保護領域專家的幫助。這些專家熱情地接受采訪,甚至充當“引路人”,為兩位著者打開新的大門。

翻開書遇見《同一個家園》記錄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首本“口述實錄”出版

熊蕊(左)在寶興縣五龍鄉東升村采訪村民李廷忠。大熊貓曾多次到李廷忠家“串門”找吃的

曆時1年多時間,兩位著者采寫、收集、整理出數十萬字原始資料,以及難以計數的圖檔和視訊。

最終,30個生動的故事呈現——

整個縣域幾乎都被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一個縣,如何克服轉型發展的陣痛;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群,一個深山小村落的大夢想是什麼;

要讓人工繁育的大熊貓重返森林,需要經曆哪些野外放歸的“魔鬼訓練”;

……

翻開書,讀者能從中尋找到答案,與這些“大熊貓相關的人和事”浪漫相遇。

翻開書遇見《同一個家園》記錄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首本“口述實錄”出版

喂養救助的大熊貓 高華康 / 供圖

“衆多聲音的協同互補,能多層次、多角度地再現真實世界的廣闊與複雜,展現本真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熊蕊說,“今年是大熊貓科學發現155周年,我們很高興《同一個家園》在這個時候與大家見面。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是生态文明建設的注腳之一,我們很慶幸能夠記錄下這一切。”

雅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高曉軍 受訪者供圖

浪漫的相遇

□ 李德生

敲開門,坐下聊天,故事浮現。

在我們這個行業,有無數大熊貓的趣聞,有許多從業者的故事。兩位作者,保持着對陌生人故事與陌生文化的好奇和傾聽,希望從記者的視角來看待大熊貓保護工作。

對兩位作者而言,從陌生到了解,感悟一定是深刻的!對我和我們從事野生動物保護研究的同業者來說,大熊貓一直是令人迷戀的物種。我們專注于研究動物和它們栖息的家園,鑽研某個學科、某個行業,探究自然萬象之間的互相聯系。

行業外的來訪,大多會着眼于大熊貓本身及其故事,關注大熊貓保護從業者的卻不太多。很多時候,我們也渴望把自己的故事與周圍的人分享。

現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角、兩種迥然相異的思維,碰撞在一起。在本書呈現的故事中,兩種視角、兩種思維有了更密切的聯系。

這樣的交流,是動人的。

大熊貓,一種至少在地球上生存了800萬年的物種,數十萬年前曾遍布大陸,足迹北達北京周口店,南抵越南、緬甸邊境。在度過漫長而殘酷的冰河期後,大熊貓的栖息地急劇萎縮,野生種群退至邛崃山、岷山、秦嶺、大相嶺、小相嶺山系,五大山系成為它們最後的庇護所。随着氣候變化和人為活動影響的加劇,栖息地碎片化成為野生大熊貓生存的主要威脅。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野生大熊貓被分隔成33 個局域種群,部分微小種群存在極高的滅絕風險。

一場由國家主導的關于大熊貓及其栖息地最進階别的保護拉開帷幕。以大熊貓保護從業者為代表的人們,在大熊貓保護研究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中,奉獻着自己的力量。他們有的是科技工作者,有的是文化宣教人員,有的是巡護員,有的是普普通通的農民……

現在,這群人中的代表,通過兩位作者為讀者“口述”他們的故事。口述,以其生動、具體、細膩見長,它的内容是口述者親曆、親見、親聞的,可視為直接的第一手材料。

這樣的故事,是鮮活的。

目前,圍繞大熊貓保護的主題尚沒有“口述實錄”這一形式的著作。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口述實錄,不僅可以補充文獻資料記載的缺乏,還可以展示和挖掘在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整個程序中當事人的真切體悟和細膩感受,有助于我們還原曆史的景象。

曆史的景象,是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機制建立的參與者從國家戰略、地方經濟到村民生活,思考如何更好統籌保護與發展。

曆史的景象,是科技工作者在大熊貓保護中,面對一道道難題、一次次攻克後取得成功的喜悅。

曆史的景象,是護林員在公園内一次次的巡護中,面臨的孤獨、危險和内心的堅守。

曆史的景象,是公園内的村民在“人退貓進”中一次次疑惑,又一次次借助公園建設實作增收緻富。

曆史的景象,是不遠千裡的從業者在大山中收獲愛情、成家立業,也是樸實山民投喂進入家中的野生大熊貓,還是大熊貓文化宣教人員在不斷追問中試圖破譯大熊貓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這樣的“口述”,是有價值的。

如今,随着大熊貓保護工作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已經将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

這些成果證明了中國在大熊貓保護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我們也更深刻地意識到,保護大熊貓不僅是保護大熊貓本身,更是保護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生态系統。

而這,也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敲開門,兩位作者與大熊貓相關的人和故事相遇,這是浪漫的。

翻開書,讀者也會和我們浪漫相遇。

以上,是為序。

(作者系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