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如何保護鼓山:防亂葬、防盜砍

作者:東南網

鼓山坐落于福州城東,閩江北岸,早在兩晉時期就名聞遐迩,有“左鼓右旗,全閩二絕”之稱。山上的湧泉寺始建于唐朝,1000多年來香火旺盛,被譽為閩刹之冠。

為了維護八閩佛教名山的門面形象,曆朝曆代都對鼓山湧泉寺的周邊山林環境加以保護,禁止普通群眾在此私建墳墓、濫砍濫伐。但古代基層控制能力有限,管理較為松散,一些村民潛入寺院所屬山地,偷偷造墓、砍樹,也是在所難免。對鼓山的保護與破壞,就像一場延續千年的保衛戰,盡管偶有失控,但總體上保持了良性發展的大趨勢。

在清代《鼓山志》收錄的官府公文裡,記載了兩件保山護林的典型案例,很具有代表性,值得仔細說道。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冬,寒風凜冽,福州府衙來了位告狀的和尚。這位出家人法号道悟,乃鼓山湧泉寺的監院僧,就是協助方丈處理寺院綜合事務的當家人。道悟和尚向福州知府遞上訴狀,說有林姓鄉民在湧泉寺般若庵附近建造墓穴,侵占了寺院山地,破壞了鼓山環境,違反了官府剛剛頒布的保護鼓山湧泉寺相關禁令。

福州知府見有群眾公然違禁盜葬,打擾佛門清淨之地,随即派人前往鼓山調查處理。本以為這是樁簡單案件,沒料到後來案情反反複複,甚至還鬧到了福建布政使和福建巡撫那裡,前前後後折騰了大半年。

經查,确實有林姓人家将先人墓穴建在鼓山般若庵附近。這林家在當地是大姓,各種關系盤根錯節,應算是鄉間土豪。但是當時的人都迷信,對滿天神佛充滿了敬畏,林家盡管勢大,然而與湧泉寺這種佛門聖地打官司,想來也是心中發怵,畢竟“不看僧面看佛面”,是以一開始林家人也自覺做得不對,滿口答應将墳墓遷走。

隻是後來經鄉紳、地保說情調解,林家人中的強硬派見有可能糊弄過去,就拒絕遷墳了。給出的理由是林氏墓穴早在三四年前的清康熙八年(1669年)就建在此地了,有墳頭木牌的落款時間為證,而官府的相關禁令本年才頒布,這種舊墳怎麼能算侵占違禁呢?當地官員、鄉紳為了息事甯人,也幫着林家說話,說既然這墓葬屬于遺留問題,就暫且留着吧,以後不準再營造新墳就是了。

道悟和尚不認可林家舊墳的說法,見福州府似有偏袒之意,就又向福建布政使和福建巡撫衙門告狀,控告林土豪橫行霸道,仗勢侵占,請省裡主持公道。福建布政使、巡撫作出批示,說鼓山湧泉寺乃享有盛名的800年古刹,寺院的前後左右,山場樹木,曆來都由官府嚴加保護,不許村民侵占破壞,該案件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以後村民紛紛前來挖坑造墓,那堂堂佛教名山、禅宗聖地,豈不變成了墳頭遍地的亂葬崗?總之此案事關名山形象和省會臉面,要求福州府秉公執法,不得偏私。

在上級壓力下,福州官府再次組織人員複查。經多番查證,得知該林姓墓葬根本不是多年舊墳,而是幾個月前,林家人聽說鼓山般若庵那邊是一處“風水寶地”,就偷偷營造了墓穴,将先人遺骸遷入,還立了“康熙八年”的木牌,以圖混淆視聽。官府另外查明,在鼓山鄉裡的土地檔案圖冊裡,也從無該地林氏墓穴的記錄,可見分明是近期私自移入。

林家人見在墳墓年份上做不了文章,又異想天開,強辯說般若庵這邊離湧泉寺頗有一段距離,本不屬于寺院的田産,而和尚們卻在這裡耕種、居住,難道就不是湧泉寺侵占民田?

湧泉寺監院僧道悟本來是控告林氏侵占僧田的,沒想到林家人現在居然倒打一耙,反說僧人侵占民田。想來道悟和尚就是有再高的禅學修養,估計也要金剛怒目了。

林家如此荒唐的論調,連官府都看不下去,當即找來控辯雙方,另請地保、鄉紳見證,帶上山地田畝檔案印冊,現場勘查,再次确認般若庵屬于湧泉寺地産,林家墓穴侵占事實清楚,不容辯駁。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七月,經過半年多的反複調查、調解,福州知府最終發出告示,并勒石刻碑,昭告百姓。說林家墓穴本屬侵占無疑,原本應該遷走,但鑒于林氏先人屍骨已經入土為安,死者為大,姑且免其再次動遷,以展現父母官的仁慈愛民和佛門的慈悲為懷。

石碑告示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明确公布了鼓山湧泉寺周邊保護區的東西南北界限範圍(四至),申明界限區内嚴禁群眾營造墓穴、砍伐樹木等,以維護鼓山湧泉寺的清淨禅修和名山環境。如有違背,嚴懲不貸。

林家墓穴侵占案就此落下帷幕,盡管墳墓沒有遷走,但鼓山湧泉寺又一次得到了官方的權威站台和行政保護。那塊告示石碑至今還立在湧泉寺内,成為古代福州官府保山護寺的曆史見證。

除了盜葬,鼓山勝地另一個需要重點防範的問題就是盜砍濫伐。經過數百年來的封山育林,到了清乾隆初期,湧泉寺四周形成了大片的松樹林和樟樹林,這些數以萬株的大樹高聳入雲,枝繁葉茂,成為鼓山的一大勝景。

不過在清乾隆八年(1743年),卻突然掀起了一股盜砍鼓山樹木的浪潮,使得大量巨樹被砍,嚴重破壞了鼓山的山林景觀。

事情的起因是當時福州建造海船,需要大量木材。有人見鼓山萬樹參天,就動起了壞心思,開始偷偷砍樹伐木,運下山出售,以牟取暴利。消息傳開之後,更多人跟風前來加入了濫砍濫伐的隊伍。不過要将高達幾十米的大樹砍倒并運下山,靠單打獨鬥的二三村民根本做不到。這時候就形成了“專業”團隊,有錢人出資在鼓山上搭起棚子,雇傭工匠砍伐樹木,現場加工成柱子、木闆等,再安排人運走販賣。而加工剩下的樹枝樹杈樹皮等,則吸引了衆多附近村民前來拾撿。一時間,鼓山上每天砍樹的、加工的、撿樹枝的,居然多達數百人,男女老少都有。

湧泉寺僧人無力阻止此種亂象,隻得報官求助,但收效甚微。盜伐風潮反而愈演愈烈,短短幾個月時間内,方圓幾十裡的林木幾乎被砍伐一空,鼓山露出了光秃秃的一大片。

發展到後來,甚至連湧泉寺内的大樹也被砍伐,寺廟的山門、圍牆、道路都遭到了破壞,情況之慘,堪稱佛門劫難。

事情最終驚動了福建巡撫周學健,周巡撫震怒于名山古刹居然長期遭暴民肆意蹂躏,下令福州知府和城防将領,派出衙役、士兵,前往鼓山執法,将盜伐奸民當場捉拿,又将撿柴村民通通驅散。

為防止盜情反複,周巡撫一面派兵暫時駐守鼓山,一面上書朝廷,申請在鼓山增設駐軍小隊(鼓山汛)。乾隆皇帝很快批複同意,從此鼓山湧泉寺旁就常駐一隊士兵,人數有二十人,專門負責管理山場樹木,稽查附近村莊的盜賊奸人。

八閩古刹湧泉寺再次得到了官府庇護,重制了往日安甯。巍巍鼓山也慢慢地恢複生機,重新變得林壑幽美,郁郁蔥蔥。

(作者機關:中共福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宣教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