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某高校被抽檢的88篇普通大學論文中,5篇被認定為“存在問題畢業論文”,相關指導教師被學校給予通報批評的處理。此外,不止一所985高校要求:對在上級大學畢業論文抽檢中被認定為“存在問題畢業論文”的,對該論文指導教師參照重大教學事故處理。
最近,各地陸續公布大學畢業論文(設計)抽檢結果。其中,有些已經畢業的學生又“雀屏中選”。“畢業一年論文被抽檢不合格”成為網絡社交平台的熱門話題,對此,有不少網友“現身說法”自己被抽中要求再次修改論文的經曆。可見,“問題”大學畢業論文屢見不鮮。
雖然大學大學畢業是否要寫論文已是多次被讨論的話題,但是在記者采訪中,不少大學教授直言,問題大學畢業論文更是提醒我們的大學大學教育,應該盡快補齊學生學術寫作的這一環,這不僅關乎學生的畢業論文是否過關,更關乎學生的大學四年是否得到足夠的思維訓練。
不合格的大學畢業論文背後,導師和學生都有責任
其實,就不合格的大學畢業論文而言,導師和學生可以說都有所“失職”。有高校大學生導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率地說,“不少大學生的論文初稿品質堪憂,遠遠達不到基本的學術規範要求,更談不上創新性。是以,這些論文往往需要經過多次修改才能勉強達到要求。”此外,不少導師也缺乏對大學生畢業論文的重視,有些導師甚至是“派”自己的研究所學生“指導”大學生畢業論文。
事實上,近年來,大學畢業論文的抽檢越來越嚴格。2021年1月,教育部出台的《大學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規定,大學畢業論文抽檢每年進行一次,抽檢對象為上一學年度授予學士學位的論文,抽檢比例原則上不低于2%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論文查重要求從原來的30%降到20%,更嚴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
面對嚴格的抽檢要求,應屆大學畢業生小王(化名)告訴記者,最近,她就被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實習和求職等幾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但是畢業論文讓她尤其感到“壓力山大”,抽檢被“槍斃”的後果,單是想一想就令人“瑟瑟發抖”。不過,小王也坦言,她拖到預答辯前兩個月才開始寫論文,确實時間有點緊。不過,和小王一樣,不少大學生都是到了大四下學期,才卡着4月份預答辯的時間點,提前一兩個月,甚至提前一兩周“啟動”畢業論文寫作。有時,即便在導師和學院的反複催促下,仍有部分學生無法按時完成論文。
缺少學術寫作指導,也是問題論文頻現的原因
談及寫作,每年聯考結束,大多數人的寫作訓練似乎也就畫上了句号。據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内高校鮮少設立專門的寫作課程,僅有像清華大學、複旦大學等高校開設了大學寫作課或成立了寫作中心。由于缺乏系統的寫作訓練,許多大學生在撰寫論文時都倍感迷茫,這也導緻了大學畢業論文的整體品質不盡如人意。
複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馬臻明确指出,大學寫作與中學時代的應試作文有着天壤之别,大學的學術寫作考驗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學術素養。具體而言,大學寫作涵蓋了選題、文獻綜述、思維邏輯、論證方法、實驗設計和圖表等學術性要素。根據多年指導學生論文的經驗,馬臻認為,僅僅依靠讀書和自學很難迅速提高大學生的寫作水準。
他舉例說,對于理工科的學生而言,即使他們不打算繼續深造,也必須在畢業前完成一篇畢業論文。而科研論文作為一種專門的應用型、學術型文體,雖然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卻對學生的分析、歸納和邏輯表達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對于那些有志于進一步深造的理工科學生來說,掌握論文寫作的技巧更是至關重要。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青年教師趙宇陽也認為,在教授學生英文寫作的過程中,他深切感受到大學生對論文寫作教學的迫切需求。以社會學專業為例,學生需要從現實社會中提煉問題、設計選題,并建構論文架構,最後才是具體的寫作過程。為了幫助學生找到合适的研究題目,趙宇陽和其他導師每年都會在大三暑假帶領學生參與各地的社群和街道社會實踐。盡管他在日常課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受限于有限的學分,很難在短時間内顯著提升學生的寫作水準。
AI時代的大學生寫作尤其值得重視
雖然人工智能的“寫作能力”或者輔助寫作能力日漸提升,但是多位高校教授在受訪中均明确表示:堅決反對學生使用AI寫作。
趙宇陽強調,大學的學術寫作旨在培養批判性思維,而不僅僅是書面表達能力。目前AI技術尚無法替代基本的思維訓練,而學生一旦依賴AI工具,就阻礙了獨立思考能力。趙宇陽在美國接受了完整的本碩博教育,他舉例說,國外高校從大一開始就為所有學生提供系統的通識寫作課程。通過三個學期左右的學術寫作訓練,學生不僅能夠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還對論文的概念、結構和架構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時完成了大量的學術閱讀。
馬臻認為,雖然AI在文獻搜集和文法修改等方面表現出色,但文本始終是思想的載體。在複旦大學通識教育七大子產品核心課程中,很多子產品課程采用課程論文作為考核。于是,“通識寫作”成了基礎性的技能,并有多位導師為學生主講相關系列講座。
但是,也有一些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雖然反對學生使用AI寫作,但是使用AI輔助寫作教學卻不失為一種可嘗試的途徑。某高校一名學者告訴記者,因為由于教育資源和教師人數有限,而大學生人數衆多,較低的師生比使得每位導師需要指導的學生數量較多,确實很難給每位學生充分的關注和個性化的指導。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利用好人工智能來訓練學生的寫作和思維能力,也許将提上大學的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