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曆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中國退役後的戰鬥機都去了哪?可以怎樣處理它們?1956年4月23日:第一架國産噴氣式殲擊機試制成功。
1956年,殲5在中國誕生,是蘇聯的米格17噴氣式戰鬥機。
在1953年,中蘇達成協定,由蘇聯提供全部技術和生産裝置,幫助中國完成米格15的仿造工作。
在1954年,中國提出想要仿造更先進的米格17,蘇聯研究後表示同意。
米格17是蘇軍在1952年開始服役的先進飛機,在當年來說已經是最先進的。
沈飛在1956年4月23日大體完成仿造,7月正式首飛,1957年開始服役,共制造了1900多架。在1990年,所有的殲5退出現役。
至于殲6也就是米格19,制造了4500多架,也在2010年全部退役。
即便比較先進的殲7,也就是米格21,在2013年已經停産。現役的2400多架殲7,也大批量的退役。在2023年,解放軍現役殲7減少到200多架,預計幾年内就會完全退役。
僅僅是殲5、殲6、殲7的總數就有8000多架,一旦退役就是個非常大的數字。
那麼,退役後的戰鬥機到底怎麼處理?
大體這幾個用處:
第一,銷毀、回收。
戰機的材料是比較值錢的,交給專業工廠進行拆卸還能賣不少錢。
常見的老式戰機都是使用優質鋁材制造,都是相當不錯的。
駝峰航線的美軍C47經常墜機,當地山民将飛機殘骸的鋁制部分撿走,自制成臉盆、桌椅闆凳之類,往往能使用幾十年都不會壞。
除了單純的機體材料以外,一架飛機大約90%的零部件或材料能被回收再利用。除了發動機、武器系統、彈射裝置等部件會被拆解儲存,航空儀表盤、緊急滑梯、機輪、刹車系統、起落架和航電裝置,經過檢驗符合技術要求後,往往可以重新進入二手機航材市場。
第二,博物館。
大家有興趣去北京小湯山航空博物館,裡面有海量的飛機,總數高達近300架。
現在中國各大城市,尤其是省會城市基本都有軍事博物館,或者軍事教育基地,大多有戰鬥機作為展品。
博物館的展品隻有極少的一部分,還以有特殊榮譽的戰機或者獨特的戰機為主。
如幾千架退役的殲6,能夠展出的往往是擊落敵機較多的。
殲10的01号機,就在中國航空博物館展出。
在我們南京,國防園内就有多架戰機作為展品。
另外,還有一個不對外開放的南航航空航天博物館,裡面也有不少戰機。
第三,出售。
老舊戰機性能尚且不錯的,往往可以出售到第三世界國家。
一些非洲國家買新飛機出不起錢,就購買一些中國快要退役的老舊戰機,也包括運輸機。
這些飛機雖然服役時間長了,性能還是不錯的,關鍵還可以以低價格出售,屬于皆大歡喜的生意。
解放軍曾經出售過二手的殲7,主要賣給對戰鬥機要求不高的非洲國家。
對于非洲國家來說,這些米格21的性能足夠用于實戰,成本效益最高。
第四,封存。
同所有國家一樣,中國封存了一些戰機。
這裡就要提一提,解放軍空軍編餘飛機儲存中心,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魯山軍用機場。
這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規模的編餘飛機儲存中心。
魯山軍用機場位于小小的河南魯山縣城,本來是一個大型軍用機場。
魯山軍用機場建立于60年代,之是以被解放軍重視,因為它距離國防部秘密地下指揮基地隻有80公裡。這個地下指揮基地的規模很大,有大量地下指揮掩體和作戰掩體,花費巨資修建而成。由于規模太大,地下工程和配套的魯山軍用機場直到1973年才完工。
魯山軍用機場的地位特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備機場,面積高達2700畝,可以停放大量戰機。
不過,世界大戰沒有爆發,而80年代解放軍又開始大裁軍,将過時的戰機批量退役,數量逐漸超過千架。
考慮其中大部分戰機的情況較好,仍然具有戰鬥力,單純的送到工廠回爐太可惜了。那麼,要怎麼處理這些戰機呢?
80年代是中美蜜月期,解放軍派出一個考察團,專門考察了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
這個基地在美國中部沙漠地區,氣候非常幹燥,一年也不會下一次雨,非常适合存放戰機。
在這個巨大的基地,存放着從二戰以來高達5000多架的各種型号美制戰機。其中相當一部分戰機狀況較好,經過維護和檢測後,可以用于實戰。
中國考察團認為這種模式很好,回國後決定也建立一個類似的基地。
經過反複研究,解放軍最終選擇了魯山軍用機場,由空軍副司令員林虎負責。
魯山軍用機場在1990年,正式成為空軍編餘飛機儲存中心。
之是以選擇魯山,一來這裡有現成的大型機場和衆多空軍掩體,二來魯山縣四季比較幹燥,全年平均氣溫15度左右,适合戰機的存放。
在1990年,魯山軍用機場的規模還很小,僅有一百架規模,更多用于戰機的轉場和維護。
到了1991年情況就不同,短短1個月内魯山軍用機場就接受了全國各地數百架戰機,包括一部分比較先進的殲7。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魯山軍用機場成為一個融飛行保障、航空修理、飛機儲存為一體的多功能航空基地。
它不是戰機墳墓,而主要停放有一定剩餘飛行壽命,或者還有一定實戰價值的戰機,主要作為戰備戰機。
除了停機山洞外,平時機場上就有數百架退役的殲5和殲6戰鬥機。
雖然這些戰機大多不可能繼續作戰,仍然保持着相對完好的狀态,而不是單純當作金屬垃圾。
其中一些戰機,仍然具有作戰的能力。
魯山軍用機場,機務分隊平均每人負責四五架飛機,幾乎天天在機場搞維護。得益于存儲中心從業人員的悉心呵護,該儲存中心先後調出400多架各型飛機,全部達到一次性起動成功、一次性試飛成功、一次性轉場成功。
這些戰機會陸續徹底報廢,目前還有戰略儲備的意義。
如果世界大戰突然爆發,戰機的數量也很重要,即便是一些落後的戰機也可以對地攻擊。
目前魯山軍用機場有大概2000多架戰機,分為20多種型号,包括比較先進的殲8和米17。
第五,靶機、無人機。
隻要在戰機上安裝簡易自動駕駛系統,就可以用于軍事演習和測試重要武器。在最初将退役的殲5戰鬥機改造為靶五乙取得良好效果後,解放軍又研制殲6無人靶機。1995年殲6無人靶機首飛成功,讓成千架退役殲6變廢為寶,成了超音速無人機,填補了國内空白,還積累了大量經驗,為中國研制新一代大型尖端高速無人機打下了基礎。
2015年報道:央視曝光中國金頭盔飛行員駕駛戰機實彈演習的畫面。殲11戰機對目标發射中距飛彈,飛彈将殲6無人靶機淩空打爆,形成巨大的火球。
自然,這些戰鬥機也可以作為無人機使用。
烏俄戰争中,各種無人機大放光彩,前線幾乎成為無人機戰争。
一切地面目标,都是雙方的無人機威脅下,連單個步兵也難以逃過獵殺。
目前我們明确知道,殲5已經大量改裝為無人機。
在2002年,外媒發現了不少殲5改裝的無人機。這些殲5可以攜帶650公斤炸藥,安裝自動飛行控制儀器,可以作為自殺式巡航飛彈使用。
至于殲6,也進行了類似的改造。2016年外媒報道,解放軍空軍在福建和廣東的兩個機場部署了大量的殲6無人機,用于對雷達站進行攻擊,為此還修建了連體式機庫。
殲6無人機的性能就更優秀,可以攜帶2到6枚250公斤炸彈,射程高達600公裡,作為巡航飛彈使用。
殲6無人機有很多作用,比如作為誘餌機、偵察機、布雷機等等。
不過,殲5和殲6無人機總體是比較落後的。這是因為,雖然改造為無人機,戰鬥機還是要按照以往的标準進行維護、檢測、加油、裝彈等等。這就等于在維護一架戰鬥機,相比現代化無人機,這個成本效益不高。
而解放軍今天的無人機,性能其實遠遠高于殲5、殲6無人機,成本效益也高得多。
聲明:
本文參考
圖檔來自網絡的百度圖檔,如有侵權請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