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我面對波洛克時比較緊張”,李說:“我知道我愛上了他……我深信當我遇見波洛克時,我自己的工作就無足輕重了。他就是我最重要的事。”李帶波洛克認識她所知道的所有的藝術家和批評家,竭力向他們推薦波洛克。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相識幾個月後,李帶波洛克見了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格林伯格後來成為波洛克最重要的捍衛者,并上司了他那個時代藝術批評的潮流,但在1941年時他仍是一個海關職員,隻是偶爾寫點評論文章。李向格林伯格介紹波洛克:“這是傑克遜·波洛克,”她宣稱:“他将成為一個偉大的畫家。”

“哦”,格林伯格自語式地回答:“人的将來可難以确定。”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對李·克拉斯納來說,不停地向人推薦波洛克是她唯一的選擇。

李1908年出生在布魯克林,原名李娜·克拉斯納,在家中排行第六,父母均為俄國猶太移民,她是全家遷至美國後生的第一個孩子。父親是市場小販,以賣蔬果魚類為生。在布魯克林入學後,她轉到曼哈頓的爾文高中,那是城裡唯一接受女生學習藝術的公立中學。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從1926年春到1928年春,李在庫柏聯盟的女子藝術學院念書。1928年時轉學到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因認為那裡沒有嚴謹的架構而容許較多想象發揮的教學不适合自己,于是她又轉學到國家設計學院。在這裡結識了同學伊格·潘林赫夫,此後幾年裡,李就和這位白俄年輕男子住在一起。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1937年,李開始向漢斯·霍夫曼學習繪畫。她這段時間的作品,就像同輩紐約藝術家的作品一樣——非常折中。在她的繪畫中,可以看出塞尚、馬蒂斯,還有非常時興的超現實主義畫家的影響,甚至有一些畫裡透露出社會寫實主義的氣質。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與波洛克不一樣,對政治的熱情幾乎跟她對藝術的興趣一樣濃厚。她參與過無數次為藝術家公會請願的示威活動,有時甚至被關進監獄,當她了解到潘林赫夫的天賦有限時,兩個人之間的關系逐漸淡化。1939年,兩人和平、友善地分手了。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深信波洛克的天才遠高于自己,李願意為波洛克付出一切。

當展覽在1942年2月結束時,波洛克把李和他們的作品從美術館搬到了李那裡。現在,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李那裡度過。波洛克把《出生》挂在了一面大多是李的立體主義作品的牆上,并告訴她,他要把這幅畫送給她。這是波洛克送給李的衆多作品中的第一件。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當然,兩個人在一起也有不一緻的時候。有一天,波洛克在看李的畫作時提了一些建議,他告訴李應該在畫作上簽名。李從來沒有在畫作上簽過名,是以拒不接受,并且還以蒙德裡安為例,告訴波洛克,蒙德裡安不會在他的畫上簽名,因為那樣會把他的畫弄亂,會毀掉畫中幾何分割的純粹性。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你必須在你的畫上簽名,”波洛克堅持道。于是李開始嘲笑他,說他在畫上簽名隻有一個原因,就是本頓在畫上簽名,而本頓在畫上簽名是因為老馬斯特也在畫上簽名。在李取笑他時,波洛克突然站起來,拿起蘸有黑色顔料的畫筆走到挂在牆上的一幅畫前,在畫的下邊寫上歪歪扭扭的大字“L·克拉斯納”,然後又在下一張畫上寫上“李·克拉斯納”,然後就這樣寫下去,直到房間裡的每一件作品都被他簽完。

李後來也開始在畫上簽名,為使簽名好看,将其省略為“L·K”。

“衍”藝丨走近大師——波洛克:倆人的生活②

畫家王衍成與您分享現代藝術之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