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業航天大額融資頻現:地方政府産業基金加速進場

作者:王琦 785

今年2月,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垣信衛星”)完成67億元人民币A輪融資,創下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的融資紀錄。

垣信衛星A輪融資不僅在融資規模上創下紀錄,也反映了投資機構對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和期待。

商業航天作為航空航天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正在經曆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且有望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随着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商業航天有望在未來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重要增長點。新興的商業航天應用,如太空旅遊、太空采礦等,可能會逐漸成為現實。

商業航天賽道高額融資也與國家政策的支援和行業發展趨勢密切相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科技創新和資本支援角度,僅去年四季度以來,就有天兵科技、星河動力、東方空間等商業航天企業披露大額融資。一位國資背景投資人告訴記者,大陸在航天相關的多個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這仍是一個藍海市場,處于把蛋糕做大的階段。

商業航天大額融資頻現:地方政府産業基金加速進場

圖檔來源:新華社

民營商業航天十年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起步可追溯到十年前。

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首次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次年,發改委公布《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明确鼓勵民營企業發展商業航天。

随後,長光衛星、藍箭航天、零壹空間、星際榮耀、深藍航天、星河動力、銀河航天、時空道宇等民營商業航天公司成立并得到創投機構支援。

商業航天賽道的創業和融資熱度還在持續。泰伯智庫的報告顯示,2023年商業航天領域新增企業數量為113272家,相較2022年同比增長28.95%;2023年商業航天賽道的融資金額為103億元,融資數量為66筆,吸金最多的三大細分賽道為火箭制造、衛星制造和衛星導航。

投資機構持續看好商業航天賽道的原因可歸納為幾點:一是商業航天産業的萬億市場規模,二是商業衛星等細分賽道進入規模化生産爆發期,三是未來出行、智慧海洋、智慧物流、數字城市、航空通信、交通運輸、應急通信等衆多場景的商業化前景。

泰伯智庫團隊認為,随着空天地網絡一體化的加速建構,一批初創火箭公司将加速商業發射或試射計劃,衛星及火箭頭部創企代表有望實作IPO上市。

競速産業高地建設

商業航天産業正在全國各省市四處開花,北京、貴州、上海、重慶等地均加快商業航天基地建設或出台了衛星産業促進政策。

從區域分布看,北京依然是中國商業航天産業名副其實的最大規模聚集地,“南箭北星”戰略布局日益成形,商業航天産業基地蓄勢待發。

2024年1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釋出《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明确提出,到2028年,引進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和10家以上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數量超過20家,建成2個特色産業聚集區和若幹特色産業園,不斷壯大北京商業航天千億級産業叢集。

相對于北京着重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上海的重點在打造空間資訊産業高地并推進商業航天發展。

2023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資訊産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将新引進和培育10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培育5家具備科創闆上市條件的硬核企業,扶持一批民營“專精特新”優勢企業,實作空間資訊産業規模超2000億元。

值得關注的還有海南,這裡有作為海南自貿港的重點園區之一的文昌國際航天城,承擔着“建設航天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的重要戰略使命。

2021年,海南在《海南省高新技術産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出文昌國際航天城将瞄準國際标準,以航天科技為主導,重點發展航天發射及配套服務、航天高端産品研發制造、航天大資料開發應用、國際航天交流合作以及其他“航天+”領域。

記者了解到,海南省政府為文昌國際航天城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支援政策,包括稅收優惠、獎勵航天主導産業發展、提供辦公場所免租金、優化産業用地基準地價等。2023年11月,百億航天産業基金和26個重點産業宣告落地文昌國際航天城。

政府産業基金加速進場

3月29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以下簡稱“航空港區”)釋出鄭州航空港産業投資引導基金關于公開征集子基金管理機構的公告。

據公告資訊,産業類子基金原則上圍繞航空航天衛星、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産業領域及其細分賽道設立各類産業類投資基金。

鄭州航空港區的目标之一,是建設百億級航空航天衛星産業叢集。

近年來,随着航空航天産業的快速發展,多個地區和機構設立了專門的航空航天産業基金或引導基金,以促進該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

其中,《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資訊産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确提出,完善從專項資金、産業基金到扶持政策全方位保障的産業生态。建構多結構産業基金,完善相關産業扶持政策。

如果将商業航天放在航空航天一個子集的角度看,多地政府過去數年在該領域已有諸多實踐。

2019年10月,國内首支省級航空航天産業基金湖南航空航天産業基金正式揭牌。根據株洲市國資委披露的資訊,該基金由株洲國投集團聯合中國航發集團、湖南省高新創投集團、株洲動力谷産投集團等機構在株洲共同發起成立,首期規模為30億元,主要投資航空、商業航天、軍工、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領域。

2020年底,上海航空産業股權投資基金完成工商注冊和基金業協會備案,基金出資人為上海産業轉型更新專項資金、浦東科創母基金、中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等,基金募集規模100億元。

有受訪者表示,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為商業航天提供了技術基礎和人才支援。許多商業航天公司利用現有的航空航天技術,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

具體來說,商業航天是航空航天領域的一部分,涵蓋了衛星制造、火箭制造、衛星應用(如通信、導航、遙感)等商業化服務,以及新興的應用場景,如衛星網際網路、太空旅行、太空采礦等。

一位航空領域的投資人舉例分析說,全球衛星星座快速組網的趨勢下,衛星批量化、智能化制造能力成為各國布局衛星星座和實作規模商業應用的必要前提。

随着衛星智能化需求提高和規模化部署提速,包括衛星制造在内的中國航天産業商業化程序正在進一步加快。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