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作者:阿華曆史說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财富無比豐廁的國度。曆經數千年的興衰更疊,無數珍貴的國寶流失或下落不明。據史書記載,有9件被視為鎮國之寶的至寶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價值無法估量。其中3件甚至有可能被埋藏在了秦始皇陵的深處,令人無限遐想。這9件國寶究竟是什麼?它們如今又在何處?讓我們一探究竟。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失落的皇家信物

在中國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玉玺一直被視為皇家權力的象征。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後,便指令将和氏璧重新打造為一枚玉玺,由相國李斯親自撰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刻于其上。這枚玉玺自此成為中國曆代皇帝的信物,被尊稱為"傳國玉玺"。

然而,傳國玉玺的命運卻坎坷多舛。在曆史的洪流中,它先後被各路權貴奪去,輾轉流落于不同的王朝。北宋末年,金人攻陷汴梁城,傳國玉玺也被掠奪一空。此後,玉玺的下落成了謎團。

有一段時間,元世祖忽必烈聲稱找到了真正的傳國玉玺,并将其視為無上至寶。但不久,玉玺又不知所蹤。從此,所謂的"傳國玉玺"屢屢現世,但均被質疑是赝品。即便如此,清朝覆滅後,這些赝品也無處可尋。

直到今日,真正的傳國玉玺仍然下落不明。一些學者推測,它可能早已在戰火紛飛中被摧毀,隻存于史書之中。但也有人認為,這枚镌刻着"受命于天"的玉玺,說不定就深埋在某個帝王陵墓之下,靜候有緣人的覓得。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玉不琢,不成器。"傳國玉玺經曆了數千年的沉浮更疊,如今雖已物歸星散,但它曾經的輝煌依舊熠熠生輝,照亮着華夏文明的璀璨。也許有一天,當最後的謎團被解開,這枚承載着太多曆史記憶的寶玺,終将重制于世,讓我們有幸一睹它的真容。

消失的權力象征

在秦朝的鼎盛時期,除了傳國玉玺之外,還有三件寶物被視為國之重器,分别是随侯珠、九鼎和十二金人。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相傳随侯珠起源于一位古國的國君,他曾救下一條将死的大蛇,大蛇為了報答他的恩德,便吐出一枚明亮的珍珠贈予國君。這枚珠子後來便被稱為"随侯珠"。随國滅亡後,随侯珠流落到楚國,最終被秦始皇嬴政收入寶庫。

九鼎則是一組青銅器皿,據說是大禹在建立夏朝時所鑄,共有九件,分别代表九州,是國家權力的象征。但到了秦朝時期,九鼎已不知所蹤,秦始皇曾下令尋找,卻一無所獲。

至于十二金人,是秦始皇為了防止暴亂而鑄造的十二尊巨大銅人像。也有說法稱,十二金人其實是将九鼎重新熔煉而成。無論如何,十二金人一度被視為秦朝權力的代表。

然而,這三件寶物在秦朝覆亡後便消失于曆史的煙雲中。有人猜測随侯珠可能随着秦始皇的陵墓被掩埋;也有人認為九鼎沉沒在泗水之中;而十二金人的下場,則有說是被項羽火攻,有說是被董卓摧毀。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無論真相如何,這三件寶物的神秘命運無疑給後人留下了無限遐想的空間。它們曾經的輝煌,如今隻能從斷斷續續的史書記載中窺見一二。也許有一天,當某個陵墓或古迹被重新發掘,這些權力的象征就會重制于世,讓我們重新認識那個霸氣側漏的秦朝。

九龍寶劍原本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一件陪葬品。1928年,軍閥孫殿英為了覓财,竟然铤而走險打開了乾隆陵,将九龍寶劍盜了出來。

之後,九龍寶劍幾經輾轉,最終落入了當時負責鎮壓共産黨的軍統特務頭子戴笠之手。不料,1939年戴笠的住所遭到空襲,九龍寶劍在大火中被燒毀,隻剩下一些殘骸。戴笠将這些殘骸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并在去世後将它們随葬。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1951年,戴笠的墓被村民意外挖開,寶劍殘骸也被取走。從此,這件曾經的皇家寶劍徹底銷聲匿迹,下落不明。一些傳聞說,殘骸可能流落到了一些私人收藏家手中,但終究無法确證。

乾隆皇帝生前對這柄九龍寶劍十分看重,視為鎮宅之寶。誰也沒想到,這把承載了皇家榮耀的利劍,最後卻遭此命運,隻留下無盡的遐想。

流散的文化瑰寶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除了那些鎮國重器之外,中華文化史上也曾誕生過許多舉世無雙的文獻典籍,可惜如今大多已經失傳或殘缺不全。

其中,最令人扼腕的當屬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和明朝編纂的《永樂大典》。

《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不朽傑作。唐太宗李世民對這件國寶情有獨鐘,據說他去世後,《蘭亭集序》的真迹甚至被作為陪葬品随葬入他的陵墓。如果這一說法屬實,那這件國之重寶的下場實在令人痛惜。

不過,幸運的是,歐陽詢、虞世南等名家的臨本得以流傳後世,使我們仍能一睹《蘭亭集序》的風采。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至于《永樂大典》,則是明成祖朱棣下令編纂的一部"百科全書"。這部巨著囊括了天文、地理、醫藥、佛道等各個領域的知識,内容之豐富前所未有。可惜的是,《永樂大典》在成書後不久便失蹤了,有說法稱它被随葬入了明孝宗朱厚熜的永陵。

後來,《永樂大典》的副本在王朝更疊的動亂中不斷流散,如今隻存留下64冊殘本,分别收藏于台北和北京。這部曾經輝煌燦爛的文化瑰寶,如今隻能從殘缺不全的副本中窺見當年的風采了。

除了書籍文獻,一些珍貴的珠寶也曾在曆史的洪流中消失無蹤。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慈禧太後的那枚"夜明珠"了。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1928年,軍閥孫殿英為了覓财,不僅打開了乾隆陵,還挖掘了慈禧太後的陵墓。在那裡,他發現了一枚晶瑩剔透、熠熠生輝的夜明珠,便将其取走。

後來,孫殿英将這枚夜明珠獻給了宋美齡。宋美齡對這枚皇家珍寶十分看重,甚至将它鑲嵌在自己的鞋子上,以示尊崇。

可惜好景不長,宋美齡晚年移居美國,夜明珠的下落也就無從查起。有人猜測,這枚承載了太多曆史記憶的寶珠,很可能已經被私人收藏或者遺失在某個角落。

從秦始皇的随侯珠,到慈禧的夜明珠,這些國之重寶的命運堪稱滄桑。它們曾經的輝煌,如今隻能從史書和斷簡殘篇中尋覓一二了。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人類寶貴遺産

在那些失落的國寶之外,還有一件對于全人類來說都極為寶貴的文物,那就是被稱為"北京人頭蓋骨"的遠古人類化石。

1929年,一支由北京聯合大學教授組成的考古隊伍在河北周口店進行發掘時,意外發現了一塊距今約60萬年的猿人頭蓋骨化石。這一發現震驚了全世界,被認為是研究人類進化史的重要線索。

考古隊給這塊頭蓋骨取名為"北京人頭蓋骨",并将它小心翼翼地運回北京。不久後,這一寶貴文物就被安置在北京聯合大學的展廳内,成為全世界科學家趨之若鹫的研究對象。

下落不明的9大鎮國至寶,無法估量價值,其中3個可能在秦始皇陵

然而,好景不長。随着戰火的燃起,北京人頭蓋骨的命運也陷入了困境。1941年,太平洋戰争爆發,北京淪陷,這塊寶貴文物被盜走,下落不明。

從此,北京人頭蓋骨的去向成為謎團。一度有傳言稱,它被日軍帶回日本,後來又有說法指它被埋藏在中國某處。直到今天,這一謎團仍未解開。

結尾

2012年,有研究人員根據當年的線索,推測北京人頭蓋骨可能被埋藏在了河北秦皇島的地下。随後,考古隊在當地進行了多次發掘,但一無所獲。北京人頭蓋骨的命運堪稱人類文化遺産的縮影。這件見證了人類進化曆程的寶貴文物,如今下落成謎,令無數科學家和愛好者扼腕歎息。但我們依然懷着一線希望,期待有朝一日,這枚承載了人類記憶的頭蓋骨能重制于世,讓我們重新認識人類的過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