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取聲名萬古香 | 睢陽保衛戰中的許遠

作者:嘉興正春和文化

文 | 楊自強

“安史之亂”是大唐的一場浩劫,而“安史之亂”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就是至德二年(757)正月至十月的睢陽保衛戰,睢陽守将張巡、許遠,率領六千餘唐軍,外無援兵,内絕糧草,與十餘萬叛軍展開厮殺,最後城破身死,為國捐軀,張巡、許遠被尊為“雙忠”,流芳百世。這裡的許遠(709-757),就是海甯鹽官(唐時屬杭州鹽官縣)人。

鹽官許家是當地的望族,據《海甯許氏曆代宗譜》記載,晉代許皈為避戰亂,攜全家從高陽郡遷徙至鹽官,遂在此安居。自晉至唐,許家的十幾代子孫都為朝廷命官,其中最有名的是許遠的曾祖許敬宗,是唐太宗的秦府十八學士之一,官居太子少師、同平章事,為一代名相。

留取聲名萬古香 | 睢陽保衛戰中的許遠

來自網絡

許遠,字令威,開元末年中進士,授益州從事,做了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的幕僚。此前章仇兼瓊有個叫楊钊的幕僚,八面玲珑,做事妥帖,深得兼瓊信任,他就極力向朝廷推薦。這楊钊得他推薦,官越做越大,成了一代奸相-那時楊钊已經被唐玄宗賜名“楊國忠”了。

因了這個曆史污點,兼瓊作為一方諸侯,盡管政績還算不錯,卻在新舊《唐書》中連立傳的資格也沒有,許遠到了章仇兼瓊幕中,他才能出衆,為人寬厚,兼瓊就想把女兒嫁給許遠。

當然兼瓊要許遠做女婿,更有一層意思:他出身貧寒,更有胡人血統,因而“慕其門”,想通過與許家聯煙來擡高自己的門第,而許遠對兼瓊并不怎麼敬佩,他對自己的家聲更是看得十分金貴,斷然推開了上司抛過來的繡球。章仇兼瓊惱羞成怒,把這個“不識擡舉”的許遠,貶到了高要縣做一個小小的縣尉。

唐天寶十四年(755),安祿山在範陽叛亂,睢陽地當要沖,需要一得力之人鎮守,有人向唐玄宗推薦了許遠,許遠臨危受命,毅然就任唯陽太守。

至德二年(757)正月,安祿山的次子安慶緒殺掉其父,成為僞燕皇帝。為了打開東南門戶,切斷唐王朝的經濟命脈,安慶緒以尹子壺為河南節度使,統兵13萬南下,欲夷滅江南,覆滅大唐,

當時睢陽隻有三千多守城士兵。許遠深知睢陽地處江淮咽喉,身後即是無險可守卻富庶的江南,是唐王朝的财賦生命線,眼見睢陽危在旦夕,他便向附近的真源縣令張巡告急。張巡自知到睢陽後必定無法全身而退,仍義無反顧,率三千士兵馳援唯陽。

《舊唐書》稱張巡“聰悟有才幹”.《新唐書》說他“博通群書,曉知也”,是智勇雙全的一員戰将。許遠官職在張巡之上,但他清楚此時儒,不習兵,公智能兼濟,遠請為公守,公請為遠戰。”請張巡主持守勤保障工作,張巡、許遠正好同齡,張巡略大幾個月,中進士的時間也相近,許遠便尊張巡為兄,兩人齊心協力,精誠團結,轟轟烈烈的睢陽保衛戰就此拉開。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保衛戰中,張巡顯示了一代名将傑出的軍事才能,面對敵我懸殊的實力,他屢出奇計,火燒敵營、草人取箭、出城取木,詐降借馬、鳴鼓擾敵、城壕設伏、削蒿為箭,把十餘倍于己的如果沒有他的主動讓賢和全力支援,張巡也不可能把軍事天才發揮得如此淋漓盡緻。

然而,此時的睢陽,内無糧草,外無援兵。幾個月打下來,守城兵力隻剩下疲憊不堪的一千多殘兵,更要命的是,城裡的糧食吃光了。開始時士兵們一天還能吃上一勺,後來隻能掘地抓老鼠吃,再後來,隻能吃樹皮、煮廢紙,士兵一個接一個地餓死,睢陽成了一座絕望之城。

這時,戰争史上天愁地慘的一幕出現了,張巡把他的愛妾叫出來,說:“諸君經年乏食,而忠義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衆,甯惜一妾而坐視士饑?”把這小妾殺了讓士兵吃,許遠也把自己的書童殺了作軍糧,士兵都不忍下食,張巡強令衆人食之。

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睢陽城,前後大小四百餘仗,以不足萬人之衆,腰敗賊兵,無一敗仗,殺傷賊兵十幾萬人,堅守了整整十個月。

至德二年(757)十月,睢陽城陷落。城破之日,全城連土兵加百巡和大将南霁雲、雷萬春等36人披殺,許遠作為睢陽太守,被叛軍押往洛陽請賞,半道也被殺害。

睢陽之戰可說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唐王朝,而張巡、許遠的忠勇也為世人所敬仰,如大文豪韓愈所說的:“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功也!”“安史之亂”平定後,在平叛中即位的唐肅宗追贈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許遠為荊州大都督,并立廟睢陽,歲時緻祭。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專門寫了一篇《張中丞傳後叙》,表彰張巡、許遠的功績,這也是文學史上的一篇名作。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59),又把許遠像繪于淩煙閣,以褒獎忠烈。各地也建起了許多“雙忠祠”,表達對張巡、許遠的敬仰之情。

許遠家鄉鹽官縣城(今海甯市鹽官鎮)西門直街,舊時也建有一座“雙忠廟”,宋王安石、文天祥均有題詩。廟中的一副對聯“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更是傳世名聯。許遠的衣冠冢在海甯伊橋的楊園埭,當地俗稱許公墩。附近原有一讀書林,是許遠少年時的讀書處,旁有一株銀杏,相傳為許遠手植。

民族英雄文天祥,曾為張巡、許遠寫過一首《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稱頌“罵賊張巡,愛君許遠”,其詞雲: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嶽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罵賊張巡,愛君許遠,留取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煉之鋼。

人生翕歘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流芳。吉廟幽沉,儀容俨雅,桔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來自嘉興文史記憶.嘉興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