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作者:四川民生資訊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記四川省優秀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十八灣村黨委書記萬孝成

囗 李翰卿 肖 婷 代 斌 文/圖 劉默然/校對

他,是外出經商緻富的帶頭人,更是鄉村發展治理“魔術師”;

他,把“資源變資本,資本變資金,更把村民變‘股民’”;

他,就是四川省優秀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十八灣村黨委書記萬孝成。

萬孝成,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十八灣村黨委書記。21年前,生意做得紅紅火火,身家百萬的“萬總”放棄自己的産業,響應黨的召喚,棄商回鄉擔任村支書。通過21年艱辛付出,拼搏耕耘,以“用心想事、用心幹事、久久為功”的精神,帶領十八灣村走上鄉村振興道路,打造“我是黨員我帶頭”金色黨建品牌,将一個貧弱鄉村嬗變為遠近聞名的發展治理“明星村”。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十八灣村黨委書記萬孝成

陽春三月,莺飛草長。在如詩如畫的十八灣村,筆者通路了萬孝成。

親切的溝通交流,把耿直爽朗的萬孝成拉回到了過去時光,談起“這一路走來”,他述說着“一路的艱辛曲折和不屈拼搏”。

萬孝成回憶說,當年自己棄商回鄉,就下定決心:“要帶領村民改變鄉村面貌,增收緻富奔小康!”

“增收緻富奔小康。”說起容易,做起難。

要實作這一目标,首先面臨的問題是角色的轉換,因為他深知:“隻有轉換角色,才能真正進入角色。”特别是近年來體會更深。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萬孝成介紹十八灣村發展情況

身為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村黨委書記的萬孝成,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帶領班子用心想事、用心幹事、久久為功,發揮退役軍人的生力軍作用,帶領全體村民為緻富奔小康而不懈努力。

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十八灣村由原永樂村和雙龍村合并而成,是一個典型的貧弱村。萬孝成上任前那些年,由于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緩慢,村民增收困難,更加之服務群衆不力等問題,導緻幹群關系特别緊張,5年換了3位書記。

萬孝成上任後革故鼎新,特别是2004年到2010年十八灣村迎來了發展第一個春天,産業發展更走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以“支部帶大戶,大戶帶小戶”模式,實施“兩基地一園區”發展戰略,即食用菌、蔬菜種植基地和食用菌加工園區,通過這些年不斷努力,如今年産值已高達10億元。

萬孝成說十八灣村搞發展,“不等、不靠、更不要”,靠自己謀規劃、謀發展和埋頭幹,實作夢想;今天十八灣村今天喜人的局面,證明了這條路子走對了。“回頭看這段路程,你說難不難,肯定難,而且難得很!因為,這是在一張白紙上畫出理想藍圖——通過産業振興實作鄉村全面振興,村民緻富奔小康。”

談到十八灣村的發展,萬孝成話鋒一轉:“鄉村經濟振興,村民緻富奔小康,離不開退役軍人這支生力軍!”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美麗鄉村十八灣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村民文化活動室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老書記“鄉情話苑”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劉家巷·川西林盤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老兵工作站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回望21年來,特别是近年來十八灣村的發展曆程,始終閃躍着退役軍人發揚“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優良傳統的光輝身影:他們在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村黨委書記萬孝成帶領下,堅持“黨建引領,積極參與鄉村發展治理”,湧現出了無私捐出自家院落辦起“老書記情話苑”老黨員工作室和老兵工作站的劉義坤,有回鄉創業振興鄉村經濟“領頭雁”的劉建華,緻富不忘挖井人的塗向超,“最美新鄉賢”塗忠模,“舍小家為大家”的鐘子文,以及塗忠誠、陳強、唐興波、袁明炯等等,都在各自産業、各自領域,以各自方式,為建設美好家鄉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戰旗紅志願者參與鄉村治理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戰旗紅志願服務隊集訓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萬孝成(左四)和戰旗紅志願者在一起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萬孝成與科研人員研發食用菌産品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十八灣村系列産品

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展現了一個個退役軍人的高尚品格和情操,讓人感動,更催人奮進……

同時,該村還有一支數十名退役軍人組成的“戰旗紅”志願服務隊,他們活躍在鄉村“微網實格、院落治理、産業發展、鄉村振興”的方方面面,這些“脫下軍裝穿上紅裝”的退役軍人,成為了該村發展治理、助力鄉村經濟振興的生力軍。

辦公室裡,萬孝成打開《十八灣村發展規劃圖》,指着一條條親手繪制的道路、一個個劃定的産業園區,說:“如果當初沒有很好的謀劃,就絕不可能有今天這麼好的發展景象。”娓娓道來,猶如在述說着自己親生孩子成長曆程。

“思路創新,主動出擊,打開格局,更高站位,看得更遠。”是萬孝成21年來招招見實效的緻勝法寶。

時間來到了2020年12月,十八灣村正式啟動了“鄉村振興”戰略。萬孝成創新打出一套組合拳:堅持黨建引領,以三産發展為“龍頭”,以“資源變資本,資本變資金,村民變股民”為發展思路,築巢引鳳,吸引“新鄉賢”回村辦企業,形成“村集體+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十八灣村發展大有起色,由此奪得“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範村”“成都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先進示範機關”兩塊牌子,掙得了“第一桶金”——政府支援發展資金170萬;之後,萬孝成以170萬元這隻“母雞下金蛋”:進行鄉村治理,修建柏油村道、污水處理系統、“我的院子”等等;同時召回退役軍人、“新鄉賢”劉建華,創辦“杯盞時光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此外,村裡成立合作社,讓老百姓入股成“股民”,公司利潤18%給村集體,實作公司和村社“雙赢”。“劉建華效應”更帶動了其它“新鄉賢”回村,共同“拾柴”振興該村經濟發展,進而累計撬動4000萬社會資金,為該村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注入了源源不斷動力。

萬孝成“資源變資本,資本變資金,村民變股民”模式,具體做法是:黨建引領,創立村集體合作社和村民合作社+農戶,村集體把村民老舊閑置的房子租過來,村集體修民宿、修“茶咖”,這樣既盤活資源,村民又收到了租金,村集體又壯大了經濟。這套“組合拳”下來,“吹糠見米”,立竿見影,妥妥的“雙赢”。

萬孝成形象地比喻這是:“黨組織、村集體、村民三點支撐起了鄉村經濟發展這個面。”

近年來,十八灣村的迅猛發展引起了青白江區高度關注和肯定;城廂鎮黨委政府更是鼎力支援其産業發展壯大,認為“十八灣村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和推廣。

萬孝成扳指細算起當年用在“包裝項目、修建民宿、建立合作社”等項目“啟動資金”的170萬元,滾到如今的“雪球”——4,000萬元都不止……

萬孝成的确很忙,采訪不時被工作電話打斷。

聽完介紹,坐上“鄉村觀光車”,遊覽于縱橫交錯的鄉村公路很是“拉風”:映入眼簾的道路兩邊鮮花盛開,幹淨整潔、白牆灰瓦的川西特色民房,欣欣向榮、一片繁忙的産業園區……“螢光十八灣,水美劉家巷”就是一幅活脫脫的《鄉村田園風光圖》。

萬孝成介紹着十八灣村的情況,喜悅和些許傲驕溢于言表。

“一份付出,一份收獲。”近年來十八灣村先後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全國和美鄉村百佳範例、四川省先進黨組織、四川省百強名村、四川省十佳産業興旺村、四川省百個網紅‘打卡點’”等國家、省、市級榮譽60餘項;萬孝成個人獲得“四川省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書記”、“成都市‘蓉城先鋒’新時代擔當作為好支書”等國家、省、市、區榮譽20餘項。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萬事皆不易 實幹方能成

“三觀不同,不必強融。”對于萬孝成21年深耕鄉村付出,有的老闆說他有能力不為自己掙錢,為村集體——“傻”;可萬孝成認為是在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改變鄉村、緻富村民。不一樣的價值觀,展現了一名共産黨員的崇高追求!

談到今後的願景,這位紮根鄉村深耕20多年的四川省百名優秀退役軍人站站長、村黨委書記萬孝成充滿信心地說:“我将不負組織重托,更好發揮退役軍人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中生力軍作用,帶領全村幹部群衆埋頭苦幹,建設宜居宜業美麗新鄉村,以久久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深入推動鄉村振興,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