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根小豆芽,也能賣到3000萬?

作者:農說呂不白
一根小豆芽,也能賣到3000萬?
一根小豆芽,也能賣到3000萬?

在閱讀之前,請想一想:

我們的農民和創始人是否應該努力在農業産業中建立技術壁壘和新标準?

除了回鄉搞養殖,農産品流通端的創業價值不值得做嗎?

農夫說,盧沒有白白觀察

問題 41

全文1953字5分鐘閱讀

之前,我聽說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個小夥伴,年薪近百萬。

後來辭職創辦了一家送貨網站。是以每天半夜到批發市場買貨,然後仔細挑選、打包,安排物流發貨。說到網際網路和農業,其實比傳統廠商包裝環節多幾個,但營運和物流成本卻扛不住,最終沒有回血,黯淡的退出。

退出後,要認識到一個道理:如果你從事農業,為了和成千上萬的小商販一起搶劫生意,做和他們類似的事情,現在關門還為時過早!

今天,借用這個案例,并不是說,作為一類新型農民或者具有較高知識水準的農民企業家,我們的商機和創業方向應該是改變一個行業,甚至做孵化,做出口。

不久前還沒白知道這樣一個新時代的農民創業者,他放了一顆小豆芽,實作了年産值3000萬的銷售額。隻關注一個城市市場哦!

1

重塑行業标準,

一顆小豆芽售價3000萬

當他第一次見到沈來生時,他已經是福建省廈門市的"豆芽之王"。讓我們先整理一下他的第一筆業務和營運。

其"好綠盛"公司豆芽生産基地,廈門食品籃項目指定合作基地。通過系統的自動化研發,實作豆芽全自動、零添加、綠色安全生産。憑借技術優勢建立自己的競争壁壘,擁有自己的護城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說,生産多少,經得起任何安全測試,家庭作坊沒有它的成本優勢,也沒有它的品質。

一根小豆芽,也能賣到3000萬?

具有生産能力和品質保證,意味着好的綠豆芽,可以大量供應給工廠、學校、企事業機關的食堂,向外貿工廠加工成罐裝豆芽出口到西方國家。并進入廈門5大批發市場。這些業務量占公司産值的70%,可以看出傳統管道是大頭。

2

現代農業與傳統管道

你無法想象的大空間

很多時候,我們涉足農業的創業者都說過要讓放心、放心的農産品走進全家,是以農業創造的一大群人都在抓消費更新,隻有優質高價位的産品,隻有少數人的生意。但忽視民生在農産品領域也有文章可做,也有機會。

人們不認為存在一種農業模式,它必須是高産、高效率、高品質的現代農業和傳統管道。例如,如沈兄弟用技術種植豆芽,以高标準和品質,供應傳統管道,造福民生。

甚至他為改變傳統管道所做的第二件事也表明,在農業的世界裡,不一定是産品,是智慧,是技術,是商業模式。

沈氏兄弟花了6年時間打造了這套豆芽自動生産系統,可連接配接技術和裝置出口到各個城市、大型企業、家庭作坊。它已經從一個純豆芽生産商轉變為整個豆芽行業的孵化器和平台。

一根小豆芽,也能賣到3000萬?

用接地氣的話說,豆芽作為"水葉蔬菜"的替代品,生長周期短,産量高,能起到蔬菜供應及時、價格穩定在高價、節慶、應急期,列入各城市"籃子項目"供應項目,指定企業經營該項目。這些公司需要一個系統和裝置來生産豆芽,其生産能力設計為每天數百萬噸,或10萬噸,沈兄弟的公司可以承擔這些項目。

豆芽産業的現狀一直是:以家作坊為主,豆芽價格不能上去,産量有限,為了賺更多的利潤那麼隻能生長,使有毒豆芽的出現猖獗。沈氏兄弟的另一項業務是通過向這些工廠中的房間出口技術和裝置(小型)來幫助他們改變現狀和行業。這也是孵化項目之一。

3

農産品的高标準

隻能賣批發價,管道變化就得走了!

我們談論的是豆芽的經濟哲學。而沈氏兄弟在規模上肯定更大,但也遇到了麻煩。這個麻煩還是所有做農的人都會遇到的:農産品高标準,隻能批發價賣出去。

不白通過和沈兄弟交流發現,大型企業、學校食堂等采購雖然大,但這批批次占據了大部分業務,賣出1萬斤豆芽獲得毛利,也趕不上零售1000斤的毛利。

多年來有毒的豆芽一再暴露,人們想吃豆芽卻找不到安全的豆芽是全國常見的痛點,沈兄弟認為豆芽品牌包裝,上市零售,會很受歡迎。還希望釋放更多的産能以增加利潤率。

豆芽的零售場景恰恰是農貿市場和生意超。

沈兄弟曾任職于廈門農産品龍頭企業中,當主營業務輕松豬肉時,在整個廈門農貿市場搶攤位,開了大量直營店,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後來,雖然關門了,但在這家自主品牌做"豆腐"的幫助下,50多種豆腐産品直接為農貿市場加盟商家,每件豆腐賣出2美分以上,廈門人也非常信賴,進而創造了"豬肉開路,豆腐創收"的奇迹。

這樣,傳統的農貿市場也可以打品牌,隻要規範化、品牌化的運作方式,再加上傳播的滲透和加強。

一根小豆芽,也能賣到3000萬?

那麼,請放心,豆芽能否通過足夠的努力傳播,然後通過标準化、品牌化的産品包裝,還能在農貿市場火上大火嗎?其實因為單品,定價不能太高,從廠家到市場分銷成本成為最大的問題和麻煩,比如一個農貿市場定點送1000包豆芽,銷售幾何形狀、成本幾何?

這個問題,不是白紙扔在這裡,有2個讨論點:

首先,現在很多民生的農産品安全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那麼農業創業者就沒有機會了嗎?

二、民生剛需農産品,達到安全标準後,除批發給企業客戶外,才能提高

盈利空間,還是不得不去傳統農貿市場和商業超級零售,我們如何在這些傳統零售管道中建立我們的品牌,以最低的成本,最合理的方式?

沈哥最後談起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将大米、面條、嫩等其他行業捆綁在一起做這樣的事情,将産品标準化、配送給農貿市場、團銷等民生項目聽說,政府也非常歡迎。因為當市場上每個人都吃不了安全的豆芽時,是一張臉,那麼如果做就不一樣了。

互動主題:

(歡迎所有對短信後評論的農民和朋友。)

(全文)

一根小豆芽,也能賣到3000萬?

無白微信:18030250019

本文為原創,轉載以注明出處

"農業說魯不白"微信公衆号每天為您分享農業創業營銷知識,為您開拓與農業創業相關的新思路,形成社群專業導師為您解答創業難題,定期舉辦營銷分享會和創業沙龍。

創業朋友請關注微信公衆号"侬說盧不白",搜尋微信注意:nslbb1

一根小豆芽,也能賣到3000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