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00噸大貨車碾壓!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全身體檢”通過

作者:深圳衛視深視新聞

4月18日,廣東交通集團釋出消息,17日晚,經過136輛總重約5000噸的大貨車組的荷載測試,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完成動靜載試驗,這是世界首次在全離岸海中超大跨徑懸索橋上完成的荷載試驗。

此前,深中通道中山大橋、非通航孔引橋已完成荷載試驗。深中通道橋梁工程順利通過“大考”,朝着今年6月具備通車條件又邁進關鍵一步。

5000噸大貨車碾壓!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全身體檢”通過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荷載試驗現場(沈仲 攝)

136台重卡碾壓

為深中通道橋梁全面體檢

深中通道是世界級“橋、島、隧、水下互通”跨海叢集工程,全長約24公裡。其中,橋梁工程總長約17公裡,包括伶仃洋大橋(懸索橋)、中山大橋(斜拉橋)和非通航孔引橋。

荷載試驗是橋梁通車前的“全身體檢”,分為靜載試驗和動載試驗。通過等效模拟通車後的荷載情況,現場測試橋梁各部位的反應資料,判斷橋梁承載能力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相關規範要求,為交工驗收提供原始資料,也為日後養護、管理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援。

“深中通道通車後将面臨特大交通量考驗,為科學評估每天幾萬輛汽車經過對橋梁産生的影響,我們通過影響線法計算,把9至136台試驗車輛分多種加載工況,布置在橋面最不利位置,現場測試橋梁結構的内力、位移和應力等資料,全面評估橋梁的工作性能。”廣東交通集團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工程師陳煥勇介紹。

5000噸大貨車碾壓!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全身體檢”通過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荷載試驗現場(沈仲 攝)

為将幹擾因素影響降至最低,荷載試驗選擇在風力小、溫度恒定、臨時通行車輛少的夜間21:00至次日淩晨6:00間實施。

伶仃洋大橋靜載試驗中最大加載工況,是由136輛總重約5000噸的大貨車分批上橋,以17行×8列的方陣停放在橋面預先劃定的停靠點,進行分級加載。工程師實測主梁、主塔、主纜和吊索的位移和應變,并與理論值進行比較,進而評估橋梁工作性能。

在動載無障礙行車試驗中,工程師安排兩輛滿載共70噸、相當于約45輛小汽車重量的載重卡車,以每小時10至60公裡不等的時速在大橋上勻速行駛。通過傳感器,工程師測試結構在行車荷載作用下的動力反應,分析得到橋梁的沖擊系數。

大橋用上“CT”機

多重驗證確定資料精準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為主跨1666米的三跨全漂浮體系鋼箱梁懸索橋,各跨之間互相影響且對溫度變化高度敏感,加上橋梁位于島隧施工車輛通行必經之路上,荷載試驗具有技術要求高、交通組織難等特點。

為確定測試結果更精準,項目荷載試驗采用多手段互相驗證,并首次引入健康監測系統作為參考。“在主梁位移測試中,我們同時采用全站儀、連通管和串并聯相機三套系統進行資料采集、分析和對比。這個系統處理速度快,精度可達毫米級,可以更好地進行驗證。”在現場綜合比對資料的陳煥勇解釋,類似于人體檢所用的CT機,通過采取上述綜合測量措施,采集并分析圖像,計算相機和靶标的相對位移資料,實時、動态反映橋梁結構位移情況。

5000噸大貨車碾壓!深中通道橋梁工程“全身體檢”通過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荷載試驗現場(沈仲 攝)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非通航孔引橋的實測值均小于理論值,且大部分名額富餘較大。這意味着,深中通道橋梁工程不僅通過‘體檢’,還可以說是在‘體能達标測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廣東交通集團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姚志安表示。

目前,深中通道的機電、交安、路面、房建附屬等工程正在全力推進,為6月具備通車條件沖刺。項目建成通車後,深圳至中山的車程将從目前的約2小時大幅縮短至30分鐘内。

記者 / 劉韋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