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觸摸周秦風韻 探尋文化新景

作者:陝西網

近日,“赫赫宗周 燦燦寶雞”全媒體行采訪活動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成功啟動。采訪團走進鳳翔區、岐山縣、扶風縣等地,深度探尋報道寶雞文旅資源禀賦和獨特人文風貌,挖掘周秦文化曆史内涵,展現寶雞在積極探索遺産資源保護、紮實推進文旅商體融合、着力推動“文旅+”産業發展、持續激發文創活力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針對性措施和工作成效。

觸摸周秦風韻 探尋文化新景

“‘赫赫宗周 萬邦之方’,西周王朝經曆了大陸青銅文明的鼎盛時代,西周青銅器也多以渾厚凝重,花紋繁缛、銘文價值高而著稱。作為西周王朝的發祥地,寶雞見證了中國青銅文明的巅峰時期,成為馳名中外的青銅器之鄉。”寶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袁宏斌介紹,數萬件青銅器在這裡出土,數量之巨,精品之多,銘刻内容之重要,均居全國之首,而寶雞各縣區廣大村民成了名副其實的“護寶人”。

觸摸周秦風韻 探尋文化新景

岐山縣位于寶雞市東北部,全縣有仰韶、龍山、商周等文化遺存817處。20世紀70年代,岐山縣京當鄉農民董宏哲在與同村村民一起取土作業時,與本家叔叔一起挖出一個冒着綠光的青銅器,董宏哲抱着挖出的青銅器趕到縣裡報告。考古專家在搶救發掘過程中,先後清理出大大小小37件青銅器,其中(亻朕)匜被譽為“中國青銅法典”。

1975年,寶雞扶風縣白家村農民白小飛家在蓋新房挖地基時挖出一隻造型奇特的青銅器酒樽,後鑒定為西周冬簋。

還有鳳翔一位農民犁地時意外挖出一朵美麗的青銅蓮花,這件文物就是後來被譽為中國國寶的虎簋,現已成為上博鎮館之寶。

2003年1月19日,寶雞眉縣馬家鎮楊家村村民王甯賢、王拉乾、王明鎖、王勤甯、張勤輝在取土時發現青銅器窖藏,市縣文物考古工作者聞訊立即趕赴現場,連夜搶救清理出沉睡地下2700多年的27件曠世國寶。多位專家評價楊家村窖藏為“21世紀中國第一次重大考古發現”。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外在氣勢恢宏,内裡莊重肅穆,一列列排布整齊、造型各異、端莊優美的文物述說着周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有一件鎮院之寶,今年龍年春晚吉祥物‘龍辰辰’的部分設計靈感便來源于這件寶物,它就是1963年出土的何尊。上方呈圓狀,友善舀酒,下方呈方狀,展現‘天圓地方’的觀念。底部122字銘文中寫有‘宅茲中國’,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中國’二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曆史。”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講解員劉瑞雪向采訪團介紹。

觸摸周秦風韻 探尋文化新景

近年來,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挖掘周秦文化元素,将文物内涵借以新穎實用、創意十足的文創産品呈現出來,何尊樂高積木、“國尊”系列貴金屬文創、逨盉金屬冰箱貼、何尊冰箱貼、“中國”鑰匙扣、青銅器紋飾桌墊、鳳凰于飛胸針……兼具實用性、趣味性、環保性的文創産品使文物不再束之高閣,越來越廣泛地走入尋常百姓家。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立足“學術立院、管理興院、服務強院”理念,在國内外舉辦以寶雞青銅器、玉器等為主題的系列展覽,建立“金屬文物修複中心”,編輯出版學術刊物《周秦文明論叢》《青銅鑄文明》等系列圖書,全方位讓文物“活”起來。

“今天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收藏文物48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就有3000多件,包括著名的何尊、伯格卣、秦公镈、秦公鐘等上百件一級文物。”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院長甯亞瑩表示,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文化傳承、權力象征和藝術表現的載體。“一部不朽的青銅史書,讓我們看到了周秦文明對華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