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作者:中工網

原标題: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着眼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做好“三農”工作,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推動農民财産性收入穩定增加,有力促進了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和城鄉協調發展。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集體成員利用集體所有的資源要素、通過合作或聯合實作共同發展的一種經濟形态,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形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構現代鄉村産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共同富裕。”大力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是推動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戰略舉措,我們要探索多樣化途徑,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

今年中央一号檔案提出,“鼓勵各地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強化改革舉措內建增效,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活力”“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加強制度創新,既是改革開放以來大陸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的經驗總結,更是新時代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相較于傳統農村集體經濟,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基本經營制度、産權制度、利益配置設定和基層治理等方面都要加快改革創新,以推動農村生産力加速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夯實農業基礎。

加快經營制度創新,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添活力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新時代大陸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鄉村振興的制度基礎。大陸農村集體經濟的基本經營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改革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發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優勢功能,更好保障和實作農戶承包經營權益,探索解決承包地細碎化的路徑辦法,解決統分“兩張皮”的問題。首先,要以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為主線,不斷賦予統分結合經營體制以新内涵。增強發展動能,探索“三權”分置模式,積極建構集體層面的以統一經營為主導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應對市場化和規模化發展需求,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發展适度規模經營,引導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不斷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其次,要堅持把依法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制不動搖,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不動搖,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示範引導,規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確定農民利益得到保障。

加快産權制度創新,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增動力

所謂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指在農村地域範圍内,以農民為主體,相關利益方通過聯合與合作,形成的具有明晰的産權關系、清晰的成員邊界、合理的治理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實行平等協商、民主管理、利益共享的經濟形态。産權制度改革是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内在要求,是保護農民财産,實作共同富裕的重要工作。2016年大陸提出了逐漸建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在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之時,2022年和2023年中央一号檔案均又提出了“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成果”的政策意見。通過清産核資、股權量化、組織成員身份确認等産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濟在“歸屬清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還需加快推進“權能完整”“流轉順暢”等方面的改革任務。首先,要增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自身發展的“造血功能”。提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保護國家糧食安全、培育鄉村特色産業等方面的服務競争力,立足鄉村自然條件、資源禀賦、産業基礎,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和資産參股等方面的運作機制。其次,要破除影響資源要素順暢流動的體制障礙,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促進各類生産要素在城鄉間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在推進農村土地确權等基礎上提升農村閑置資産的市場利用效率;從立法和制度建設層面下氣力解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資産抵押、融資等生産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建立與其他經濟主體平等的競争條件。

加快配置設定制度創新,實作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利益共享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水準、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黃安優質“雙高”糖料蔗基地時強調:“要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讓廣大農民共享農村改革和發展成果。”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聯農帶農機制還不夠穩固、地區及群體間配置設定收入差距較大等問題,要進一步鞏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聯農帶農機制,更好發揮集體經濟組織的重要作用,通過就業帶動、保底分紅、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讓更多農戶合理分享全産業鍊增值收益;采取激勵政策,調動農戶參與經營活動的積極性,提升農村集體經濟收益配置設定效能。建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利益共同體,要兼顧國家、集體和農民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股份配置設定形式。例如,陝西省禮泉縣袁家村,多年來以實作共同富裕為目标,堅持“傳統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模式,綜合運用股權合作等多種形式,建構持續穩固的利益共同體,進而帶動周邊村民共同緻富。

加快治理制度創新,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穩固發展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必須兼顧好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在緻力于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不斷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農村基層形成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社會治理格局。我們要持續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積極探索“黨支部+”利益聯結模式,助推村集體經濟強起來,切實提升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首先,要完善村黨組織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等基層組織的上司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無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上司地位不能動搖、戰鬥堡壘作用不能削弱。”要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群組織功能,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增強農村集體經濟負責人履職能力、集體經濟組織内部人才培育能力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帶動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健全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運作風險防控體系。随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農村集體經濟參與市場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和監督,是破解基層監督難題、整治群衆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延伸、切實維護群衆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要健全農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做到規範管理,強化監督,逐漸形成産權明晰、權責明确、經營高效、管理民主、監督到位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蔣明,作者機關:西安理工大學)

來源:陝西日報

繼續閱讀